巴布亞紐幾內亞拉多拉姆金礦床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寵物
  • 2022-01-16

巴布亞紐幾內亞拉多拉姆金礦床中地數媒 2020-01-18

1。地質背景

拉多拉姆(Ladolam)大噸位低硫化淺成熱液型金礦,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新愛爾蘭省利希爾島(Lihir Island)東海岸。利希爾島是塔巴爾-費尼(Tabar-to-Feni)列島中的一個火山島,面積20×15km

2

該礦床產在路易斯火山岩內部。該火山岩由於發生了扇形塌陷而向東即朝太平洋方向延伸。路易斯火山岩是粗麵玄武岩,屬更新世。似火山口塌陷區(5。5×3。5km

2

)中心的3km

2

之下,有4個相距很近的金礦化帶:濱海、利納茨、米尼菲和加帛(圖10-19),海拔0~200m。

利納茨、米尼菲和比它們小得多的濱海礦體,是含硫化物的近水平狀角礫岩,產在火山岩及穿切它的二長巖侵入體中。侵入岩受到鉀矽酸鹽蝕變,含低品位斑岩型銅金礦化,時代早於淺成熱液型金礦化。這些蝕變和礦化伴有伊利石-冰長石蝕變,到100m深處還留有高階泥化的痕跡(圖10-19),泥化是在彌散著熱氣的環境下發生的。這些礦化帶中有各種熱液角礫岩,大部分是潛水成因的,下面是被硬石膏-方解石癒合的礦化帶(圖10-19)。斷裂帶(圖10-19)中有高位品金礦。拉多拉姆礦床的斑岩和淺成熱液期的礦化,是在距今100萬年熱液活動期間發生的。在礦床的某些部分,至今仍在發生熱液活動。

拉多拉姆礦床的金,主要呈細脈和浸染狀黃鐵礦和白鐵礦,以及充填在角礫岩中的黃鐵礦和白鐵礦產出。金與砷成正比,難選難煉,因為它被黃鐵礦包裹著。氧化作用可達60m深,波及的礦石<5%。

圖10-19 巴布亞紐幾內亞拉多拉姆低硫化淺成熱液型金礦圖

(引自A。J。Moyle等,1990)

圖中標出了4個礦化帶(其名字見圖)的發現孔。最初岩屑取樣是在濱海礦化帶的巖崖上進行的。在古潛水面之上的彌散著熱氣的環境(其中矽化作用發育)中發生了高階泥化蝕變,區域性地方現在仍在發生

拉多拉姆礦床,包括加帛礦化帶在內,共有硫化物礦石證實儲量和概略儲量1。682億t,含Au 3。48×10

-6

(即含金585t);外加氧化物礦石470萬t,含Au 1。96×10

-6

(即含金9t)。其中,納入目前開採計劃中的有1。04億t,Au品位4。37×10

-6

(即含金455t)。約有一半可採儲量的金平均品位約7×10

-6

。在加帛礦化帶進行的寬間距鑽探表明,約5000萬t儲量的金品位為2。9×10

-6

2。勘查與發現

在利希爾島西北約80km的塔巴爾群島的一個島上,曾小規模地開採過砂金。但是,在利希爾島上從未有過開採金的記錄。這可能是因為從拉多拉姆礦床沖刷出來的礦石數量少,金粒細。

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早期,阿馬克斯、英美、BHP和CRA公司作為找斑岩型銅礦的一部分,在利希爾島採集了河流沉積物樣品,但沒發現重要的銅異常。70年代,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局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地質調查所聯合對塔巴爾-費尼列島進行了地質調查,發現了熱液蝕變岩石及與路易斯火山有關的地熱活動。

1981年晚期,肯尼科特勘探公司和紐吉尼礦業公司聯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勘查金礦。紐吉尼礦業公司負責操作。它認為應當先租下Nord資源公司的礦地。河流沉積物取樣證明,Simberi島上有>20km

2

的地區在-80目粒級中含Au>0。5×10

-6

。這個驚人的結果,加之從新出版的巴布亞紐幾內亞1:250萬地質圖上得知,塔巴爾-費尼火山鏈應當向東南延伸到布干維爾島,所以決定把塔巴爾-費尼列島的其他島嶼作為首選勘查物件。

1982年中期,肯尼科特勘探(澳大利亞)公司的地質人員被派往堪培拉礦產資源局閱讀有關塔巴爾-費尼列島地質報告的複製件,並受到很大鼓舞。因為報告中提到利希爾島上的路易斯火山岩有強烈蝕變的石英粗面岩栓,其樣品中含明礬石、黃鐵礦和異常的銅量。與此同時,紐吉尼礦業公司的人員也積極籌備直升機和快艇支援,以對塔巴爾-費尼列島進行取樣。路易斯火山岩的金礦遠景看好。這個訊息立即傳到紐吉尼礦業公司的地質人員耳中,他們隨即赴利希爾島進行野外調查。

在路易斯港的入口處(圖10-19),沿低崖出現的蝕變岩石(1:10萬地形圖上標為“紅色巖崖”)非常醒目。在巖崖出露的長450m的矽質角礫岩中採集了20個岩屑樣品,含金(0。53~4。36)×10

-6

,平均1。79×10

-6

。因為結果喜人,所以在1983年中期對路易斯火山岩先後進行了地質填圖、土壤和岩屑地球化學測量、手搖鑽取樣和手掘坑探。在濱海、科納茨和加帛礦化帶上採取的土壤樣品均含金>0。2×10

-6

。濱海礦化帶內450×250m

2

的岩屑和土壤樣品的金含量均超過1×10

-6

,平均4。0×10

-6

。在海岸石崖頂部總共進行了219m刻槽取樣,平均含金4。58×10

-6

。然而,從米尼菲礦化帶有限露頭採取的兩個岩屑樣品,含金只有0。02×10

-6

和0。96×10

-6

。取自米尼菲礦化帶內拉多拉姆河流域的河流沉積物樣品和重砂樣品,最高含金量分別為0。02×10

-6

和0。03×10

-6

;而取自流經利納茨、濱海和加帛礦化帶部分地區的加帛河南部支流的沉積物樣品,最高含金量分別為2。25×10

-6

和13。4×10

-6

1983年晚期開始對濱海礦化帶進行岩心鑽探,打了7個鑽孔。按肯尼科特地質人員(他們因調查過紐西蘭北島陶波火山岩帶中活動的地熱系統而受到啟發)和科學工業研究部化學處的人員想象的概念模式,這應當是一個平伏板狀金礦體,代表古沸騰帶。第一個鑽孔(L1)佈置在海岸陸地一側的矽化帶上(圖10-19),打到了35m的氧化礦層,金品位6。52×10

-6

,全長180m的平均金品位3。07×10

-6

。1984年繼續進行鑽探和挖土機槽探,結果在利納茨礦化帶挖的一個長216m的探槽揭露出氧化矽質角礫岩,含Au 3。38×10

-6

第二個值得注意的發現是在1984年中期,當時在利納茨礦化帶打的第一個岩心鑽孔(圖10-20,L13),打到了53m的氧化物,含Au 2。19×10

-6

,接著在120m以下深處又打到70m硫化角礫岩,平均含Au 5。16×10

-6

。在1984年其餘時間和1985年早期在利納茨礦化帶上打的許多鑽孔中,這是第一個打到Au含量>5×10

-6

的平伏板狀硫化角礫岩帶的鑽孔。證明上述地質人員想象的概念模式是對的。後來又打了大約165個淺淺迴圈鑽孔,氧化礦儲量更加精確。

1985年晚期,在拉多拉姆河源頭附近(圖10-19)的植被異常區進行了土壤取樣,圈出了一個大於1×10

-6

的金異常;接著,在1986年對其進行了手搖鑽和淺迴圈鑽探。1986年晚期,出現了最重要的突破,這就是第一個岩心鑽孔(圖10-19,L88)打到了米尼菲礦化帶。這個鑽孔在它穿過的197。6m打到的全是平均含金5。86×10

-6

的礦層,加深後又打到了272m含Au 5。01×10

-6

的礦層。1987年繼續圈定米尼菲礦化帶的邊界,結果為驗證加帛礦化帶而打的L142號岩心鑽孔(圖10-19)打到了平均含金2。05×10

-6

的400m礦層。

到1992年,為了圈定以50m為中心的礦體邊界,共打了343個岩心鑽孔,總進尺83550m,490個反迴圈鑽孔,總進尺19070m。1992年後,開始對路易斯港水下和利希爾島其他地方進行勘查。但許多功夫都花在各公司如何簽訂拉多拉姆礦床的租地權協議上。

計劃在1998年投產,用露採/加壓氧化-CIL法,先開採品位較高、埋藏較淺的米尼菲礦化帶,然後開採利納茨和濱海礦體。品位較低的礦石先儲存起來,留待開採15年後再處理。估計水文和地熱條件會給拉多拉姆礦床的露採工作造成麻煩。

3。小結

拉多拉姆礦床的發現是對塔巴爾-費尼列島的金礦進行深思熟慮的草根勘查的早期結果。例如,把利希爾島列為首選目標,是因為文獻中屢屢提到它有熱液成礦特徵。沿利希爾島海岸暴露的肉眼可見的蝕變帶,預示著它可能成為礦石級的金礦。爾後進行的土壤和岩屑地球化學測量,確定了未來的鑽探目標。在勘查早期提出的礦化呈平伏層狀系因古沸騰帶所致的設想,得到了鑽探的證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拉多拉姆礦床的新近研究結果表明,礦帶可能是由先於沸騰作用的流體混合作用形成的。

從拉多拉姆礦床發現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2年。這主要是各公司在取得采礦許可證方面耽誤了時間,而且在礦山設計和成本核算方面也遇到了麻煩造成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