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傳 讀後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寵物
  • 2022-09-16

達爾文傳 讀後感……2016.11.02 回答

這個世界上,也許有兩類人對歷史上的種種不解之謎最有興趣:一類是歷史學家,另一類是小說家。後者總是希望在自己的作品裡,對某些問題做出與眾不同的驚人回答。美國最新懸疑小說《達爾文的陰謀》無疑就屬於這一類作品。

出版於2005年9月份的《達爾文的陰謀》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約翰·丹頓。他曾經當過《紐約時報》記者,並且獲得過普利策獎。《達爾文的陰謀》是他的第四部小說作品,前三部全部都是暢銷書。丹頓花了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本新書,他詳細研究了達爾文的生平,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親自前往達爾文生活學習過的地方,才寫出了這樣一本書。此書還沒有出版,就受到廣泛的矚目,賣出了十幾個國家的外文版權。

引起丹頓對達爾文的興趣的是這樣兩個問題:達爾文年輕時身體健康,富有冒險精神,喜歡闖蕩,但是當他結束隨小獵犬號的環球航行,回到英國以後,他卻開始變得深居簡出,疾病纏身,這是為什麼?達爾文的生物進化學說在他回到英國時,已經形成了,但是他為什麼要一直等到22年以後才發表?就是因為這兩個問題,丹頓不禁想知道,達爾文在小獵犬號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小說《達爾文的陰謀》裡,丹頓告訴了讀者他的答案,一個前所未有的驚人答案:達爾文並不是那樣光明磊落,在小獵犬號上存在一個陰謀!達爾文正是因為心中有愧,所以才導致了後來那麼大的變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達爾文的陰謀》是怎麼得出這個答案的。

小說有兩條線索,一條是當代的,另一條是古代的,同時進行敘述。在小說開始時,休是當代的達爾文研究專家,他在英國偶然發現達爾文的小女兒莉齊的日記,日記裡一些奇怪的敘述引起了他的思考。然後,作者筆鋒一轉,轉而描寫達爾文在小獵犬號上的生活。這兩條線索從此開始交叉敘述,其中還不斷插入了對莉齊日記的引用。

在小說的最後,休終於找到了謎底。原來貝格爾上的另一個科學家麥考密克與達爾文懷有同樣的進化論的想法,達爾文害怕學術榮譽被奪走,當麥考密克陷入火山口時,沒有盡力援救,間接導致了他的死亡,所以才背上了心理包袱。

小說中引用了一封達爾文老年時的信:“我從沒有得到心理的安寧。世人的讚譽,扣在我頭上的名銜,這些我都配不上。我只是個無賴,是個流氓,甚至更可惡。我的人生一文不值!如果我是個天堂和地獄的信仰者的話,我知道像撒旦一樣,我的來生必將在更黑暗的世界度過”。

如此驚人的結論是不是真的?

當然是假的,沒有任何一絲真實的可能。就連作者丹頓自己都承認,小說中的莉齊的日記和達爾文的那封關鍵的信都是虛構的。那個達爾文的競爭對手麥考密克倒是確有其人,不過他的所作所為也是虛構的。

在歷史上,達爾文的一生非常清楚和清白的,實在不太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哪怕丹頓花了三年時間考察,他也只能把它當作虛構的故事寫進小說,而不能當作歷史論文發表。就像一篇美國書評裡寫得那樣,“丹頓細摳了每一個事實細節,從加拉帕哥斯群島在1977年發生的乾旱時間長度到達爾文男管家的名字。打敗他的是強要從一個偉人身上造出一個壞傢伙的不可能。”

所以,閱讀《達爾文的陰謀》時,我們不必在意它的結論,而只需當作故事看待。就像前面說過的,這本小說裡其實有好幾個不同的故事:休的故事、達爾文的故事和莉齊的故事。它們都是那種細膩、生動的故事,讀來富有趣味和知識性。

達爾文傳 讀後感匿名使用者2010.11.27 回答

達爾文9歲就被人殺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