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界與位錯作用形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攝影
  • 2022-12-19

相界與位錯作用形式Zcm695623 2022-12-05

由結構不同或結構相同而點陣引數不同的兩塊晶體相交接而形成的介面。沉澱相與基體間、外延層與襯底間、馬氏體與母相間的介面均為相界。其中,兩晶相間無一定位相關係者稱非共格相界;兩晶相同保持一定位相關係,且沿介面有相同或相近原子排列者,稱共格或準共格相界。C。S。史密斯曾經對非共格相界的能量進行過估計,結果表明其量級不大於大角度晶界。

由於相界與晶體完整性、相變過程以及其他許多性質間存在密切關係,尤其是準共格相界在外延生長及馬氏體相變中的實際重要性,人們對相界的結構進行了深入研究,F。C。夫蘭克等用一簡化模型進行理論處理,結果表明:當介面處兩晶相的錯配度甚小時,以純彈性應變的方式容納錯配;當錯配度較大時,則需引入相應的錯配位錯行列或網路以弛豫錯配引起的大部分彈性畸變,形成錯配位錯介面。模型所預期的結果不僅為皂泡筏模型(見圖)的觀測結果所證實,而且由此模型出發對一些實際問題計算所得的結果,也已為近年來的電子顯微鏡直接觀測結果所進一步確證。此外,人們還利用這一理論結果,人為地控制減小錯配度,在控制錯配位錯的分佈或消除錯配位錯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界與位錯作用形式美鯨嚴選 2022-12-05

岩石變形顯微構造的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岩石變形過程中晶體內部缺陷的表現,以及岩石受應力作用後晶格缺陷再排列的方式。

(一)晶格缺陷及其型別完美的晶體內部結構具有完整的旋迴性,粒子沿著晶格結構的固定方向有規律地重複出現。但是,自然界的晶體,無論是從溶體(溶液)中生長,或者在固態中再結晶作用形成,晶格內的正常粒子經常空缺或被不同粒子所替代,因而導致晶體內部出現具有不同性質的缺陷。晶格缺陷(lattice defect),又稱晶體缺陷(crystal defect)。即在晶體結構中的區域性範圍內,原子的排列偏離了或週期性平移重複的格子構造規律而錯亂排列的現象。

缺陷的性質與晶體結構、晶體化學場之間具有強烈的相互制約的關係。在天然礦物中,缺陷有著十分複雜的構造。按缺陷在晶體中的幾何分佈特徵可將晶體缺陷分為點點缺陷(只涉及一個原子大小範圍的晶格缺陷,如空位、填隙、替位等)、線缺陷(沿晶格中某條線周圍的幾個原子間距範圍內的晶格缺陷,如位錯等)和麵缺陷(沿晶格內或晶疇間的某個面兩側的幾個原子間距範圍內的晶格缺陷,如堆垛層錯、疇界壁、小角晶界等)。晶格缺陷有生長和應變兩種成因。它們均可在晶格內移動乃至消失。晶格缺陷的存在會對晶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產生顯著的影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