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第一快詩的意思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1-11

生平第一快詩的意思是什麼匿名使用者 2006-03-1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後人喻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這並不是沒有緣由的,是一種至真至誠的感情流露,能夠給人一種感情的認同感,因而千古後依然膾炙人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範滿衣裳”這是全詩中唯一記事的一句,讓我們隱約知道了當時發生的事。這首詩寫於廣德元年春,當時杜甫正寓居梓州。這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自殺,叛軍紛紛投降,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杜甫飽嘗戰亂之苦,又憂國憂民,一聽到這個訊息,真是欣喜若狂,脫口而出這首詩。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喜,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悲。杜甫一生坎坷,空有滿腹才華卻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流落民間,歷經安史之亂,看透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最真實的寫照,他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貧苦人民,寫了很多記載百姓苦難的詩,如《三吏》、《兵車行》、《哀江頭》、等,寄託了深沉的憂思。

可以說,他無時不在渴望戰爭早日結束,希望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戰亂漂泊的年代,他雖然渴望為國為民出力,然而卻無從下手,心中積壓了無數的感情,宛如一座沉寂的火山。在此前,他的詩的風格是沉鬱頓挫,緩慢深沉,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

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變其沉鬱頓挫,詩寫得行雲流水,一氣貫注,自然明快,所以被後人評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如〈杜詩言志〉:“看他八句一氣渾成中,細按之卻有無限妙意,直是情至文生。”詩人曾經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得償,這如沉寂的火山終於湧出地表,勢不可擋,詩人多年積壓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終於噴出,這不能不快吧。

細細品味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詩人聽到喜訊後禁不住老淚縱橫,是喜悅的淚水,是為自己終於能夠重回故鄉,不再異鄉漂泊而落淚;是為人民不再遭受戰亂之苦,再次過上穩定的生活而流淚;是為終於看到國家統一,不再分裂而流下高興的淚水。如此深的感情在瞬間化作淚水湧出,這不能不是一快吧。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看妻子,愁悶掃盡,收拾詩書,欣喜若狂。在這句詩中,著重點明“喜欲狂”,與“卻看妻子”與“漫卷詩書”作攜眷整裝之勢,暗逗下文的“還鄉”詩的節奏感強,環環相扣,宛如高山流水,一氣呵成,後四句寫詩人急欲還鄉,詩人一面顧盼妻子,一面收拾詩書,一面又縱酒高歌——詩人為國家,為人民結束戰亂而興奮若狂了!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末二句,幻想沿江東下直達故鄉的境界,彷彿千里歸途只一瞬,可見詩人心中是多麼的喜悅了!想到還鄉,眼前立即浮現歸途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個地點: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彷彿那旅途中的千山萬水都只是地圖上的幾個圖示罷了。一切都不用放在心上,只要能回家。這與李白〈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詩句中,“忽傳”、“初聞”、“卻看”、“漫卷”這些動詞,加強了突然性和隨意性色彩;用“即從”、“便下”、“穿”、“向”等詞,連線四個地名,造成風馳電掣的氣勢。感情流暢,連貫性、整體性極強,毫不受律體的束縛。把一種驟然到來的狂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在煉字造句方面的努力。怪不得蘇軾曾說:“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

在文末二句中,所用的動詞是有考究的,“峽險而狹,故說穿,出峽水順而易,故說下,由襄陽往洛陽,又要換陸路,故用向字。”浦注——八句詩,其疾如飛,題事只一句餘俱寫情,生平第一快詩也!(1)在詩句中,詩人將地名一一列舉出來,給人一種歸家的無比迫切之情。

因此,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的中的快從何而來,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簡略說明。當然,這只是我淺薄的見解,不過是見笑於大方之家罷了。首先,是感情的真摯流露,突然而來的狂喜,宛如火山爆發般洶湧而至,此一快也。其次是詩句緊密連線,環環相扣,每每後一句都為前一句服務,前面為後面埋下伏筆,後面為前面的疑問解答。宛如高山流水,任何一處地方都不能斷開,節奏強勁,如行雲流水。再次,運用生動傳神的動詞,“即從”、“穿”、“便下”、“向”連線四個歸途中有代表的地方,把想象中歸[家似箭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詩人在詩中的情緒變化也是一“快”,從“涕淚滿衣裳”到“喜欲狂”、“白日放歌”,寥寥無幾的語言便把詩人內心激動,喜悅,百感交集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露了。然而,由於自身淺陋的原因,對這首詩只能窺毛髮,不知道詩歌蘊含在深處的豐蘊,只能從以上幾點說一些對此詩的淺薄的見解,希望各位讀者提出寶貴的批評和建議。

生平第一快詩的意思是什麼笑笑星1 2006-03-1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後人喻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這並不是沒有緣由的,是一種至真至誠的感情流露,能夠給人一種感情的認同感,因而千古後依然膾炙人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範滿衣裳”這是全詩中唯一記事的一句,讓我們隱約知道了當時發生的事。這首詩寫於廣德元年春,當時杜甫正寓居梓州。這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自殺,叛軍紛紛投降,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杜甫飽嘗戰亂之苦,又憂國憂民,一聽到這個訊息,真是欣喜若狂,脫口而出這首詩。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喜,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悲。杜甫一生坎坷,空有滿腹才華卻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流落民間,歷經安史之亂,看透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便是最真實的寫照,他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貧苦人民,寫了很多記載百姓苦難的詩,如《三吏》、《兵車行》、《哀江頭》、等,寄託了深沉的憂思。

可以說,他無時不在渴望戰爭早日結束,希望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在戰亂漂泊的年代,他雖然渴望為國為民出力,然而卻無從下手,心中積壓了無數的感情,宛如一座沉寂的火山。在此前,他的詩的風格是沉鬱頓挫,緩慢深沉,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

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變其沉鬱頓挫,詩寫得行雲流水,一氣貫注,自然明快,所以被後人評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如〈杜詩言志〉:“看他八句一氣渾成中,細按之卻有無限妙意,直是情至文生。”詩人曾經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得償,這如沉寂的火山終於湧出地表,勢不可擋,詩人多年積壓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終於噴出,這不能不快吧。

細細品味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詩人聽到喜訊後禁不住老淚縱橫,是喜悅的淚水,是為自己終於能夠重回故鄉,不再異鄉漂泊而落淚;是為人民不再遭受戰亂之苦,再次過上穩定的生活而流淚;是為終於看到國家統一,不再分裂而流下高興的淚水。如此深的感情在瞬間化作淚水湧出,這不能不是一快吧。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看妻子,愁悶掃盡,收拾詩書,欣喜若狂。在這句詩中,著重點明“喜欲狂”,與“卻看妻子”與“漫卷詩書”作攜眷整裝之勢,暗逗下文的“還鄉”詩的節奏感強,環環相扣,宛如高山流水,一氣呵成,後四句寫詩人急欲還鄉,詩人一面顧盼妻子,一面收拾詩書,一面又縱酒高歌——詩人為國家,為人民結束戰亂而興奮若狂了!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末二句,幻想沿江東下直達故鄉的境界,彷彿千里歸途只一瞬,可見詩人心中是多麼的喜悅了!想到還鄉,眼前立即浮現歸途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個地點: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彷彿那旅途中的千山萬水都只是地圖上的幾個圖示罷了。一切都不用放在心上,只要能回家。這與李白〈早發白帝城〉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詩句中,“忽傳”、“初聞”、“卻看”、“漫卷”這些動詞,加強了突然性和隨意性色彩;用“即從”、“便下”、“穿”、“向”等詞,連線四個地名,造成風馳電掣的氣勢。感情流暢,連貫性、整體性極強,毫不受律體的束縛。把一種驟然到來的狂喜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從中不難看出詩人在煉字造句方面的努力。怪不得蘇軾曾說:“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

在文末二句中,所用的動詞是有考究的,“峽險而狹,故說穿,出峽水順而易,故說下,由襄陽往洛陽,又要換陸路,故用向字。”浦注——八句詩,其疾如飛,題事只一句餘俱寫情,生平第一快詩也!(1)在詩句中,詩人將地名一一列舉出來,給人一種歸家的無比迫切之情。

因此,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的中的快從何而來,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簡略說明。當然,這只是我淺薄的見解,不過是見笑於大方之家罷了。首先,是感情的真摯流露,突然而來的狂喜,宛如火山爆發般洶湧而至,此一快也。其次是詩句緊密連線,環環相扣,每每後一句都為前一句服務,前面為後面埋下伏筆,後面為前面的疑問解答。宛如高山流水,任何一處地方都不能斷開,節奏強勁,如行雲流水。再次,運用生動傳神的動詞,“即從”、“穿”、“便下”、“向”連線四個歸途中有代表的地方,把想象中歸[家似箭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詩人在詩中的情緒變化也是一“快”,從“涕淚滿衣裳”到“喜欲狂”、“白日放歌”,寥寥無幾的語言便把詩人內心激動,喜悅,百感交集的心情恰如其分地表露了。然而,由於自身淺陋的原因,對這首詩只能窺毛髮,不知道詩歌蘊含在深處的豐蘊,只能從以上幾點說一些對此詩的淺薄的見解,希望各位讀者提出寶貴的批評和建議。

生平第一快詩的意思是什麼殘月棲鴉 2006-03-18

就是說這是杜甫一生中第一首節奏歡快的詩: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生平第一快詩的意思是什麼寒光攝影QQ 2006-03-18

生平寫得最痛快淋漓最讓自己的心情抒發到及至的詩

生平第一快詩的意思是什麼yyzh1996 2006-03-1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後人喻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