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1-19

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4-12 回答

一剪梅賞析:

《一剪梅》筆調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徵。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瞭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蓆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讚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划著小船去遊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她的神態、舉動。 “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 “獨”字就是迴應上句的“輕”字,點明瞭下闋“愁”字的癥結。 “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致的遊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雲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的外在表現。 作者藉助於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後,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這裡很全的:http://xzd。2000y。net/mb/1/readnews。asp?newsid=534493

最後推薦你幾個關於李清照的部落格:http://hi。baidu。com/yijianmei316/profile

李清照貼吧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w=%C0%EE%C7%E5%D5%D5

希望你和她能夠幸福。

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4-12 回答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像這種,就是一個女人在思春唄。不然沒事解啥羅裳。跟女人聊這些東西,她又不是小學生,你幹嘛要了解意思呢?你得跟她玩意境!

比如剛剛複製的,你就說,這個可以認為是她在南宋亡國的情況下,追思故國,追憶亡夫,產生的種種憂思。導致了她的詞句裡充滿著滿滿的憂鬱云云的。

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ing 1級 2009-04-12 回答

這是一首被譽為“得此花之神”(《靜志居詩話》)的詠梅佳作。落墨於梅,其主旨卻又不盡然在於詠梅。李清照是最善於將深邃細膩、複雜難言的感情抒發寄寓於詠物的大家裡手。這首詞就是透過對紅梅形神的描繪詠歎而抒發自己醞藉而複雜的感情的。 上片寫紅梅初放時的情態和神韻。一個“碎”字,寫出了靜中之動,有質感、有力度,使人彷彿看到了梅花破蕾乍放時令人銷魂的一瞬。抓住這個破字,已是“得此花之神”的第一筆;在探梅活動中,對所探得花形、花貌採取虛寫,而對所探得的花“香”與花“意”卻採取實寫的手法,這正是“得此花之神”的第二筆。因為梅花的色與貌終究是直觀的、外在的美,是可以一目瞭然的,而它所醞藉的若續若斷、沁人心脾的幽香與含而不露、韻味雋永的意蘊卻是其深邃的內在美的流露。詞人用“幾多”、“無限”這種非定指的表示數量和範圍的詞極言梅花的“香”與“意”,更把對它的內在美的描繪和讚頌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從而,由外及內,從形到神,層層深入地刻畫了梅的形象。 下片寫詞人感時傷懷的愁情。詞人由探花、度花、見花而愛花,由愛花而自然轉入贊花,而“贊”恰是一種包含著豐富強烈主觀色彩的心理活動的直剖與外化。“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二句中已蘊蓄飽和著詞人對美好人生的熱愛與追求之情,一想到明朝風起後花事的殘落景象,便頓生惜花之情,自然就聯想到自己也曾象乍放的紅梅那樣新鮮嬌豔,但韶光易逝,紅顏易改,人世間多少無情風也會摧毀美好的青春。鬱抑憔悴的詞人從“春窗底”望去,那紅梅開得正盛,由自己的青春流逝而想到梅花的命運,也會讓流光帶走紅梅的青春韶華。那麼,還是抓緊大好春光,飲酒賞梅吧!於是又轉愁悶為自寬自慰,自邀自樂:“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結句看似淺直,實則內涵卻十分深邃含蓄,它飽含著詞人對梅花命運的深沉憂慮,也深藏著人世滄桑之感。這樣含蓄的結句,更使全詞的藝術形象收物我一體之妙。

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4-12 回答

意思去網上搜就有。其實你要的不是解釋,是她的心思,你也反過來想想,她如果對你有意思的話,她要的也不是詩的意思,要的是你對她的心思,你對她的關注度,看你是否在乎她,然後有怎樣表現,關鍵是表現。這個沒人可以教你,只能靠你自己,這樣爭取來的才有成就感。特別是自己的另一半,對不?我只能告示你的是:

女人喜歡的男人:

1,有上進心

2,有幽默感

3。 做她最忠實的聽眾

4,浪漫

5,有安全感

6,有獨到的面

7,讀懂她心思之後去做到

8,多看看韓劇

9,有錢再好不過

10,沒錢的加把勁

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4-13 回答

同學,建議你去百度搜索李清照詩詞集,裡面有很詳細的解釋。

還有,李清照的詩詞不太適合追女孩子吧?這個是李清照寡居時候的作品。如果你真喜歡那個女孩子,可以選納蘭性德的詩詞,李煜的也不錯

納蘭性德的:

桃花羞作無情死

感激東風

吹落嬌紅

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

也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處濃

李煜的詩詞: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關於李清照的詩挑重點翻譯一下 匿名使用者 1級 2009-04-13 回答

一剪梅

作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這首詞在黃升《花菴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後,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記》說;“易安結縭末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最近,電影《李清照》沿襲了伊世珍之說,當趙明城踏上徵船出行時,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我認為把這首詞理解為送別之作,與詞意不盡相符,就是“輕解羅裳”兩句,也難解釋得通。“羅裳”,不會是指男子的“羅衣”,因為不管是從平仄或用字看,沒有必要改“衣”為“裳”。“羅裳”無疑是指綢羅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為寫李清照,下句寫趙明誠,那麼,下句哪來主語?兩者文意又是怎樣聯絡的呢?看來,應該以《花菴詞選》題作“別愁”為宜。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學術和藝術的氣氛,十分美滿。所以,兩人一經離別,兩地相思,這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為仰慕鍾情,這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這首詞就是作者以靈巧之筆抒寫她如膠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李清照這首詞主要是抒寫她的思夫之情。這種題材,在宋詞中為數不少。若處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這首詞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藝術感染力,仍不失為一篇傑作。其特點是:一、詞中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二、作者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成份;既象蜜一樣甜,也象水一樣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的愛情,涇渭分明。三、李詞的語言大都淺俗、清新,明白如話,這首詞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鬧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等,既是對偶句,又淺白易懂,讀之琅琅上口,聲韻和諧。若非鑄詞高手,難能做到的。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作者: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忱紗廚,半夜涼初透。

稀薄的霧氣濃密的雲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燒完了在爐金獸。美好的節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捲起是由於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

獨處陋室若有所思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它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光景又引起我內心的感傷,於是淒涼、慘痛、悲慼之情一齊湧來,令人痛徹心扉,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禦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卻見一行行秋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麼容易捱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