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 夫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7-13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 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猶其。 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

堯有欲諫之鼓,舜有誹謗之木,湯有司過之士,猶恐不能自知;今賢非堯、舜、湯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由自知哉?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敗莫大於不自知。

魏文侯燕飲,令諸大夫論己。或言君之智也。至於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 文侯不說,知於顏色 。任座趨而出。次及翟黃,翟黃曰:“君,賢君也。臣聞其主賢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賢也。”文侯喜曰:“可反歟?”翟黃對曰:“奚為不可?臣聞 忠臣畢其忠,而不敢遠其死 。座殆尚在於門。”翟黃往視之,任座在於門,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階而迎之, 終以座為上客 。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

(選自《呂氏春秋·自知》,有改動)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湯有司過之士過:過失 B.魏文侯燕飲燕:通“宴” C.次及翟黃次:依次 D.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微:卑微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 夫

小題3: 下列語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夫故不能自知,人主猶其——人本來就不能瞭解自身,君主尤其嚴重 B.文侯不說,知於顏色——魏文侯嘴上不說,但知道任座是給自己顏色看 C.忠臣畢其忠,而不敢遠其死——忠臣竭盡他的忠心,卻不敢遠離君主而獲罪死亡 D.終以座為上客——最終把任座待為上等賓客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設立輔佐自己的大臣,設立負責批評教育的老師,就是用來指出天子的過失的。 B.堯設定了進諫的鼓,舜設立了供人書寫批評意見的木牌,可還是擔心自己有錯不能自知。 C.任座認為魏文侯得到了中山之地沒有封給弟弟卻封給了自己的兒子,不是賢德的君主。 D.翟黃以為任座直諫得罪了君主,會死在宮門外,出去見他還活著,就把他召進了宮殿。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 夫b9244712462014-10-06

小題1:D

小題1:A

小題1:B

小題1:D

小題1:(微,如果沒有)

小題1:(而,錶轉折。B一句為介詞,表比較,二句為介詞,引出動作的物件。C一句為介詞“把”,其後省略了“之”;二句為連詞,連線狀語與中心詞。D一句為領屬代詞,作定語,“他的”;二句為代詞,作小主語,“它”。)

小題1:(魏文侯不高興,從臉色可以看出來。)

小題1:(“翟黃以為任座直諫得罪了君主,會死在宮門外,出去見他還活著”錯。“殆”,差不多,可能。文意為:翟黃估計任座可能還在門口。)

附:文言參考譯文

想要知道平直,就一定要有水準墨繩;想要知道方圓,就一定要有圓規和矩尺;君主要了解自己,就一定要有耿直之士。所以天子設立輔弼,設定師保,是用來舉發天子的過失。人本來就不能瞭解自身,君主尤其嚴重。國家和自身的存亡安危,不要到外部尋求,關鍵在於自知。

堯設定了一面進諫的鼓,舜設立了一根供書寫批評自己的木柱,商湯有朱門主管糾錯的官員,尚且害怕不能自知,現在的君主,賢明不如堯、舜、湯,卻採用遮蔽視聽的做法,靠什麼來了解自己呢?

楚成王、齊莊王不自知而被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自殺,所以沒有比不自知更大的壞事了。

魏文侯宴飲,讓諸位大夫議論自己。有的說君主很聰明。輪到任座,任座說:“您不是賢明的君主。得到中山國,不把它分封給你的弟弟,卻分封給你的兒子,從這可以知道您不是賢明的君主。”魏文侯不高興,怒形於色。任座就趕緊走了出去。按照次序到了翟黃,翟黃說:“您是賢明的君主啊。臣聽說君主賢明,他的大臣的言語就直率。現在任座的言語直率,從這可以知道君主您的賢明。”魏文侯高興地說:“可以讓他返回嗎?”翟黃回答說:“為什麼不可以?臣聽說忠臣竭盡他的忠心,卻不敢遠離君主而獲罪死亡,任座可能還在門口。”翟黃出去看,任座在門口,翟黃用君主的命令召進他。任座進入,魏文侯下階來迎接他,最終把任座待為上等賓客。魏文侯如果沒有翟黃,就差點失掉忠臣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