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1)詩歌前兩句裡的斷和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1

宋之問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1)詩歌前兩句裡的斷和復豬頭③2017.10.09 回答

(1)寫出了貶謫時間之長,路途之遠,映襯出詩人貶謫生活的孤寂。

(2)急欲問來人承接上句,只能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而不敢問來人,看似與上句矛盾,但既寫明瞭詩人的強烈的思鄉之情,同時也表明詩人貶謫在外多年,長時間與家人音信斷絕,不知家人如今的情況,表現了擔憂。這種想家而又不知家人是否安在的矛盾心態躍然紙上。

宋之問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1)詩歌前兩句裡的斷和復Iam☀2017.10.09 回答

我離開家鄉到了五嶺之外,經過了一個冬天,又到了春天。因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沒有聯絡,已經很長時間了。現在我渡過漢江趕回家鄉去,怎知離家越近,心情就越緊張。因為怕傷了美好願望,以致遇到同鄉,也不敢打聽家鄉情況。

宋之問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1)詩歌前兩句裡的斷和復匿名使用者2017.10.09 回答

斷和復反映了詩人貶謫期間與家中的聯絡近乎斷絕了,而且時間也比較久了。

寫作“近鄉情更怯,急欲問來人”並不恰當,正是因為近鄉情更怯,所以不敢問來人。

反映了是人內心對於物是人非的擔憂,對於前面家園的未知變化的憂愁。

宋之問的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1)詩歌前兩句裡的斷和復匿名使用者2017.10.09 回答

1。 嶺外音書斷 ”,就是指詩人貶羅定後,與家人斷絕了音信。可是下句說:“經冬復歷春 ”。從寒冬到新春在這漫長的時日裡,未得到家裡一點訊息。豈能不掛懷?

2。 洛陽南郊有宋之問的陸渾山莊,洛陽已經指日可達,詩人很自然地產生了“近鄉 ”的感覺 。經歷了千辛萬苦翻山越嶺,終於接近家鄉了 ,本該萬分激動 ,一個“怯”字,完美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態、情態與形態。他怯生生的不敢向從家鄉來的人問訊,擔心自己會聽到不幸的或可怕的訊息。同時因為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複雜,不敢見鄉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