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浪漫主義? 結合 遠別離 行路難 將近酒 夢遊天姥吟留別 等,談 ...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09

什麼是浪漫主義? 結合 遠別離 行路難 將近酒 夢遊天姥吟留別 等,談 ...梅雨路 2009-05-26

傾向幻想與心願的

什麼是浪漫主義? 結合 遠別離 行路難 將近酒 夢遊天姥吟留別 等,談 ...匿名使用者 2009-06-01

和你一起走過千山萬水,都不會覺得累不管未來有多遠。

什麼是浪漫主義? 結合 遠別離 行路難 將近酒 夢遊天姥吟留別 等,談 ...zsp99218 2009-05-26

剛寫的論文:

試論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精神

王和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先世在隋末移居中亞碎業城,李白就誕在這裡。五歲時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

李白主要生活在開元、天寶的四十多年間,這是唐帝國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空前繁榮的背後又潛伏著深刻的危機。這一時代特點加上他豪放的思想性格和獨特的生活經歷,使他的詩篇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風格,具有複雜的思想性和鮮明的獨特性

一、浪漫主義的主題思想——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李白的一生是複雜而矛盾的:他一方面接受了傳統的儒家思想,想要“濟蒼生”、“安社稷”,熱衷用世,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浮雲富貴,糞土王侯。他的複雜思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大唐帝國表面的強大昌盛,鼓舞著李白嚮往建功立業的勃勃雄心,政治的危機更激發了他拯物濟世的強烈願望。他常在詩歌裡借歷史人物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

他常以魯仲連、范蠡、樂毅、謝安自許。他還羨慕姜尚:“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行路難》之二)表達了渴望明君的美好願望。但當這種願望落空時,他又極力稱讚那些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

天寶元年,因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徵召入京,他懷著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來到長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禮賢下士的優待供奉翰林,實際上只把他當作用以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翰林既非實際的官職,更沒有政治實權。他那“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又不肯投靠權貴和姦相李林甫,桀傲不馴,整日縱酒狂歌,遭到當權的官宦外戚對他的暗中詆譭打擊,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現實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於是寫了不少詩篇表達自己的憤懣和痛苦。如著名的《行路難》之一揭示了詩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強烈痛苦:雖然茫然,雖然徘徊,但李白並不因失敗而放棄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自信。第二首著重揭露黑暗的現實:“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第三首列舉伍子胥、屈原、陸機、李斯的遭遇,表示要及早引退:“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這又是多麼消沉、頹唐。

在《梁甫吟》中,他以憤怒控訴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李白就是這樣:懷抱著理想四處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壓抑和幻滅。他時而高歌自己的理想,時而悲嘆個人的不幸;時而樂觀,時而頹唐;時而激憤,時而消沉。他的詩歌,他的感情就是這樣激盪著、矛盾著……

二、蔑視權貴、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還表現為一種反對權貴、輕視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他對腐朽的上層貴族勢力的蔑視、抨擊和反抗,是他的詩歌民主性精華的集中體現。

李白常說自己是“野人”、“布衣”,象屈原那樣痛恨那些“黨人”:“殷後亂天紀,楚懷亦已昏。夷羊滿中野,b錄施滿高門。”(《古風》第五十一)他在《雪讒詩》裡,痛斥了恃寵弄權的楊貴妃。

李白意識到自己與那班皇親國戚豪門勢族是具有不同身份的兩類人。他“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王序》)李白在詩裡對於權貴及他們的榮華富貴投以強烈的蔑視,表現出一種傲岸不屈的性格,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裡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辭》)這種糞土權門、輕視富貴的傲岸性格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又有幾人能與李白相比呢?

李白的反權貴精神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得到最集中的體現:

在這首長詩裡,他對以鬥雞媚上的倖臣,以屠殺邀功的武將,投以憎惡輕蔑的嘲笑,說他們“萬言不直一杯水”。接下來對自己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卻遭受小人誹謗、讒言中傷,被逐出朝,表示了滿腹的憤恨:用曲高和寡來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晉君”、“和氏璧”的故事諷刺玄宗不識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墮罵董龍的話,斥罵李林甫、楊國忠之流雞狗不如,接著抒發了自己的心情及志向。

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柱頤事玉階!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以極大的憤怒揭露了政治的腐敗,為慘死在奸相李林甫之手的李邕、裴敦復鳴冤叫屈,稱讚被暗殺的“李邕”“英風豪氣”,對封建統治者“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十五),顛倒黑白,殘酷暴虐的種種黑暗面目,作了盡情的揭露,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反抗精神,結尾表示自己要永遠離開這醜惡的政治籬笆。

李白是一個極其矛盾的詩人。他一方面蔑視權貴,另一方面又沾沾自喜於“王公大臣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表現出對榮華富貴的留戀和羨慕:“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昔在長安醉花柳,五候七貴同杯酒。”他不斷地干謁一些有權勢的人物,希望得到他們的汲引:希君一剪拂,猶可騁中衢。“(《贈崔諮議》)這是何等低顏下氣!可見李白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既是清高的,又是庸俗的。李白的反抗並不是代表廣大勞動人民去向整個統治階級鬥爭,是脫離人民的,是沒有出路的。他的孤傲雖然具有對抗權貴的意義,但也正表現了他的侷限性。

三、狂放不羈、追求個人自由

李白的一生是複雜的。他不僅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立的思想,蔑視世間的一切;他又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候,長揖萬乘。於是他採取一種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急切地追求個人的自由和解脫。

作為一個天才詩人,他還兼有遊俠、刺客、隱士、策士、酒徒等方面的氣質。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稿》)傳說他曾經為抱打不平而“手刃數人”,以後又受到那些無名遊俠的感染,寫了不少歌頌遊俠的詩,如著名的《俠客行》。

詩中可以看出:不論是俠義行動如“十步殺一人”“救趙揮金槌”,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慷慨無私的精神,都與李白不願屈己幹人的性格,拯物救世的政治理想以及功成身退的高尚品德有著相當密切的內在聯絡,李白能成功地把儒家、道家、遊俠三者結合在一起,依賴於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功成身退。

李白一生大半過著浪遊生活,寫下了許多遊歷名山大川的詩篇,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個性在山水詩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如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送裴十四》)“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這一瀉千里,咆哮憤怒的江河,奇險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巒,都曲折地代表了李白衝破束縛、追求自由的熱情和決心。

李白喜愛的山水往往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不是優美的,而是雄偉的;不是寧靜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絕頂的大山、天外飛來的瀑布。這些雄偉奇險的山川,特別契合他那狂放不羈的叛逆性格,他好像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靈相往來。他的傑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特別是其中對夢境的描寫特別令人目眩神迷:

從嫻靜幽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曲折迷離的千巖萬轉的道路到令人驚恐戰慄的深林層巔,境界愈轉愈奇、愈幻愈真,最後由夢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繽紛的神話世界,詩人盡情馳騁於浪漫想像的空間,展示了一幅現實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朦朧離奇的奇山異景圖。令人留戀忘返。詩人苦悶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抒放,難怪他夢醒後發出這樣的感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四、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思想

李白雖被人號稱“詩仙”“謫仙”,但他目睹和經歷了唐帝國的繁榮、危機、戰亂,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本質決定著他還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

李白非常關心國家的強大統一,象盛唐邊塞詩人一樣,熱情謳歌保衛祖國邊疆的戍邊衛士。《塞下曲》顯示了邊防將士不畏艱苦,勇敢殺敵的英雄氣概,歌頌了他們忠勇為國的高尚品質,實際上也是詩人渴望以身許國政治豪情的反映。《塞下曲》第六詩中描寫了一位勇敢善戰的將軍,終能得到重新任用的機會,為國家消除邊患,最後兩句不但鼓舞了前方將士計程車氣,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安史之亂髮生後,他雖遠在江南,卻寫了一系列充滿愛國激情的詩,他在《永王東巡歌》裡對“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局面,深感焦急憂慮。後來他因從 的事被捕入獄流放夜郎,他的愛國之心絲毫沒有減弱。他在《贈張相稿》中說:“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在《經亂離後天恩流放夜郎》這首長詩中說:“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而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這首詩,更說明他的愛國之心至老不衰。

五、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李白的詩作,不僅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其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他在《江上吟》中說自己寫詩是“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凌滄洲。”詩聖杜甫也高度稱讚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他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化的形象,強烈的主觀色彩

李白的生活經歷很廣,思想很複雜,他那強烈的個性在表現各種生活時不可磨滅地留下了濃厚的自我表現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其二)

李白的主觀感情色彩,往往也表現在敘事或寫景的詩篇中,讓人感到有詩人的形象活在其中。他的《蜀道難》是他最富於浪漫主義奇情壯採的山水詩。這首詩以神奇莫測之筆,憑空起勢,從蠶叢魚鳧說到五丁開山,全用渺茫無憑的神話傳說,烘托奇險的奇氛;高標插天可以使“六龍回日”,然後又用黃鶴、猿猱、悲鳥、子規作誇張的點綴,最後才敘述正題;在詩的開頭、中間、結尾處三次發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迴旋往復,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整首詩蘊藏著李白豪放的性格和激昂的感情色彩,使人讀後精神振奮,想去迎接和征服這大自然的艱險。同時也暗示這樣的地理條件,易為野心者所利用,以期喚起朝廷的注意,因而詩中寄寓著作者的隱憂,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

在李白的筆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彷彿都有了感情和生命。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他想象自己的心可以離開身體飛向遠方或隨狂風,或隨大雁,或隨明月……在天真的想象中表現了濃厚的友情。又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中的“月”“花”“影”彷彿都有了人性,成了能聽作者吐露發洩苦悶的夥伴。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美妙、溫馨的圖畫。

2.大膽的誇張、驚人的幻想、瞬息萬變的感情

李白常用大膽的誇張和驚人的幻想來表達他噴薄而出、一瀉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裡“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借有形的發來抒發自己無形的愁;用“千里江陵一日還”寫歸舟從上游順流而下的神速,抒發了他遇赦獲釋途中輕鬆歡快的心情;又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以高度誇張的比喻,讚歎飛瀑從高處騰空而下的恢宏壯觀的景象,也展現出自己開闊的胸襟和氣概。

李白有的詩在極度的誇張和驚人的比喻之外,給人留下充分想象的餘地。如《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通篇處處隱著一個“高”字,到底有多高,讀者自己可以去充分想象。又如《北風行》裡“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載”沒有“黃河可塞”這樣誇張的比喻,我們也就想象不到陣亡將士的妻子那種深刻絕望的悲哀。再比如用“抽刀斷水水更流”來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本是極度的誇張,卻讓人感到高度的真實。

李白很少對生活過程做細緻如實的描繪,而是馳騁想象於廣闊的空間,穿插以歷史、神話、夢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許多表面上看來互相沒有邏輯聯絡的意象,運用獨特的匠心,構成一幅幅驚心動魄的圖畫,表現自己跌宕起伏的感情。如《廬山謠》寫他在廬山頂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完全擺脫了真實空間的拘束,以大膽的想象和誇張,突出了山川的壯麗,展示了詩人壯闊的胸懷,讀後使人產生一種要與天地融為一體的豪情。又如《宣州謝 樓餞別校書叔雲》

這首詩起落無跡,斷續無端。短短的十二句詩,感情幾次跳躍,若斷若續又一氣呵成,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好像整個人生只有駕扁舟遨遊江湖一條路了。

李白獨特的藝術手法,使他的詩歌呈現感情充沛、瞬息萬變的特色。如《行路難》之一,忽而“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正在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又豪情萬丈地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從抑鬱激憤中跳躍到樂觀豪邁中是這樣的自然。再如他的名作《將進酒》;正在勸人開懷痛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突然又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強烈的自信心瞬間代替了消極的悲嘆。

把如此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處理得這樣灑脫靈活,並且達到藝術上的高度完美,只有李白有此水平,李白有的詩中同時運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種方法,既寫實又誇張象《北風行》《關山月》,有時竟把抒寫仙境的描繪和苦難的現實結合在一篇詩裡,如《古風》第十九:

詩中寫到安祿山在洛陽稱帝等史實,但並不對它做細緻的描寫,在昇天神遊的美麗幻想中,突然低頭見到了被安祿山蹂躪毀滅了的洛陽,急轉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滅,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無比沉痛的愛國心情。

3.語言質樸、清新、豪放,不拘於格律、不雕琢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亂離後天恩流放夜郎》),這是李白對自己詩歌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兩首詩的普通的景物普通的比喻顯示了李白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的深厚友情,語意極其真摯自然。

李白的詩絕不拘擬於格律的束縛,當感情達到高潮時,詩中往往衝破格律的限制,出現一些散文化的詩句。如:“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陽歌》);“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我倒卻鸚鵡洲。”(《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的語言深受漢樂府詩的影響。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源於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卻又增添了幾許博大的視野和恢宏的氣勢,是多麼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李白的語言還汲取了當時的口語特色而具有民歌的風味。如“一回一叫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宣城見杜鵑花》);“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妾薄命》)

綜上所述,李白的詩歌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又一高峰。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的創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詩人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結合,在李白的詩中,理想主義、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現和進一步發展,並達到高度成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