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關於死後的詩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7

陶淵明關於死後的詩句成大文化17 2022-06-09

1。有關去世的詩句

陶淵明的《擬輓歌辭三首》

詩很長,但最後四句很出名,如下: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原詩如下: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2。關於去世的詩句有哪些

悼念逝者的詩句包括:

1、宋代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縱然夫妻相逢你也認不出我,我已經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視窗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流出淋漓熱淚灑下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岡。

2、北宋梅堯臣《悼亡三首(其一)》

原文:

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譯文:

我們成為結髮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互相廝守還嫌不夠,何況現在是永遠失去!

我鬢髮已多見斑白,這肉身還能堅持多久?與你同穴為期不遠,未死時還是涕淚漣漣。

3、東晉陶淵明《擬輓歌辭三首(其二)》

原文: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傍。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

譯文:

生前貧困無酒飲,今日奠酒盛滿觴。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時能再得品嚐!

佳餚滿案擺面前,親友痛哭在我旁。想要發言口無聲,想要睜眼目無光。

往日安寢在高堂,如今長眠荒草鄉。一朝歸葬出門去,想再歸來沒指望。

4、唐代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原文: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譯文:

閒坐無事為你悲傷為我感嘆,人生短暫百年時間又多長呢!鄧攸沒有後代是命運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鳴。

即使能合葬也無法傾訴衷情,來世結緣是多麼虛幻的企望。只能睜著雙眼整夜把你思念,報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雙眉。

5、宋代陸游《沈園二首(其二)》

原文: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譯文:

離她香消玉殞已過去四十多年,沈園柳樹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綿。

自身即將化為會稽山一抔泥土,仍然來此憑弔遺蹤而淚落潸然。

3。關於死亡的詩句

1、蒿里行

兩漢: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譯文:

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

最初約會各路將領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

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

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

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蝨,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

屍骨曝露於野地裡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著,想到這裡令人極度哀傷。

2、夢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譯文:

夜裡做夢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

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髮滿頭。

阿衛韓郎已經先後去世,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曉嗎?

3、田家語

宋代:梅堯臣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

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

盛夏流潦多,白水高於屋。

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

前月詔書來,生齒復版錄。

三丁藉一壯,惡使操弓韣。

州符今又嚴,老吏持鞭樸。

搜尋稚與艾,惟存跛無目。

田閭敢怨嗟,父子各悲哭。

南畝焉可事?買箭賣牛犢。

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

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

我聞誠所慚,徒爾叨君祿。

卻詠《歸去來》,刈薪向深谷。

譯文:

誰說我們種田人快樂?春天欠下的賦稅,秋天還沒交足。鄉中的小吏敲打著我的大門,沒早沒晚狠狠逼迫催促。今年盛夏雨水如注,大水漲得高過房屋。

水已經淹沒沖走了稻菽,蝗蟲又吃光了粱粟。前些時詔書下達,挨家挨戶把戶口登入,三個中間要抽一個,兇狠地趕去做弓手編入軍伍。州里的命令十分嚴厲,老吏拿著鞭子不斷催著上路。

只剩下跛子與盲人,老人與小孩也不放過。村裡人誰敢嘆氣抱怨?父子各自悲傷痛哭。田裡的活怎麼去幹?為了買箭早就賣了牛犢。怨愁之氣化作連綿秋雨,鍋子瓦罐空空吃不上一頓粥。

盲人跛子如何耕種?死亡只在遲速。我聽老農的話十分慚愧,白白地拿著朝廷的俸祿。還不如棄官回鄉,打柴種田在深山大谷。

4、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譯文:

在採石江邊,無邊的野草圍繞墳地,遠接白雲。

可悲的是這荒墳深穴中的枯骨,曾經寫過驚天動地的詩文。

只要是詩人,大都命運不好,而詩人窮困失意,誰也沒有超過李君。

5、為薛臺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

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

譯文:

一邊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樹一邊是久病的身軀,每當想到人死後要去九泉之下心裡感到悲傷。

夜晚手拉著年幼的兒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園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裡沒有看見任何人。

4。有關去世的詩句

陶淵明的《擬輓歌辭三首》詩很長,但最後四句很出名,如下: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原詩如下: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餚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5。陶淵明被貶後寫的詩詞

他在北邊後寫了很多的詩歌,最有名的有兩首,分別是《歸去來兮辭》還有就是《飲酒》;分別為你奉上,請參考!

1: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2:

歸去來兮辭全文

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正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垣。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6。陶淵明的詩句

一、陶淵明的偉大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田園詩人,是我國田園詩的開山鼻祖。

這是由於他對社會、對時空、對人生、對生死的徹悟;由於他的博學強記和豐富的人生實踐;特別是由於他出類拔萃的文學天才,用白居易的話說:“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他的詩寫得看似通俗,明白如話,但卻表達了很高的情操和很深的哲理。

例如陶淵明寫的《歸園田居五首》,其中的一首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首詩寫得通俗明白像兒歌一樣,卻表達了陶淵明高尚情操,寧願早出晚歸的躬身耕鋤,不怕夕露沾衣,守拙田園,也不隨腐敗的官場狗苟蠅營。由於陶淵明的詩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千百年來,叫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陶淵明的一生與酒有不解之緣,酒是他生活的需求,酒是他生活的留戀。陶淵明離開我們快1600年了,在那個物質生活非常貧乏的年代,人們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特別是陶淵明從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官場辭職歸隱,住在山遠地偏的鄉村,只有酒,能使他解憂,能使他消愁,能使他興奮,能使他舒適。

小飲小舒適,大飲大舒適,再喝多了他會說:“我欲睡眠卿且去”。酒是一種神奇的飲料,它不僅具有物質的屬性,能解飢解渴;它還具有精神的屬性,能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人的高階神經活動,影響人的精神和情緒。

在陶淵明那個時代,還沒有菸草、咖啡之類的精神興奮劑,人們只能藉助於酒來調節自己的情感。陶淵明的許多代表作品,如《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飲酒詩二十首》等,都舒發了對酒的眷戀,或酒後有感而作。

陶淵明戀酒的故事膾炙人口,千古傳頌。陶淵明的飲酒詩寫得意境優美,含蓄深隧。

文如其人,陶淵明高尚的人品,正如它的不朽詩篇一樣,因為酒而大放異彩。本文力求用最簡練的文字,詮釋陶淵明的酒詩酒辭。

透過描寫陶淵明生活的時代背景及陶淵明對酒的眷戀,表現陶淵明一生的高尚氣節及文學創作的偉大成就。在歷史的長河裡,有多少顆閃灼的星星,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不同的貢獻,因而在人們的記憶裡,或明或暗,閃閃發光。

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歷史的前進,有些星星暗淡了,消失了,被人遺忘了,又有更多新的星星,出現在歷史的長河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的人在世的時候很偉大,呼風喚雨。

死去後,隨著時間的消失,逐漸被人們所遺忘。有的人活著的時候很平凡,或小有名氣,隨著歷史的發展,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歷史貢獻也越來越偉大。

陶淵明就是這樣一種偉大,他像一顆紅寶石,他像一顆夜明珠,在他活著的時候,在他去世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隨著歷史的前進,幾代人逐漸認識了他,揩去掩埋他的塵埃,使他閃閃耀眼,永遠地閃灼在歷史的長河裡。

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76年的生命歷程,與世長辭。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

如今陶淵明的墓儲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塊碑石組成,正中楷書“晉徵土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刻墓誌,右刻《歸去來兮辭》,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孫所立。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徵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諡號。

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梁朝的昭明太子肖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

肖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

肖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讚“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

其《醉後》詩道: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

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遊》中寫道:賞讀《高土傳》,最佳陶徵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

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侍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

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

詩中先用“塵垢不汙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後寫到:柴桑古村落。

7。陶淵明生前最後一首詩

陶淵明出身沒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仕晉,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長沙郡公。

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曾做過幾年地方小官,後“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回家,從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隱居不仕。

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的這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

陶淵明逝後,其生前好友顏延年為其作誄文《陶徵士誄》。 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十餘篇。

陶淵明今存詩歌共125首。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

他最得力的作品為《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使得桃花源與烏托邦齊名,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幻想。

他最後的一首詩是《輓歌詩》 最後一篇文章是《感士不遇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