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2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什麼winds 推薦於2016-02-06

1、中國近代工業化的起步標誌是洋務運動。

2、簡介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道路。

3、具體內容

(1)實業方面,創辦了第一批近代軍用企業和民用企業,開興辦近代工業風氣;

(2)軍事方面,創辦了新式陸軍和海軍,增強了國防力量;

(3)教育方面,創立了同文館、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派遣留學生,翻譯外國書報等,培育了一批對西學有認識的人才;

(4)外交方面,創立外交機構,促進了與外國的交往。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什麼悅昶博榮 2015-06-04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是清後期至清末時,清廷洋務派官員抱著“自強”、“求富”的口號和目的,在全國展開的工業運動。該運動自1861年底(清咸豐十年)開始,至1895年大致告終,持續了近35年。按目標的不同,洋務運動可分為前期、後期兩個階段。在兩次英法聯軍失利、太平天國起義後,清廷上層為應對內憂外患形成了“洋務派”與“守舊派”兩種陣營,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

歷史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統治集團內部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摺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製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捻(捻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 務。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於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餘,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摺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什麼晁冬卉04 2006-07-28

在我國曆史上,第一家發行股票面向社會籌集資金興辦的股份制企業,是成立於1872年的輪船招商局。那時,促使輪船招商局誕生的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鴉片戰爭後中國遭遇的是“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此時,“變亦變,不變亦變”的局面已逐步成為社會的共識;其次,面對洋人輪船在中國江河湖海縱橫馳聘攬客載貨獲取暴利的現狀,為“求強、求富”,與洋人爭利而進行“商戰”,庶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被洋人佔盡”的呼聲日高;其三,更現實的問題是,每年需要從南方往京師運送供朝廷和軍隊食用的“漕糧”,而這被稱為“天庾正供”的大事卻因木帆船受外國輪船排擠導致衰敗破爛和運河淤塞而陷入困境。此後,經過連年的爭議和比較,引進輪船興辦新型運輸企業逐漸成了晚清政府無奈而又惟一的選擇。在形勢逼迫而政府資金又困窘的情況下,向社會想辦法——透過發行股票來籌資資金興辦企業,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才得以應運而生。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輪船招商局成立後,這種新型的籌資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很快被社會認同,此後也不因政權的更迭而改變,更多的股份制企業在不同行業中相繼出現,並逐漸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對於這種新型股份制企業的誕生在社會上激起的反響,1883年《申報》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一人倡之,眾人和之,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雲集,雖其中亦有成與不成之分,然其一變從前狹隘之規則。”可見這種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興辦企業的方式,對於打破此前只有獨資和合夥方式興辦企業的規則以及對於開闊國人視野具有的作用,也可見新成立的招商局影響之至深至遠。因此,在中國近代經濟史和企業發展史上,輪船招商局的成立,都成為重大的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成為開啟中國股份制企業興辦大門的標誌,成為一個新時代就此來臨的宣告。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成立股份制企業需要什麼手續?有什麼規定?股份制企業的股票什麼樣?有什麼內容?透過什麼途徑或網路發行?又透過個麼方式進行買賣?股份制經濟作為一種商品經濟和信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體現其權利的有價證券股票,其法律效用在當時是透過什麼方式得以體現的?在此前的中國社會中,開辦傳統工商企業的方式一般不出以下兩種:一種是“各出資本,各樹旗鼓”的“獨資”形式;另一種是“合夥”的方式,即部分有共同目的的人聯合開辦,“合眾力而成”。這種合夥方式本身又還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規模不大,二是即使“合開一鋪,合創一行”的時候,“股東皆須在場,以資稽察”。股東“或有不親到場者,亦必令親信人為之監察”,斷未有從未謀面而可以入股者”。那麼,在幾千年相沿成習的情況下,在當時清政府尚未對股份制企業制定相應規則措施,也沒有證券交易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規範的情況下,這家“中國第一股”在打破此前的慣例後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份股票,這份股票在今天看來是如此樸素甚至稱得上簡陋(見影印件),現將《輪船招商公司》的股票影印件上的文字全文照錄如下(標題及騎縫文字略,標點符號為筆者新增):

“輪船招商局為給股份票事奉直隸爵閣督部堂李奏準設局招商,置備輪船運漕攬載,札飭商辦等因在案。當經本局議定召集股銀壹百萬兩,分作千股,每股銀壹千兩。先收銀五百兩,每年壹分生息,閏月不計,另給息折。期至八月初一日,憑摺給付。如本股出讓,須遵定章辦理,毋許私相授受。倘有故違,一經查出,即將本股停息,俟繳票到日,給本銷冊,以昭慎重。今據送到股本,合給聯票壹張、息折一扣、局章一本收執。須至股份票者。

今收到省府縣人壹股豆規銀五百兩正

同治年月日給商總商董(此處豎排並列)第號

這裡有不少值得我們注意的東西。

首先在敘述招商局緣起和招商局性質及用途的第一部分文字中,強調了招商局是當時擔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向皇帝“奏準”設立的企業,也就是得到皇帝親自批准設立的企業。這裡強調了企業的性質不是別的,是“札飭商辦”,即朝廷允許其商辦。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朝廷允許商辦的第一家新式工商企業,顯示出這家中國第一股所具有的開創性和前所未有的特殊性。在以此來加強其合法性與權威性的同時,也界定了這家企業設立的重要意義和責任的歸屬。

從有人提出引進輪船和開辦西方式的新型企業到招商局成立,晚清朝野之間經歷了十多年時間的徘徊、爭議、反對,障礙重重。如果不是李鴻章抱定此事是“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議而為之”去推動的話,招商局還不可能在1872年成立。但這份股票上點明這一點,並非是為李鴻章表功,而是有對外宣傳自身的權威性和公開確定責任關係這一層考慮在內的。“招商局由李鴻章奏設,局務應由李鴻章主政”,出自總理衙門的這句話,除了進一步確認了招商局與李鴻章之間的關係外,也明確了企業的責任歸屬。這一點,對於當時社會裂變期中國新型企業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同樣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

其次是股票中對企業本身情況的說明,即對該局的總股本、每股的金額和分配方面的規定以及需注意事項的說明中,出有幾點很不尋常:一是每股的金額特別大,如按每股一千兩計算,總股本只有一千股,即使按先收一半即五百兩,每位股東再接平均購買一股算,股東總數也只有2000人,何況不可能每位股東都只購買一股,因此股東總人數低於2000人是可以肯定的。這個規定,與傳統中國社會中合夥企業的股東數量一般不多是一脈相承的。二是文字中明確有“每年壹分生息”的規定。這個“壹分生息”的規定在招商局的局規中被稱為“官利”,是每年不管企業經營情況如何都必須發放的固定股息,如果企業經營得好,利潤率超過壹分,超過壹分發放的利息被稱為“紅利”或“餘利”。這一點,與西方企業中的優先股的規定還一樣,因為當時甚至沒有優先股的概念。因此,這個規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西方一般股份制企業通行的規則,是股票收益應視企業的效益如何而定,而不能事先規定固定的利息率。規定利率的現象,一般只存在於債券的發行中,招商局這時既無優先股的規定,而“官利”的特點又與一般西方式股份制的規定有明顯區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當時的這份股票又帶有債券的性質。有意思的是,由招商局“開其端”的規則中也包括這個“官利”的分配製度在內。在招商局之後陸續成立的其他企業如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徐州利國礦務局以及20世紀後中國成立的其他各型別的股份制企業中,這種規定都一直存在,並且一直到1956年資本主義企業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改造時才被定息所取代。三是在交款購買股票時,除拿到留下存根後的股票年,還同時發給領取“官利”的息折和局章各一本。也就是說,透過這些方式以及規定,在強調這份股票的合法性和權威性的同時,還保證其在運作中的可操作性。

總之,從這份股票中留下的這些規定以及嚴厲的語氣看,給人的印象是除了有關企業的規定外,似乎是企業股票的味道少而官方文告的味道多,但也正是在這些地方,透視和散發出歷史變化的氣息。

從票面形制看,當時被稱為“股份票”的這份老股票的票面很樸素,除文字和標題外,沒有更多的圖案裝飾,文字四周用線條圈圍,圈圍出來的票面形狀與清代過去流行的當票、煤窯的窯照和鹽商的執照等幾乎完全一樣。顯然,新型股份制企業的股票採用這種歷經官方認可、又被社會熟知承認、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和執照的形制,與從法律方面保障其有價證券性質的考慮分不開。它與股票文體中採用的官方告示性語言,以及在操作方面的嚴格規定一起,構成了股票作為有價證券的法律依據。從股票的格式方面看,標題名稱均由右往左橫書,其餘文字豎排。股份票與股份票存根為二聯票,二者並排印刷。股份票在左,存根在右,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只是標題名稱與行文中的個別文字有異。關於股票發行的有關規定和程式,輪船招商局局規中有如下記載:“本局刊立股份票、取息手摺,股各收一紙,編列號數,填寫姓名、籍貫,並詳註股份冊,以杜洋人借名。其股票息折,由商總商董會同畫押,蓋用本局關防,以昭憑信。如有將股讓出,必須先盡本局,如本局無人承受,方許賣與外人,一經售定,即行到局註冊。但不準讓與洋人。設遇股票息折遺失,一面到總局掛號,一面刊入日報,庶使大眾鹹知。俟一月後準其覓保出結,核對補發。”

發行的規定是如此,在當時的交通、資訊和金融條件下,這些股份制企業又是透過什麼途徑招商集股籌集資金,透過什麼方式進行股票買賣的呢?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這家近代中國第一股的發行,一開始竟然主要是透過人脈關係進行推銷認購的,也就是當時人形容的“因友及友,輾轉邀集”的方式籌集的。但聰明的人們很快就意識到此種方式的侷限性,在將每股股銀的數額從500兩降到100兩,以便更多人可以認購入股的同時,也採取了登報刊廣告的方式進行宣傳和透過各地錢莊票號代收股銀的方式進行籌集,使自己得以充實實力,得到發展。

透過發行“近代中國第一股”籌集資金興辦的這家新式企業確實也沒有使人失望。在其成立後與當時英美在華輪船商不可避免的跌價競爭中,先是依靠清朝政府的貸款,在4年之後一舉整體收購了此前氣焰不可一世的美國在華最大的輪船公司——旗昌輪船公司,使自己的輪船數一下達到了30餘艘,成為當時中國領水中中外輪船公司中單家輪船數和噸位數都居第一位的輪船公司,並隨後迫使兩家實力最強的英國輪船公司——怡和以及太古輪船公司簽訂了限制價格變動的“齊價合同”,在長江、天津、福州、寧波等主要航線上,招商局一家公司的分配比例都在40%~50%之間,取得了分配比例佔優的地位。

而發行“近代中國第一股”的招商局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僅僅10年,招商局面值100兩一股的股票,在上海的市價已經漲到了200兩以上,在1882年的一段時間,甚至達到260兩的高位。同時,還帶動了一批透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興辦的企業的相繼誕生,到1885年也就是招商局成立13年時,這種透過發行股票興辦的股份制企業數量已經增加到39家,並在19世紀8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小小的興辦股份制企業的高潮,甚至直接催生了中國第一家民間的帶有證券交易所雛形的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平準公司的誕生。

總之,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可以說,“近代中國第一股”中,凝結著近代中國不甘落後不肯淪亡的各層次中國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做的努力和奮鬥的痕跡。這張小小的股票,不僅是當時中國人實業救國努力的見證,也是近代中國工業化開始起步的標誌。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什麼網友a94f8103d 2006-08-02

在我國曆史上,第一家發行股票面向社會籌集資金興辦的股份制企業,是成立於1872年的輪船招商局。那時,促使輪船招商局誕生的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鴉片戰爭後中國遭遇的是“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和“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此時,“變亦變,不變亦變”的局面已逐步成為社會的共識;其次,面對洋人輪船在中國江河湖海縱橫馳聘攬客載貨獲取暴利的現狀,為“求強、求富”,與洋人爭利而進行“商戰”,庶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被洋人佔盡”的呼聲日高;其三,更現實的問題是,每年需要從南方往京師運送供朝廷和軍隊食用的“漕糧”,而這被稱為“天庾正供”的大事卻因木帆船受外國輪船排擠導致衰敗破爛和運河淤塞而陷入困境。此後,經過連年的爭議和比較,引進輪船興辦新型運輸企業逐漸成了晚清政府無奈而又惟一的選擇。在形勢逼迫而政府資金又困窘的情況下,向社會想辦法——透過發行股票來籌資資金興辦企業,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才得以應運而生。但是,沒有想到的是,輪船招商局成立後,這種新型的籌資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很快被社會認同,此後也不因政權的更迭而改變,更多的股份制企業在不同行業中相繼出現,並逐漸發展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對於這種新型股份制企業的誕生在社會上激起的反響,1883年《申報》刊登了如下的一段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一人倡之,眾人和之,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雲集,雖其中亦有成與不成之分,然其一變從前狹隘之規則。”可見這種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興辦企業的方式,對於打破此前只有獨資和合夥方式興辦企業的規則以及對於開闊國人視野具有的作用,也可見新成立的招商局影響之至深至遠。因此,在中國近代經濟史和企業發展史上,輪船招商局的成立,都成為重大的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成為開啟中國股份制企業興辦大門的標誌,成為一個新時代就此來臨的宣告。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成立股份制企業需要什麼手續?有什麼規定?股份制企業的股票什麼樣?有什麼內容?透過什麼途徑或網路發行?又透過個麼方式進行買賣?股份制經濟作為一種商品經濟和信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體現其權利的有價證券股票,其法律效用在當時是透過什麼方式得以體現的?在此前的中國社會中,開辦傳統工商企業的方式一般不出以下兩種:一種是“各出資本,各樹旗鼓”的“獨資”形式;另一種是“合夥”的方式,即部分有共同目的的人聯合開辦,“合眾力而成”。這種合夥方式本身又還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規模不大,二是即使“合開一鋪,合創一行”的時候,“股東皆須在場,以資稽察”。股東“或有不親到場者,亦必令親信人為之監察”,斷未有從未謀面而可以入股者”。那麼,在幾千年相沿成習的情況下,在當時清政府尚未對股份制企業制定相應規則措施,也沒有證券交易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規範的情況下,這家“中國第一股”在打破此前的慣例後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份股票,這份股票在今天看來是如此樸素甚至稱得上簡陋(見影印件),現將《輪船招商公司》的股票影印件上的文字全文照錄如下(標題及騎縫文字略,標點符號為筆者新增):

“輪船招商局為給股份票事奉直隸爵閣督部堂李奏準設局招商,置備輪船運漕攬載,札飭商辦等因在案。當經本局議定召集股銀壹百萬兩,分作千股,每股銀壹千兩。先收銀五百兩,每年壹分生息,閏月不計,另給息折。期至八月初一日,憑摺給付。如本股出讓,須遵定章辦理,毋許私相授受。倘有故違,一經查出,即將本股停息,俟繳票到日,給本銷冊,以昭慎重。今據送到股本,合給聯票壹張、息折一扣、局章一本收執。須至股份票者。

今收到省府縣人壹股豆規銀五百兩正

同治年月日給商總商董(此處豎排並列)第號

這裡有不少值得我們注意的東西。

首先在敘述招商局緣起和招商局性質及用途的第一部分文字中,強調了招商局是當時擔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向皇帝“奏準”設立的企業,也就是得到皇帝親自批准設立的企業。這裡強調了企業的性質不是別的,是“札飭商辦”,即朝廷允許其商辦。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朝廷允許商辦的第一家新式工商企業,顯示出這家中國第一股所具有的開創性和前所未有的特殊性。在以此來加強其合法性與權威性的同時,也界定了這家企業設立的重要意義和責任的歸屬。

從有人提出引進輪船和開辦西方式的新型企業到招商局成立,晚清朝野之間經歷了十多年時間的徘徊、爭議、反對,障礙重重。如果不是李鴻章抱定此事是“毅然必行之事,破群議而為之”去推動的話,招商局還不可能在1872年成立。但這份股票上點明這一點,並非是為李鴻章表功,而是有對外宣傳自身的權威性和公開確定責任關係這一層考慮在內的。“招商局由李鴻章奏設,局務應由李鴻章主政”,出自總理衙門的這句話,除了進一步確認了招商局與李鴻章之間的關係外,也明確了企業的責任歸屬。這一點,對於當時社會裂變期中國新型企業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同樣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

其次是股票中對企業本身情況的說明,即對該局的總股本、每股的金額和分配方面的規定以及需注意事項的說明中,出有幾點很不尋常:一是每股的金額特別大,如按每股一千兩計算,總股本只有一千股,即使按先收一半即五百兩,每位股東再接平均購買一股算,股東總數也只有2000人,何況不可能每位股東都只購買一股,因此股東總人數低於2000人是可以肯定的。這個規定,與傳統中國社會中合夥企業的股東數量一般不多是一脈相承的。二是文字中明確有“每年壹分生息”的規定。這個“壹分生息”的規定在招商局的局規中被稱為“官利”,是每年不管企業經營情況如何都必須發放的固定股息,如果企業經營得好,利潤率超過壹分,超過壹分發放的利息被稱為“紅利”或“餘利”。這一點,與西方企業中的優先股的規定還一樣,因為當時甚至沒有優先股的概念。因此,這個規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西方一般股份制企業通行的規則,是股票收益應視企業的效益如何而定,而不能事先規定固定的利息率。規定利率的現象,一般只存在於債券的發行中,招商局這時既無優先股的規定,而“官利”的特點又與一般西方式股份制的規定有明顯區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當時的這份股票又帶有債券的性質。有意思的是,由招商局“開其端”的規則中也包括這個“官利”的分配製度在內。在招商局之後陸續成立的其他企業如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徐州利國礦務局以及20世紀後中國成立的其他各型別的股份制企業中,這種規定都一直存在,並且一直到1956年資本主義企業全行業實行公私合營改造時才被定息所取代。三是在交款購買股票時,除拿到留下存根後的股票年,還同時發給領取“官利”的息折和局章各一本。也就是說,透過這些方式以及規定,在強調這份股票的合法性和權威性的同時,還保證其在運作中的可操作性。

總之,從這份股票中留下的這些規定以及嚴厲的語氣看,給人的印象是除了有關企業的規定外,似乎是企業股票的味道少而官方文告的味道多,但也正是在這些地方,透視和散發出歷史變化的氣息。

從票面形制看,當時被稱為“股份票”的這份老股票的票面很樸素,除文字和標題外,沒有更多的圖案裝飾,文字四周用線條圈圍,圈圍出來的票面形狀與清代過去流行的當票、煤窯的窯照和鹽商的執照等幾乎完全一樣。顯然,新型股份制企業的股票採用這種歷經官方認可、又被社會熟知承認、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和執照的形制,與從法律方面保障其有價證券性質的考慮分不開。它與股票文體中採用的官方告示性語言,以及在操作方面的嚴格規定一起,構成了股票作為有價證券的法律依據。從股票的格式方面看,標題名稱均由右往左橫書,其餘文字豎排。股份票與股份票存根為二聯票,二者並排印刷。股份票在左,存根在右,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只是標題名稱與行文中的個別文字有異。關於股票發行的有關規定和程式,輪船招商局局規中有如下記載:“本局刊立股份票、取息手摺,股各收一紙,編列號數,填寫姓名、籍貫,並詳註股份冊,以杜洋人借名。其股票息折,由商總商董會同畫押,蓋用本局關防,以昭憑信。如有將股讓出,必須先盡本局,如本局無人承受,方許賣與外人,一經售定,即行到局註冊。但不準讓與洋人。設遇股票息折遺失,一面到總局掛號,一面刊入日報,庶使大眾鹹知。俟一月後準其覓保出結,核對補發。”

發行的規定是如此,在當時的交通、資訊和金融條件下,這些股份制企業又是透過什麼途徑招商集股籌集資金,透過什麼方式進行股票買賣的呢?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這家近代中國第一股的發行,一開始竟然主要是透過人脈關係進行推銷認購的,也就是當時人形容的“因友及友,輾轉邀集”的方式籌集的。但聰明的人們很快就意識到此種方式的侷限性,在將每股股銀的數額從500兩降到100兩,以便更多人可以認購入股的同時,也採取了登報刊廣告的方式進行宣傳和透過各地錢莊票號代收股銀的方式進行籌集,使自己得以充實實力,得到發展。

透過發行“近代中國第一股”籌集資金興辦的這家新式企業確實也沒有使人失望。在其成立後與當時英美在華輪船商不可避免的跌價競爭中,先是依靠清朝政府的貸款,在4年之後一舉整體收購了此前氣焰不可一世的美國在華最大的輪船公司——旗昌輪船公司,使自己的輪船數一下達到了30餘艘,成為當時中國領水中中外輪船公司中單家輪船數和噸位數都居第一位的輪船公司,並隨後迫使兩家實力最強的英國輪船公司——怡和以及太古輪船公司簽訂了限制價格變動的“齊價合同”,在長江、天津、福州、寧波等主要航線上,招商局一家公司的分配比例都在40%~50%之間,取得了分配比例佔優的地位。

而發行“近代中國第一股”的招商局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僅僅10年,招商局面值100兩一股的股票,在上海的市價已經漲到了200兩以上,在1882年的一段時間,甚至達到260兩的高位。同時,還帶動了一批透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興辦的企業的相繼誕生,到1885年也就是招商局成立13年時,這種透過發行股票興辦的股份制企業數量已經增加到39家,並在19世紀8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小小的興辦股份制企業的高潮,甚至直接催生了中國第一家民間的帶有證券交易所雛形的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平準公司的誕生。

總之,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可以說,“近代中國第一股”中,凝結著近代中國不甘落後不肯淪亡的各層次中國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做的努力和奮鬥的痕跡。這張小小的股票,不僅是當時中國人實業救國努力的見證,也是近代中國工業化開始起步的標誌

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的標誌是什麼3646670132 2006-08-01

http://www。th1。com。cn/union/ip。asp?id=364667013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