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共鳴與病變鼻音的區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2-11-26

鼻腔共鳴與病變鼻音的區別Leo2017.08.30 回答

1、胸腔共鳴 胸腔共鳴是沿襲了科學尚不發達的19世紀的說法,是一種練聲方法,一種聲樂術語。胸腔共鳴感覺的獲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顎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顎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唱低音(發胸聲區的音)時,以胸腔為主要共鳴器官,口腔、咽腔次之,頭腔更次之。胸腔共鳴是指我們整個肺部,也叫基本共鳴,也就是我們歌唱時發出的每一個音都有它的參與,我們試唱一個音,將手放在胸部,就會感到震動。胸腔共鳴是指聲帶振動激起氣管內空氣柱振動而傳送到肺再擴及整個胸腔引起共振產生的整個共鳴包括橫隔膜以上至氣管頂端的整個腦區。 2、鼻腔共鳴 鼻腔共鳴是聲波在鼻骨上的振動,即將聲音的焦點定位在鼻腔。由於聲音明亮的焦點,在鼻腔,所以也叫面罩唱法。這樣的感覺是聲音的焦點靠前,聲音薄而明亮,比較靈活,像民族。隨著焦點向後移動,聲音越來越接近美聲。隨著焦點向後向上移動聲音的位置也就越高,越渾厚,越不靈活。越美聲化。所以美聲歌曲中高速吐字快速變換音高,都是極難的聲樂技巧。要獲得良好的鼻腔共鳴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軟顎的運用:軟顎即平時稱為的小舌頭。軟顎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於用咽壁對聲音推送。透過軟顎的運用,促使鼻咽腔形狀的變化及音色的變化。用哼唱練習,便於使軟顎中部產生振動,擴大鼻咽腔,同時還能使鼻咽腔下部也開啟。開啟並控制頜關節:上下頜關節活動應張開小半寸,對於取得共鳴有好處。下頜輕輕下移,感覺好像沒有重量,聲音就輕鬆自如了。還要記住,鼻咽腔既可以使聲波進入鼻腔共鳴的較大空間裡去,又能不讓氣息進入這個空間中來。它起著聲氣離析的作用,能夠促使共鳴的色彩變化。 3、口腔共鳴 口腔共鳴是聲樂發聲方法之一。口腔共鳴的獲得是要在發音時,口腔自然上下開啟,笑肌微提,下顎自然放下,上顎有上提的感覺。基音透過聲帶附近的肌肉、軟骨和氣息的傳送,使聲波沿著硬顎向上齒背方向推送。這時,聲波隨著氣息的推送離開喉咽部分流暢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動,聲音即在硬顎前部集中反射,這時兼有鼻腔開啟、暢通的感覺。這種共鳴使聲音明亮靠前,但過多的口腔共鳴,容易使聲音出現“白聲”。發中音(中聲區的音)時,以口腔、咽腔為主要共鳴器官。頭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