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字的解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1-10-24

冰字的解釋yhzy2008sky 2020-10-19

冰字的解釋

基本解釋

1。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 :~塊。~凌。~箱。~窖。~雕。~封。~球。~鎮。~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淇淋。

2。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 :~糖。~晶石。

3。 使人感到寒冷 :~手~腳。

4。 用冰貼近東西使其變涼 :把汽水~上。

5。 潔白明徹 :~綃。~心。~清玉潔。~肌玉骨(a。形容婦女的面板;b。形容梅花的高潔)。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結晶,水分子間靠氫鍵連線在一起形成非常“開闊”(低密度)的剛性結構。最鄰近水分子的O-O 核間距為0。276nm,O-O-O鍵角約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體的鍵角109度28分。但僅是相鄰而不直接結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間距要大的多,最遠的要達0。347nm。每個水分子都能結合另外4個水分子,形成四面體結構,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數為4。

冰是無色透明的固體,分子之間主要靠氫鍵作用,晶格結構一般為六方體,但因應不同壓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結構。密度比水小。

熔點

在常壓環境下,冰的熔點為0℃。0℃水凍結成冰時,體積會增大約1/9(水體積最小時為4℃)。據觀測,封閉條件下水凍結時,體積增加所產生的壓強可達2500大氣壓。

冰的熔點與壓強存在著一種奇妙的關係:在2200大氣壓以下,冰的熔點隨壓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30個大氣壓降低1攝氏度;超過2200大氣壓後,冰的熔點隨壓力增加而升高:3530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17℃,6380大氣壓下為 0℃,16500大氣壓下為 60℃,而20670大氣壓下冰在76℃時才熔化,稱為名副其實的“熱冰”。冰在0℃下密度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為1。00g/cm³,所以冰會浮於水上。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體形態,在常壓環境下,溫度高於零攝氏度時,冰就會開始融化,變為液態水。日本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冰開始融化的時候,是以結晶內的一個水分子開始脫離結晶為契機,相關機制有助於弄清含水的蛋白質出現結構變化的機制。

如果用電燈等的強光照射,冰的內部就會融化,浮現出稱為“冰花”的類似雪結晶的形狀。來自日本分子科學研究所和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調查冰從內部開始融化的現象,利用計算機演算了由約1000個水分子形成的冰被加熱時將發生什麼變化。

冰的結晶是水分子呈六角形規則排列的結構。加熱之後,首先是一個水分子從結晶脫離,開始自由運動,而這個水分子並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從而導致結晶出現歪曲。而結晶一旦出現歪曲,就會逐漸擴大,最終整個結晶分崩離析,變為液體形態。

由於水分子間有氫鍵締合這樣的特殊結構所決定的。根據近代X射線的研究,證明了冰具有四面體的晶體結構。這個四面體是透過氫鍵形成的,是一個敞開式的鬆弛結構,因為五個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體的體積佔完,在冰中氫鍵把這些四面體聯絡起來,成為一個整體。這種透過氫鍵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間利用率較小,約佔34%,因此冰的密度較小,約為攝氏4度時液態水的9/10。

冰融化時拆散了大量的氫鍵,使整體化為四面體集團和零星的較小的“水分子集團”(即由氫鍵締合形成的一些締合分子),故液態水已經不像冰那樣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無序排列,即水分子間的距離不象冰中那樣固定,H₂O分子可以由一個四面體的微晶進入另一微晶中去。這樣分子間的空隙減少,密度相對冰就增大了。

溫度升高時,水分子的四面體集團不斷被破壞,分子無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時,分子間的熱運動也增加了分子間的距離,使密度又減小。這兩個矛盾的因素在4℃時達到平衡,因此,在4℃時水的密度最大。過了4℃後,分子的熱運動使分子間的距離增大的因素,就佔優勢了,水的密度又開始減小。

冰字的解釋期待fhsj 2020-10-20

冰[bīng]

基本釋義:

1。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

2。因接觸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

3。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裡使涼。

4。像冰的東西。

5。姓。

常見組詞:冰激凌 冰冷 冰雪 冰涼

冰字的解釋匿名使用者 2020-10-19

1。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湖裡結~了。

2。因接觸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剛到中秋,河水已經有些~腿了。

3。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裡使涼:把汽水~上。

4。像冰的東西:~片。~糖。幹~。

5。姓。

冰字的解釋6_無放的soul 2020-10-19

冰的解釋是什麼

冰(拼音:bī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 ,古字寫作“仌”或“冫”,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冰”則出現在春秋前後。冰的本義是水在攝氏零度或零度以下結成的固體。又用作動詞,是結冰、凍結的意思。後來把東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變涼也叫“冰”。因為“冰”本身非常寒冷,所以把極冷的感覺也稱為“冰”,如:這水冰手。“冰”是固體的,所以把結晶成固體、成結晶形的也稱為“冰”,如:冰糖。

中文名 冰 外文名 ice 拼 音 bīng 注 音 ㄅㄧㄥˉ 部 首 冫 筆畫數 6 筆 順 丶一丨亅ノ丶 統一碼 51B0 五 筆 UIY 異 體 氷*、 古 字 仌、冫 倉 頡 IME 鄭 碼 TDKV 四角碼 32190 字 級 一級(0513) [1] 平水韻 下平十蒸

字源解說編輯

“冰”的古字寫作“仌”或“冫”,最早見於甲骨文,也是“凝”的本字。甲骨文的“仌”字,像嚴寒之中,水凝結突起的冰塊的樣子(圖1)。金文字形(圖2)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無較大差別。大約到春秋時期就分化出了“冰”字(圖3),由兩部分組成。“冰”是個會意兼形聲字。它以水作形符,“冫(仌)”兼聲符。“水”,表示這個字與水有關。“冫(仌)”是“冰”的本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冰上的紋理。二者組合在一起,意思是水受凍而結成的固體。隸楷文字整齊化,寫作“冰”。 [4-5]

詳細釋義編輯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bīng 名詞 水在零攝氏度或以下凝結成的固體。 ice 《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冰雹;冰川;冰消瓦解;冰天雪地

〈文言〉通“掤”。箭筒蓋,可臨時作飲器。或指箭筒。 《左傳·昭公十三年》:司鐸射裡懷錦奉壺飲冰,以蒲伏焉。“杜預注:“冰,箭箭蓋,可以取飲。”

動詞 因接觸到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 ice over 《紅樓夢》第八回:襲人摘下那“通靈寶玉”來,用絹子包好,塞在褥子底下,恐怕次日帶時冰了他的脖子。

把東西和冰放在一起使涼。 ice 把兩瓶汽水冰一冰。

像冰的東西。 冰片;冰糖;乾冰

形容詞 〈文言〉潔白;晶瑩。 clear 《漢書·地理志下》:(齊地)其俗彌侈,織作冰紈綺編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

níng 動詞 〈文言〉凝結。後作“凝”。 《說文解字·仌部》:“凝,俗冰。”段玉裁注:“以冰代仌,乃別制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名詞 〈文言〉脂膏。 《爾雅·釋器》:“冰,脂也。”郭璞注:“《莊子》雲:‘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

(釋義參考資料 [6-7] )

古籍解釋編輯

說文解字

水堅也。從仌從水。凝,俗冰從疑。魚陵切(níng)

【註釋】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為冰凍之冰。注:氷,俗冰字。 [8]

說文解字注

水堅也。

《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仌也”。《(爾雅)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別制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從水仌。

會意。魚陵切。六部。

俗冰,從疑。

以雙聲為聲。 [9]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筆陵切《集韻》《韻會》悲陵切,並逼平聲。《說文》:本作仌。徐曰:今文作冰。《韓詩》:說冰者,窮谷隂氣所聚,不洩,則結而為伏隂。《禮·月令》:孟冬水始冰,仲冬冰益壯,季冬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周禮·天官》:淩人共冰。秋刷冰室,冬藏春啟,夏頒冰。

又《爾雅·釋器》:冰,脂也。注:莊子雲:肌膚若冰雪。冰雪,脂膏也。疏》脂膏一名冰脂。

又矢筩蓋曰冰。《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徒釋甲執冰而踞。注:冰,櫝丸蓋。疏:盛弓者也。或雲: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飲。

又《集韻》《正韻》並魚陵切,音凝。同凝。《正韻》:古文冰作仌,凝作冰。後人以冰代仌,以凝代冰。

又《集韻》讀去聲,逋孕切。《唐書·韋思謙傳》:涕泗冰須。注:謂涕著須而凝也。《李商隱詩(柳枝五首)》:碧玉冰寒漿。

又《韻補》:葉筆良切,音近浜。陳琳《大荒賦》:心慇懃以伊感兮,愵永思以增傷。悵太息而攬涕,乃揮雹而淚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