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于謙”的注音拼音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體育
  • 2022-10-22

“入京”“于謙”的注音拼音是什麼?l你的三安 推薦於2019-10-12

“入京”“于謙”的注音拼音是什麼?

入京

注音

【ㄖㄨˋ ㄐㄧㄥ】

拼音

【rù jīng】

《入京》是明代詩人于謙所作的一首詩,原文為: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于謙

注音【ㄩˊ ㄑㄧㄢ】拼音【yú qiān】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諡曰忠肅。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注音符號起源

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共計39個字母,排列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字母順序,增加一個字母“ㄜ”共計達40個。

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標準,故有“萬(v)、兀(Ng)、廣(Gn)”三個字母,後以北京音為標準,“萬、兀、廣”只作注方言之用,仍使用的有37個(聲母21個,韻母16個)。

1930年中華民國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正式的稱呼是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相對於漢語拼音來說,注音符號有時簡稱注音。

1935年,中國國語推動委員會制定新國音為中國的統一語言規範,而使用的拼音符號即為注音符號。而該拼音方式,中國臺灣省也沿用至今。

臺灣推廣

目前在現代標準漢語使用的注音符號有37個(聲母21個,介母3個,韻母13個)。1986年,臺“教育部”公佈以羅馬字拼寫的漢語譯音系統“注音符號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號稱為“注音符號第一式”。目前,臺灣小學生在學會漢字書寫之前,必須先進行為期十週左右的注音符號教學,以作為其後漢字發音的拼讀工具。生活實用上,注音符號是標註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漢字輸入法。注音符號在臺灣推行相當成功,小學生皆要求熟練使用。在臺灣閩南語、客家語的教學上,教育主管部門另外增添新符號以使之能夠拼讀這些“鄉土語言”(方言),稱之為“臺灣方言音符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