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區的社會事業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6-16

廣陽區的社會事業愛藝gakj 2016-05-18

截至2008年,廣陽區有區屬群眾藝術館1個,圖書館1個,評劇團1個,影劇院2處。

截至2014年,廣陽區有文體活動隊伍200多支,3萬多人參與,其中規模較大、具備較大影響力的隊伍50餘支,主要包括花會、戲曲、歌曲演唱、器樂合奏等門類;154個行政村街基本達到了村村有群眾文化活動隊伍並定期組織開展活動,近2000名業餘文體骨幹不定期地深入各種文藝隊伍做業務培訓和輔導。 非遺專案非遺類別炊莊高腔戲傳統戲劇東尖塔音樂會民間音樂冀中笙管樂(南漢村音樂會)民間音樂李派太極拳雜技與競技南王力村高蹺會民間舞蹈炊莊高腔戲

炊莊村高腔戲是外地傳入的一種聲腔與本地語音相結合而形成,被奉為正宗,不演“賭戲”,不參與婚禮和喪葬。高腔戲劇目以成本大套的歷史題材袍帶戲為主;表演時注重特技的運用,如火彩和血彩等;唱腔屬於板腔體,板頭比較齊全;化妝保持許多古樸風格,各種臉譜與京劇、梆子相比有所不同;詞句雅俗相兼,既通俗易懂,又講究音韻;唱腔聲調高銳,以鑼鼓伴奏,一唱眾和,既古樸喧鬧,又委婉抒情,其聲之悲愴令人動容。

民間音樂

東尖塔音樂會和南漢村音樂會均屬佛教音樂,清朝、民國時期由北京寺廟高僧傳授,主要用於民間喪事。主樂器為管子,伴奏樂器有笙、笛、雲鑼等,打擊樂器有鈸、鐃、鼓、鑔等。曲調古樸典雅,一直沿用舊曲譜,從不演奏鄉曲小調。

南王力村高蹺會

廣陽區南王力登雲老會俗稱“高蹺會”,集歌、舞、戲、雜技、武術之精髓自成體系,表演風格豪放而詼諧,可觀性強。所用高蹺總長一米二,表演時雙腳離地八十公分。高蹺戲具有體系完備的唱腔唱詞,無曲譜,口傳心授;角色有十二種,各有表演套路和工整唱詞,文蹺注重唱功,武蹺強調動作技巧,有“劈叉”“蹲樁”“躥桌子”等絕活。有鑼鼓四件套伴奏。集體演出時還配以小車會、秧歌會、龍燈等活動。

李派太極拳

李派太極拳由李瑞東(1851—1917)創始,曾任清宮武術總教師兼全軍武術總教長,在武當悟脩金蟾派太極功基礎上衍發創新,形成周密的拳功新體系,舊時稱“武清派太極”,即“李派太極拳”。李派太極將中國道家思想與拳法相結合,有天盤拳、地盤拳、人盤拳三大體系,修煉按三環九轉以合三才之數。 古遺址西莊子村遺址、東京村遺址、王小寨村遺址、團城村遺址、北甸村西遺址、北旺村遺址、南常道村遺址、西莊子村南遺址、石槽村遺址、稽察王村娘娘廟基址、王小寨村淨覺寺遺址古墓葬舊州村墓群、齊孝子墓、大伍龍村墓群、大屯村梁氏家族墓群古建築大馬房村碧霞元君祠、西戶屯村真武廟石刻重修淨覺寺碑、西馮家務村經幢革命文物高辛莊伏擊戰遺址、廊坊市烈士陵園大棗林莊古槐

大棗林莊村裡原有五座廟宇,其中關帝廟院內有一棵古槐,後廟全被拆。古槐高20米,胸徑1。50米,樹冠直徑20米,一干五枝,枝葉相蔽。樹幹中空,幹周堅實,樹齡難以詳考。

北旺村遺址

2007年3月在北旺鄉一磚廠內發現,出土文物有陶器殘片、角骨器、石器,另有燒灼過的木柴和動物骨骼、鹿角、螺殼、蚌殼、朽木等。是渤海灣西岸距海岸線最近、時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廣陽方言屬於廊坊市北部方言區,又屬北京官話區,因與北京毗鄰,話語與北京接近。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廣陽區方言中有許多普通話中沒有的方言詞語,如“早晨”一詞,廣陽方言中就有“大早兒、大早晨、大清早兒、清早兒”等多種說法。語法方面與普通話差別極小。

廊坊城區是基礎方言中心,方言與普通話差異不大,特點是四聲分明,元、子音相同,抑揚有致,節奏感強。加之上聲變調、兒化和輕聲等音變現象和雙聲疊韻、疊音等語音形式,聲音富於音樂感。九州鎮南部和北旺鄉的村居其方言語音和聲調與普通話相比有一定出入。

廣陽區的社會事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