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大假山的景點介紹

  • 作者:由 ReaGan&Jion 發表于 旅遊
  • 2022-07-01

豫園大假山的景點介紹2009.07.19 回答

點春堂於清道光初年(1820年)為福建花糖業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間。廳堂畫棟雕樑,宏麗精緻,門窗的扇上雕刻戲曲人物,栩栩如生。堂名取宋代詩人蘇東坡詞“翠點春妍”之意。咸豐三年(1853年),小刀會領袖陳阿林在此設城北指揮部。現為僅存的小刀會起義遺址。堂內陳列著小刀會起義軍用過的武器、自鑄的日月錢以及釋出的文告等文物。廳堂面對一座小戲臺,鏤金錯彩,式樣精巧,名“鳳舞鸞吟”,俗稱打唱臺,是當年花糖業公所宴請演唱和歲時祭供之處。打唱臺東南有小假山,水從假山下石竇中流出,匯成小池,戲臺一半架在池中,非常幽雅。點春堂後有臨水檻,可憑檻觀魚,有匾額“飛飛躍躍”,字型飄逸灑脫。和煦堂在打唱臺南面,面山背水,四面敞開,夏涼冬溫,故取名“和煦”。後面水池畔有假山,山下有洞,流水潺潺;山上有方形小軒,名“學圃”。八角亭與學圃隔池相峙,亭中有古井一口,井欄為明代之物,稱“古井亭”。和煦堂與點春堂東部假山上有座抱雲巖,水石繚繞,洞壑深邃。抱雲巖上有小樓,上下二層,上層名“快樓”,下層稱“延爽閣”。登快樓可眺西面大假山和豫園全景。延爽閣畫棟垂簷,精緻錯落。點春堂北有藏寶樓,上下各5間。東有靜宜軒、聽鸝亭。據民國《上海縣續志》記載,點春堂初建時附近還有釣魚磯、水神閣、一笑軒、莊樂亭等景,早已譭棄。

三穗堂 位於豫園正門處,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原為樂壽堂,清初曾被徵為上海縣衙辦公之地,改建西園時重築為三穗堂。其意“禾生三穗,乃豐收之朕兆”。有5間大廳,屋宇宏敞。大廳中間有“城市山林”和“靈臺經始”匾額。匾額下是當代書法家潘伯鷹書寫,豫園主人潘允端撰文的《豫園記》,扇上雕刻著稻穗、黍稷、麥苗和瓜果。三穗堂南臨大湖,堂前檜柏分植,景觀頗廣遠,“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東西築石樑,九曲以達於岸。”三穗堂在清代中葉曾為豆米業公所議事、定標準斛之所,又稱“較斛廳”;還曾是官府召集鄉士紳商宣講皇帝諭旨之處,是當時滬上紳士富商的政治、經濟活動場所。三穗堂南荷花池、鳧佚亭、綠波廊、濠樂舫、鶴閒亭、清芬堂、凝暉閣等成為豫園外景點。

古戲臺 位於內園之南,建於清末,原在閘北上海北錢業公所內,1974年移建於此,經過修繕和增建於1988年9月對外開放。戲臺正面獅子、鳳凰、雙龍戲珠、戲文人物等木雕圖案,造型優美,栩栩如生。頂部藻井呈穹窿狀,上有22層圈和20道弧線相交,四周28只金鳥展翅欲飛,中間是一面圓形明鏡。藻井不僅裝飾華麗,而且符合聲學原理,即使沒有擴音裝置,也能取得良好音響效果。戲臺兩側石柱上鐫有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雲想衣裳花想容”,書法挺秀遒勁,為崑曲藝術大師俞振飛手筆。戲臺對面設貴賓嘉座,均為清代太師椅和茶几;兩邊有雙層看廊,安放著仿古紅木靠椅和條桌,共有200個座位。環境典雅,古趣盎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