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簡要評析一下杜甫律詩的代表《登高》。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7-24

試簡要評析一下杜甫律詩的代表《登高》。須佐能乎2014.09.26 回答

《登高》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言律詩,寫於他晚年流落夔州之時,是詩人登高有感而作。全詩如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開首四句,是對登高所見秋景的描繪。這四句詩,一粗一細,一虛一實,透過具體形象寫盡了登高所見秋景,為以下悲秋作了準備。詩從頸聯開始轉入集中抒情,短短的十四個字中含有多層可悲的意思。尾聯繼續寫悲秋,而內容更加側重眼前,最後寫詩人連借酒消愁排遣苦悶都不能做到,更是可愁可恨。

杜甫的這首悲秋詩,不同於文人騷客的無病呻吟,它凝聚著詩人畢生艱難求索而不遇的感喟。給人的感覺並不是一味哀傷,而是蘊含著悲壯的感情,能使人感受到詩人那種博大的胸懷。

在藝術上,前四句寫景,景中含情,後四句即景抒懷。具體說來,詩中將風急、猿嘯、鳥飛、木落,與滾滾而來的江水聯絡起來,使整個境界捲入到急速的流動之中,然後是一聲深深的嘆息。杜甫用了許多在動作上相互連貫性極強的動詞,造成全詩的流動感和整體感,使人讀來有一氣流轉之感。

此外,全詩在聲律句式上也有著極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對,首聯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首聯上句第一字仄聲換成平聲,下句第一字平聲換成仄聲,一開始便用輕重的變化增加了兩個節奏。“猿嘯”處本應是二仄聲,他為了使“天高”與猿聲連著表現一種高揚凌厲的情調,用了一個平聲字“猿”,三個平聲連續上揚,“嘯”仄下沉,兩頭均有一個急速的起伏,最後一個“哀”字,揚而不返。這首句在透過平仄的精心安排來表現聲象上,真是精彩極了。

此詩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中則稱“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