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縣唐塔的歷史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11

鄆城縣唐塔的歷史凮起雲湧 2019-06-15

鄆城縣唐塔的歷史:

唐塔是一座建於唐代的古塔建築。在黃河下游的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城內,矗立著一座巍峨古樸的古塔,當地人稱為唐塔,也有人叫它荒塔、觀音寺塔或幞頭塔。

傳說這座古塔,是當年玉皇大帝賜給托塔天王李靖用來降服兒子哪吒的寶塔,由於李靖與哪吒父子感情的日益加深,終於有一天,托塔天王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棄下天門。

霎時狂風四起,直颳得天昏地暗,三截斷塔,塔基降於鄆城,塔身落在鉅野,塔頂飄往汶上,故此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只有汶上古塔細而有剎。

鄆城縣唐塔的歷史

擴充套件資料:

現存唐塔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券頂乾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假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

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大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迥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

雖歷經風雨,剝蝕亦甚,然其巍峨古樸,仍不失為一方勝景。塔四周碧水環繞,夏日晨昏,上千只雲燕繞塔飛鳴,綠樹燕影與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為壯觀。

而這些傳說給觀音寺塔蒙上了一層濃郁的神秘色彩。山東菏澤鄆城觀音寺塔位於鄆城縣文物管理處大門內水塘中。

該塔因建於觀音寺內,塔原有7層,建於唐長興二年,故又稱唐塔。唐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傳說塔上棲息著一種神奇的燕子,其燕子只有前爪而無後趾,因而它不遠飛。

不外遷,不落枝,不落地,滑翔出穴,甚為壯觀。傳說孫臏因眷戀故土,死後化為雲燕,飛回故里,縈繞在古塔周圍。

故荒塔雲燕嚴冬不南遷,有足不成行,餓俄有墜地,則匍伏而死,春夏之交,無數昆蟲飛集塔頂,遠看如縷縷青煙,裊裊上升,成為雲燕啄食的物件。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唐塔

鄆城縣唐塔的歷史最強大腦花 推薦於2017-10-04

鄆城縣唐塔,五代後唐始建,佔地面積80平方米,磚砌,塔身為八稜四門樓閣式,下層周圍42米,上層40米,共7級,地表現存4級,塔高32米。塔上自古以來居有數千只獨特的燕子,冬夏季蟄眠,春秋季繞塔飛鳴,翅膀似燕,頭及腳腿似蝙蝠,靠滑翔起飛。五代唐塔為鄆城十大古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鄆城縣誌》記載,“觀音寺塔”因坐落在觀音寺內而得名。原高七級,建於五代·後唐長興二年,故人們稱作“唐塔”。由於地震等原因塔頂倒塌,荒廢已久,至清朝末年,塔頂殘破呈官帽狀,所以也有人叫它“荒塔”或“幞頭塔”。現存觀音寺塔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券頂乾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假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大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迥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

遊人由北門登臨,穿過塔心室直達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後透過塔心柱轉折上升直達塔頂。殘塔高約32米,周長44米,雖歷經風雨,剝蝕亦甚,然其巍峨古樸,仍不失為一方勝景。塔四周碧水環繞,夏日晨昏,上千只“雲燕”繞塔飛鳴,綠樹燕影與巍巍古塔,在碧水中交相輝映,宛如一幅古樸的風景畫,甚為壯觀。

鄆城縣唐塔的歷史匿名使用者 2013-07-09

在魯西南平原上,矗立著一座古城——鄆城。魯成公四年(公元前500年)築城為鄆,始得鄆城之名。在這座古城中部,屹立著一座古塔,以其無數動人的傳說成為古鄆城的象徵。

鄆城荒塔,又稱觀音寺塔,傳說託塔李天王與哪吒父子之情日深,天王遂將制伏哪吒的佛賜寶塔斷為三截,棄下天門,霎時狂風四起,直颳得天昏地暗,塔底降鄆城,塔身落於鉅野,頂端飄往金鄉。故此三縣之塔如出一轍。

觀音寺塔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塔,現存四層,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迴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