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樓,是哪三僂?分別的建成年期和用途?為何取其名?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9-05

江南三大名樓,是哪三僂?分別的建成年期和用途?為何取其名?suizhou 2006-06-27

江南三大名樓

————————————————————————————————————————

一、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之巔,是一座千古名樓,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樓閣”,而它以歷史悠久、樓姿雄偉居三樓之首。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鼎立時期的吳黃武二年(223年),距今已有 1700餘年的歷史。歷史上黃鶴樓屢建屢毀,僅清代就有7次,最後一次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此後又於重建。現在的黃鶴樓是1981年開始重建的,它依山瞰江,樓雄勢險,風格獨異。新建的黃鶴樓於 1985年 6月正式向遊客開放。樓高五層,攢尖頂,層層飛簷,四望如一。樓高 5 14米,底層長寬各 30米,在主樓周圍還配有古樸的附屬建築群,極為壯觀華美。“拔地倚天,聳翠如屏”。登樓遠眺,極目千里,俯瞰江漢,氣勢磅礴,自古享有“天下絕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樓”的盛譽。歷代文人騷客登樓吟詩作賦,漚歌黃鶴樓的壯麗景觀,留傳至今的詩詞逾千首,文賦過百篇。自古以來,由於流傳著許多有關黃鶴樓的動人故事和美麗傳說,加上它的壯觀景色,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到此摹景抒懷,留下的文字畫卷不計其數。

新建的黃鶴樓突出了這方面價值,如樓內一、二層有大型陶瓷彩色壁畫《白雲黃鶴》、《孫權築城》、《黃鶴樓》,三層有繡像畫《人文薈萃》,五層有10幅、總長約90米的《江天浩瀚》手繪壁畫,它們將黃鶴樓裝扮得典雅富麗。

白雲黃鶴圖是嵌於黃鶴樓一層前廳的彩瓷壁畫,高9米,寬6米,整個畫面表現出黃鶴歸來的歡樂景象,洋溢著神奇而浪漫的氣息。

黃鶴樓公園面積約17公頃,公園以黃鶴樓為主景,配以白塔、配亭、牌坊、軒廊等古色古香的建築,引人入勝。

“黃鶴歸來”銅雕置於公園二配亭間,兩隻黃鶴剛剛歸來,一隻讓立遠望,一隻低頭覓食;停鶴的巨石隱約為靈龜巨蛇,寓意黃鶴回到龜蛇兩山對峙之地。

————————————————————————————————————————

二、岳陽樓

岳陽樓矗立在湖南嶽陽市西門城樓上,瀕臨洞庭湖,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

岳陽樓歷史悠久,迄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岳陽樓始建於三國,原為吳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到唐代時,唐中書令張說謫守岳陽,在此築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重修,現存建築是清同治六年(公元 1867年)所建。岳陽樓主樓有5層,高達15米,中間以4根大楠木撐起。整個建築設有一顆鐵釘,沒有用一道巨梁,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建築的精湛工藝。岳陽樓主樓平面為長方形,寬17。4米,進深14。54米。樓分三層,高19。72米。一、二層均有迴廊。黃琉璃瓦屋頂,飛簷翹角,氣勢雄偉。全樓不用一根橫樑、一枚鐵釘,匠心獨運。

岳陽樓不只建築精巧,而且還是一個集對聯、詩文及民間故事為一體的藝術世界。12塊檀木板組成的木雕屏篆刻著《岳陽樓記》全文,各種對聯懸於四壁,長的達100餘字,短的只有8個字。

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劉禹錫等先後登臨,寫下不少傳誦千古的詩篇。宋滕子京貶岳陽時重修此樓,請范仲淹撰作了震古爍今雄文《岳陽樓記》》,文中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大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作者的崇高品格與宏大抱負,人所共仰。岳陽樓從此樓以文傳,聲名益振。

岳陽樓儲存的歷代文物,當推詩仙李白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最為著名,其次要數清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雕屏。雕屏由12塊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書法、刻工、木料全屬珍品,人稱“四絕”。此外,出自清書法家何紹基手筆的102字長聯,情景交融,亦頗為人所稱道。

附近有二醇亭,相傳八仙之一呂洞賓曾三度醉臥此間;仙梅亭,因挖出有枯梅花紋的石板相傳為他跡而得名。

————————————————————————————————————————

三、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始建於初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系之弟祖李淵第22子太宗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故名滕王閣。李元嬰後調任隆州刺史(在四川閬中又建了一座規模超過南昌的“滕王閣”,但卻鮮為人知)。除地理條件外,南昌滕王閣聲貫古今,譽播四海,主要得益於王勃的《增王閣序》。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九月九日,滕王在此大宴賓客,王勃席間作《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原滕王閣規模很大,閣高9丈,共3層,閣東西長26米,南北寬14。還有2亭,南日“壓江”,北日“挹翠”。後又增建“迎恩亭”,為接恩詔拜御賜之所。中為王勃序,翁方綱書。上層前樓額曰:“西江第一樓”,後樓小篆韓愈記:“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匾曰“仙人舊館”,李春園書。閣中,詠閣的詩文、碑拓、圖畫,歷代不絕,豐富多彩。尤以王勃序中“飛閣流丹,下臨無地”、“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盯其駭矚”、“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等佳句更加出名。

膝王閣歷時 1300多年,屢毀屢建,重建重修約28次,平均每隔40多年修繕一次。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如琢燒燬近年重建。滕王閣不僅是南昌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

滕王閣是南昌的驕傲,也是中國民族文化的象徵之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唐代詩人韓愈曾說過:“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明清以後又有“江西第一樓”之稱。

江南三大名樓,是哪三僂?分別的建成年期和用途?為何取其名?夢囈的魚 2006-06-27

黃鶴樓、滕王閣與岳陽樓合稱江南三大名樓

黃鶴樓風景介紹

黃鶴樓,與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齊名,號稱江南三大名樓。有“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新樓更加雄偉,共5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51。4米,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主樓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成,建築群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南樓、詩碑廊,古典商務服務街組成。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漫步各層,江城景色盡攬眼底。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遊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裡遊樂,吟詩作賦。1700多年來七建七毀,最後一次毀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大火。新樓於1981年重建,1985年建成開放。新建的黃鶴樓屹立於蛇山頭頂部,長江大橋南端。

名樓自然有流傳著不少的佳話,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是辛氏開設的酒店,一位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知它能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了紀念幫她致富的黃鶴,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時就寫下這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滕 王 閣

滕王閣自古就被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首。重建後的滕王閣,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同時也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於三大名樓之首。重建後的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滕王閣始建於宋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重修後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九層,高57。5 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真詞,觀看燈火。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騰王閣,屢毀屢建達二十八次之多。新落成的騰王閣,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內有多間仿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緻盡收眼底。

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王勃作序後,又有王仲舒作記,王緒作賦,歷史上稱為“三王文章“。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最後在1926年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燬。

精心佈置的藝術殿堂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新閣,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 的動人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丙衡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領風騷的江西曆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滕王閣序》中最著名的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已作為主閣正門的巨聯。暮秋之後,鄱陽湖區將有成千上萬只侯鳥飛臨,那將構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圖,成為滕王閣的一大勝景。

岳陽樓

點選數:4015

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

岳陽樓是什麼時候建的,說法不一。一般都認為它始建於唐,後毀於兵燹,北宋年間重修和擴建。岳陽樓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年)寫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陽樓記>>。據說當時巴陵郡守(岳陽在宋時屬巴陵郡)滕子京集資重修了岳陽樓。滕子京是很有才學的人,在樓落成之時,憑欄遠眺,不禁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詞:“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悽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59個字寫景抒情,很有氣勢。但是范仲淹應滕子京之請,為岳陽樓作記,寫得就更好。<<岳陽樓記>>共360字,文情並茂,讀之感人肺腑。文中許多警句已成為後人處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更為人所傳誦。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在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毀於戰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岳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內遷6丈有餘。解放後,政府多次進行維修,1983年又進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構件,按原件複製更新。 岳陽樓所處的位置極好。它屹立於岳陽古城之上,背靠岳陽城,俯瞰洞庭湖,遙對君山島,北依長江,南通湘江,登樓遠眺,一碧無垠,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

岳陽樓的建築很有特色。主樓3層,樓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負全樓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簷柱,頂起飛簷。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其建築的另一特色,是樓頂的形狀酷似一頂將軍頭盔,既雄偉又不同於一般。 岳陽樓側旁有仙梅亭、三醉亭、懷甫亭等建築。在岳陽樓下的沙灘上,有三具枷鎖形狀的鐵製物品,重達1500斤,也吸引不少遊人觀看。其用途為何,至今說法不一。

江南三大名樓,是哪三僂?分別的建成年期和用途?為何取其名?烈火靜淵 2006-06-27

黃鶴樓、滕王閣與岳陽樓合稱江南三大名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