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11-29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雅玲自W 2020-11-22

讀史書的時候經常會發現百萬大軍這樣的數字,當然這個數字很多都是有水分的。例如前秦伐東晉的時候就是號稱百萬,其實壓根就沒這麼多。同樣在隋朝的時候隋煬帝時期也經常出現百萬這個數字,不過說實在的,隋朝的百萬大軍真未必是誇大之詞。

關於隋煬帝第一次出征高句麗的軍隊規模,《隋書》稱:“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餽運者倍之。”軍人一共113。38萬,號稱200萬,負責後勤的民夫是這個數的兩倍。僅僅是讓所有大軍開拔,就用了40天的時間。所以史官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關於農民起義軍的規模,史書中記錄的也很詳細,比如在大業九年(613年),抱團暴動的饑民遍佈中原各地,其中比較上規模的勢力就有濟陰孟海公、齊郡王薄/孟讓、北海郭方預、清河張金稱、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勃海孫宣雅,每個團伙,多者十餘萬,少者數萬人;後來李密佔領洛口倉後,大肆開倉放糧吸引了南到江淮、北至燕趙一共數十萬人前來投靠。

《隋書》的主編者是魏徵,他和編寫的文人們都生在隋朝,掌握的資料不大可能是道聽途說而來;況且李世民也十分感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他也確實見識到了農民起義的龐大力量。

隋朝的軍隊規模為何這麼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隋朝的人口確實多

在宋朝之前,由於農作物選擇有限、農業技術相對落後、醫療水平低下,再加上天災人禍的影響,中原王朝人口要實現快速增長几乎是天方夜譚。比如當初西漢剛剛建立時,人口僅剩約1300萬 ,經過60多年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漢武帝即位時人口才達到約3600萬。

但是,人口下降起來卻非常容易,漢武帝初年,正是文景之治後空前繁盛的時期,然而僅僅因為一起黃河氾濫事件,就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河水溢於平原,大飢,人相食。”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楊堅

但隋文帝楊堅在位的開皇年間,卻創造了封建社會人口增長的罕見奇蹟:僅用了20年,隋朝人口就從約360萬戶增長到了890萬戶。他的秘訣主要包括提倡儉樸、輕徭薄賦、鼓勵生產、愛惜民力、積極賑災等等,在此不贅述;

光看這個數字可能沒什麼概念,對比下唐朝可能更直觀:經過貞觀之治後,在永徽三年(652年),大唐全國人口為380萬戶。一直到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十三載(754年),戶數才達到906萬戶,正式超過了隋朝在仁壽四年(604年)的規模,一共耗時100多年進行追趕。

按照每戶6到8人計算,隋煬帝前期人口至少也有5000多萬,為組織起龐大軍隊提供了人口基礎。

徵調能力強大的府兵制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繼承並發展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全國設12衛府,每個衛府下轄若干軍府(驃騎府和車騎府);開皇十年(590年),楊堅頒佈詔書,規定“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同編戶。軍府統領,宜依舊式。”即把軍戶編入民戶,但仍保持軍籍,接受軍府的管理。

依照隋朝推行的均田令,軍人均有田可耕種,並享受免除租庸調的待遇。他們平日生產,每年依據統一安排輪番進京宿衛;戰時出征,資裝自備。也就是在鄉為農、在軍為兵,兵農合一、寓兵於農的制度。隋初,常備軍戶約60到70萬人。

這只是軍戶,其他的尋常老百姓也可以根據需要徵編入伍。比如在隋煬帝時期,朝廷就大肆擴軍:“增置軍府,掃地為兵”。

好大喜功的隋煬帝,殺雞取卵、無視民力

楊廣即位後,面對從父親手中接下來的殷實家底,決定要幹一番大事業。起初,他還集中於內政,比如修補長城、挖運河、建糧倉、營建東都、四處巡遊等等;然而到了大業六年(610年),他決定收拾當時不太老實、頗有實力的藩國高句麗。本著宣揚國威、殺雞儆猴的目的,他心目中的軍隊規模是百萬,決心要畢其功於一役、如泰山壓頂般碾碎這個蕞爾小國。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楊廣

大業七年(611年)春,楊廣一聲令下,隋王朝立即開始了戰爭準備:在東萊海口造船300艘,晝夜施工,監工、工匠由於長期站在水裡,腰以下都生了驅,三四成的人因此死去;下令各地府兵向涿郡開拔:“詔總徵天下兵,無問遠近,俱會於涿”,此外還在江南招募了1萬水手、3萬弩手、3萬排鑹手(這些兵員都不在府兵之列);另外,還徵發黃河一線的民夫運送軍車、器械、衣甲;調集60多萬江、淮以南民夫,把黎陽倉、洛口倉的糧食運往涿郡。

根據史料,當時所有的府兵確實都被徵調,即使家中有特殊情況也不能倖免。比如貝州漳南的府兵孫安祖,當時家中正遭受了水災,如果他聽命一走了之,家裡的妻兒老小隻有被活活被餓死;但他的請求卻換來縣令的一頓毒打。

因此,隋煬帝的遠征軍達到百萬規模,確實是可信的。但是他只考慮到規模,卻沒想到由此帶來的後勤壓力,以至於首次遠征遭受了慘敗。

農民起義軍為何也是百萬規模?老百姓只有造反才有飯吃

多年來無視客觀規律的大興土木、對外遠征,對民力造成了極大損害;再加上貪官趁機盤剝,以及水災頻發,大量餓著肚子的百姓面臨著死亡的威脅。面對這樣的情況,朝廷卻一直不加以賑救,導致百姓只能吃樹皮、泥土充飢,最後發展到人吃人:“初皆剝樹皮以食之,漸及於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稿為末而食之。其後人乃相食。”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隋末叛亂形勢圖

在這種情況下,若選擇當良民,只有死路一條,鋌而走險造反,反而可能活命:“百姓窮困,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於是始相聚為群盜。”

到了大業十二年(616年),關於隋王朝的情形,《隋書·食貨志》是這樣形容的:“舉天下之人十分,九為盜賊,皆盜武馬,始作長槍,攻陷城邑。”

為什麼隋末梟雄手下兵力特別龐大?正是因為他們抓住了糧食這個武器。

大業十二年(616年),瓦崗軍的領袖李密擬定了一項英明戰略:“今百姓饑饉,洛口倉多積粟……發粟以賑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眾,一朝可集”。第二年,瓦崗軍擊敗隋軍,奪取了洛口倉,期後大肆開倉放糧,效果立竿見影:“道路降者不絕如流,眾至數十萬”。李密就地建立洛口城,四處攻城略地,橫行中原。

隋朝官軍和義軍的數量,真的有百萬嗎?

劉武周

同一年,馬邑府兵劉武周也利用糧食為武器起兵造反:“今百姓饑饉,殭屍滿道,王府君閉倉不賑恤,豈為民父母之意乎?”他殺掉太守,開倉放糧,立即成為了當地義軍領袖;而在金城,薛舉率領十三個亡命之徒,抓獲地方官員後開倉賑濟饑民,就迅速佔領隴西之地,手下士兵多達13萬。

李淵太原起兵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賑贍窮乏”;佔領長安後,大開永豐倉,迅速穩定了民心、站穩了關中。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怪圈:隋朝國力殷實、人口眾多,給了隋煬帝好大喜功的底氣;因此他肆無忌憚、大興土木、對外用兵;然而再厚的家底也經不起折騰,一系列無視規律的行為,特別是規模大到離譜的遠征軍,成了壓垮隋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活生生將全國百姓都逼成了他的敵人。面對如潮水般的起義軍,曾經無比強盛的隋王朝就這麼迅速倒下,猶如曇花一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