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城牆的三次倒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7-16

平遙城牆的三次倒塌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6-05-24 回答

展開全部

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已有600年曆史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牆接連出現三次坍塌。2006年3月5日早晨發生的坍塌,源於早已發現的一條裂縫,而這樣的裂縫,在古城牆上還有很多。

2004年、2005年、2006年,這三年成了平遙古城牆的“坍塌年”。2004年10月17日,一段長17米、厚3米(城牆總厚度5米)、高10米的外城牆突然垮塌,上千塊有百年曆史的青色城磚紛紛落地。2005年9月22日,兩段城牆內側的裸露夯土連同女兒牆發生大面積脫落。2006年3月5日早晨,一段城牆內側的裸露夯土層發生脫落。

2004年古城牆坍塌後,山西省文物局責成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對坍塌部位城牆進行實地勘測,編制了修繕方案,邀請中國文物資訊諮詢中心專家對城牆修繕方案進行現場論證,並於2005年按照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的設計方案對坍塌部位的城牆完成了修繕。然而,6000米的城牆並非只有一處險情,除了2004年坍塌的部分外,還有許多地方都有裂縫和窟窿。

2005年7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專程考察平遙古城牆,當即決定撥款100萬元,用於城牆保護。

2005年8月,有關方面的勘測報告完成並上報國家文物局,共勘測出安全隱患52處,其中重點險情點26處。專家們提出對安全隱患懸掛危險警告標誌牌、設定監測點,對其中26處大隱患提出了臨時支頂、設定圍擋、封閉入口、限制遊客數量等應急保護措施。

據瞭解,平遙縣政府於2005年年底委託有關資質單位制定平遙古城牆全面維修保護方案,當時預計2005年年底完成並上報國家文物局。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城牆再次發生坍塌,山西省文物局還在要求有關部門和政府“儘快責成設計單位交付城牆整體維修方案”。

據瞭解,在平遙縣的旅遊發展規劃裡,預計未來五年內,每年到平遙旅遊的人數將增加到200萬人次,古城牆能否承受如此之重讓人擔憂。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地方政府在對平遙古城牆的開發和保護中,更側重於旅遊開發,對古城牆的保護工作遠遠不夠。

城牆坍塌事件幾天後,還有多數平遙人竟然還不知道城牆坍塌。在當地人心中,城牆坍塌的訊息無足輕重,坍塌的原因更不會有人去深究。而竟然有當地居民說:“關鍵是南門的城牆塌了,而不是北門、西門或者東門,南城牆根本沒有開發成景點,也不會有多少遊人到這裡來。”對他們而言,古城現有的價值是直觀的,旅遊業兩個黃金週14天賺的錢,相當於平時大半年的收入。

牆體坍塌,暴露出了山西平遙文物的保護問題,首先是城牆破損嚴重。雖說坍塌處所在的南城牆是古城保護中最薄弱的地方,但就古城牆整體而言,年久失修是不爭的事實。1991年城牆曾作了一個修繕,歷經14年後,城牆上牆皮剝落、風化、裂縫跡象隨處可見,有的稜縫大到手掌能輕易伸進去,垮塌隱患觸目驚心。儘管相當多的媒體報道把平遙古城牆坍塌歸咎於古代“豆腐渣”工程,但是屹立了600多年的城牆為什麼會在此時坍塌呢?

於1997年山西平遙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目前我國惟一以整座城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古城牆也被譽為平遙“三寶”之首(古城牆、鎮國寺和雙林寺合稱平遙“三寶”)。政府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是保持古城風貌、保護遺產長遠。平遙古城面積2。25平方公里,人口承載4。5萬,專家認為平遙古城合理的人口上限為2。2萬人。政府部門的規劃將古城中的一半居民搬進新城,將城內居民控制在合理密度,“再現明清小社會的生活情景”。但多年來人們進進出出,古城人口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縮減。七八年過去了,平遙古城的人口依然為4。5萬。

“城牆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古城的保護和開發的良性迴圈機制未能形成。倒塌處外牆與其他處外牆相比較明顯過陡,這種明顯的隱患卻一直未得到修護,如果有完備的日常檢測,古城牆的大面積坍塌是可以預知並及時防止的。

搜狗問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