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幫我詳細的介紹一下加特林機槍啊(包括“火神”的稱呼、發明人、機槍...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動漫
  • 2022-10-16

誰幫我詳細的介紹一下加特林機槍啊(包括“火神”的稱呼、發明人、機槍...肉肉sai 2010-08-18

在電影中看到各種劫匪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暴力活動時常常看到有多管槍支將面前的一切事物撕裂的場面,足以跟人們帶來身臨其境的,震撼的感覺,那我們想在就聊一下有關這方面的事物。

基本資訊

加特林機槍(Gatling gun)

加特林機槍是由美國人理查•喬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一譯格林,故此槍也被譯作格林機槍或譯蓋特機槍/機炮) 在1860年代設計的手動型多管機關槍,是第一支實用化的機槍。

加特林本來是一個醫生,一生反倒致力於工程學。1861年美國內戰打響,加特林在醫院看到後送的死傷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戰場上的死傷外,很多士兵還死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加特林認為要是能減少士兵的數量就能拯救數以千計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發明一種槍,依靠兇猛的火力,一支槍能頂很多支步槍,讓一個士兵擁有很多士兵的戰鬥力(他的目標是一個士兵頂上一個連),從而減少戰場上士兵的人數,以達到減少戰爭傷亡的目的。後來他終於發明了這種機槍。

1861年夏天,加特林開始設計構思轉管機槍,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機槍模型,並於次年進行了驗證。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獲得轉管機槍的專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機槍模型的技術說明外,匹包括了兩點轉管機槍所共有的設計特點宣告:一個提供鎖膛的內有擊針的圓柱旋轉體,與槍管一起旋轉;每根槍管都有獨立的擊針。這使得以後所有與加特林機槍相似的設計都不能再獲得專利。

機槍結構

1862型加特林轉管機槍有兩種不同結構。第一種使用的是獨立的鋼製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射手透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藥的彈膛從供彈料斗中進入到每根槍管後面的閉鎖槽中。當槍管轉到某個特定位置時,擊針將彈藥擊發。而槍管轉動到另一位置時,射擊後的彈膛退出機槍。彈膛可以重複使用,槍管旋轉一週可完成6發彈藥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鐘達到了200發的射速,但是存在火藥燃氣洩露等缺點。為解決這一難題,加特林使用了當時開發的獨立金屬彈殼彈藥。這種彈藥結構被後來所有機槍的設計者沿用。

另一種結構使用的是0。58英寸口徑的銅質彈殼邊緣發火式彈藥。在克服如何使獨立的彈膛與槍膛同軸這一難題上,加特林使用了錐形槍膛,槍管後部直徑更大,使得彈丸進入槍管更加容易。但在解決裝填問題的同時,產生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由於槍膛直徑過大,彈頭在飛行過程中翻滾。於是加特林將獨立的彈膛與槍管合二為一,開發了效能有顯著改善的1865年模型,這個模型成為後來轉管武器的藍本。

由於種種原因,加特林轉管機槍在美國內戰期間並沒有得到有效應用,但他還是把全部精力用於轉管機槍的研製和改進工作中。1562型、1565型、1893型等十幾個型號的轉管機槍先後問世,口徑有0。30英寸、0。45英寸、0。58 英寸、1英寸、13毫米等,管數有6管、10管等,供彈具有料斗、彈夾、彈匣、彈鼓及彈帶等。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後期的轉管武器在技術上也已相當完善了。

歷史發展

19世紀末期,它是歐洲各國控制並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用手把搖動6-10個槍管圍繞軸心轉動,火力十分猛烈。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正式裝備軍隊的機槍,在電影《紅河谷》中蹭看到過它的身影。美國軍隊在1866年將其正式列入制式裝備。這種武器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當時世界各國軍隊的注意,在傳入中國後於1881年開始大規模仿造,先後配備給晚清北洋陸軍及北洋水師

1945年,專門成立的研究小組在美陸軍的建議下對加特林機槍的機動性和可靠性進一步進行研究。1946年,約翰遜上校建議將外動力驅動的加特林機槍系統用作航空機槍。美國空軍陸軍裝備部隨即制定了聯合計劃,其中包括生產航空轉管武器的”火神計劃”,通用電器公司獲得該研製合同。1956年,代號為T-171的20毫米轉管炮被美國空軍和陸軍定型為M61型,並且批次生產訂購,成為美國航空史上應用最多的一種航炮。

美國無疑是二戰後最早重視研製轉管武器的國家。M61”火神”機炮研製成功後,轉管武器又一次出現在美國軍隊裝備中,成為矚目的焦點,引發了世界各國對轉管武器的興趣。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M61型20毫米6管轉管航炮的基礎上,又先後研製了口徑為5.56、7.62、12.7、20、25和30毫米,身管數目為3、4、5、6、7系列的轉管武器,並廣泛應用於飛機、艦艇和裝甲車。M61型20毫米6管機炮射速高、威力大、壽命長的優點為後來發展轉管武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8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開始研製GAU-8/A型30毫米7管轉管航炮,1979年首次裝在A10攻擊機上進行試射,以後由國防部批准列裝。此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還先後發展了M197型、M188型3管轉管航炮、GAU-12/U型5管轉管航炮和GECAL-50型自身能源轉管機槍等轉管武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M134”米尼崗”7.62毫米轉管機槍。M134機槍是通用電氣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初研製的。該機槍有6根7.62毫米口徑的槍管,槍管靠直流電機驅動,每轉動一週每根槍管發射1顆子彈。M134的理論射速為每分鐘6000發,相當於普通機槍的10倍,因此有人把它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于越南戰爭期間在加特林20毫米機槍的基礎上改進研製出M134轉管機槍。其口徑為7。62MM,射速高達每分鐘6000發,幾乎是普通機槍的十倍。由於其猛烈強大的火力及高速度的射速,又被冠名為“火神”。

雖然加特林M134機槍射速極高,可靠性同樣十分出色,由於使用外部電源驅動槍管轉動,並完成供彈、擊發、抽殼等動作,因此不受槍彈發火效能的影響,少數啞彈對其沒有任何影響,可以不間斷地持續射擊,可靠性為20萬發,最低壽命150萬發。尤為可貴的是,如此兇猛的機槍卻不比普通機槍重多少,只有16公斤左右。

基於加特林M134機槍效能優異可靠性高,火力強大且又不失精度,在越戰期間被使用於航空機炮,以提供地面猛烈的火力援助,廣被當時美國官兵稱道,在後來許多的越戰片中幾乎都可見其身影。譬如其效能如下:口徑——7.62mm;初速——869m/s;有效射程——1000m;槍口動能——3626J;理論射速——6000發/min;戰鬥射速——2000~4000發/min;自動方式——加特林(轉管)式;閉鎖方式;槍機迴轉式;供彈方式——彈鏈;容彈量——4000~5200發;全槍長——801.6mm;槍管長——559mm;膛線——4條,右旋;全槍質量(不含電動機和供彈機)——15。9kg;供彈機質量——4。8kg;瞄準裝置;準星——柱形;照門環形;瞄準基線長——335mm;配用彈種——北約7。62×51,mm槍彈

俄羅斯自1981年首次推出12.7毫米自身能源4管轉管機槍以來,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轉管武器。其中前蘇聯努德爾曼-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局根據美國M61型20毫米6管轉管航炮和西方國家其它相關技術資料,於1976年研製成功加特林式Gsh-6-23型23毫米6管轉管航炮,初速為690米/秒,射速達到了5000發/分。該炮採用6管聯裝,可分別進行裝填、閉鎖和擊發等動作;在最大射速時不產生瞬間跳動;可靠性好,任一身管擊發時如出現瞎火,不會影響火炮的射速;該炮的壽命較高,單根炮管可發射15000-20000發彈藥。該炮1976年即投產裝備,現在仍然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主要裝備在米格-27和蘇-24M戰鬥機上。 俄羅斯自1981年首次推出12.7毫米自身能源4管轉管機槍以來,也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轉管武器。其中前蘇聯努德爾曼-卡拉什尼科夫設計局根據美國M61型20毫米6管轉管航炮和西方國家其它相關技術資料,於1976年研製成功加特林式Gsh-6-23型23毫米6管轉管航炮,初速為690米/秒,射速達到了5000發/分。該炮採用6管聯裝,可分別進行裝填、閉鎖和擊發等動作;在最大射速時不產生瞬間跳動;可靠性好,任一身管擊發時如出現瞎火,不會影響火炮的射速;該炮的壽命較高,單根炮管可發射15000-20000發彈藥。該炮1976年即投產裝備,現在仍然在俄羅斯空軍中服役,主要裝備在米格-27和蘇-24M戰鬥機上。

工作原理

轉管武器與我們常見的單管自動武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獨具特色,也更為複雜。轉管機槍最大的特點是槍管可以轉動,透過槍管的高速旋轉來實現高射速,其中的每一根槍管就相當於一支機槍。還是以”米尼崗”M134型6管航空機槍為例。

閉合”米尼崗”M134型6管航空機槍的總電源開關,按壓握把上的擊發按鈕,齒輪開始轉動,旋轉體和6根槍管一起旋轉,同時,旋轉體後齒輪帶動供彈機齒輪轉動。每個機芯都隨著旋轉體轉動,各機芯的滾輪受到機匣內表面的曲線槽約束,使它們各自沿著旋轉體上的導軌作前後直線運動,完成取彈、推彈入膛等一系列動作。機頭在機體上的閉鎖斜面的作用下回轉閉鎖。

與此同時,擊針尾端的曲拐狀突起受旋轉體中”S”形擊發導槽的限制,使擊針處於待擊狀態(擊針簧被壓縮)。當槍機隨旋轉體轉至正上方位置(12點鐘位置)時,機頭完成閉鎖,擊針曲拐狀突起從”S”形導槽中解脫並擊發槍彈。機匣內表面曲線槽的前部有一直線段,槍彈被擊發後機心在其中運動,始終保持閉鎖狀態,即機心只隨旋轉體轉動,而不能開鎖和後退,由此起到擊發後的機械保險作用。

當機芯滾輪越過曲線槽的直線段之後,機體後退,帶動機頭回轉開鎖。之後整個機芯帶動彈殼後退,完成抽殼出膛的動作。機芯在後退的同時,仍隨旋轉體旋轉。當轉至下方位置時,導板使彈殼脫離旋轉體向下丟擲。至此,一支槍機就完成了360度的自動迴圈,並準備獲取下一發槍彈。6個機芯依次重複上述動作,就像有6支機槍在依次發射

鬆開電擊發按鈕,槍機停止從輸彈導板上推彈,隨後閉鎖空膛。因此在從切斷電源到槍管停止轉動的這1秒鐘內,不會出現繼續發射槍彈的危險。

由於”米尼崗”是靠外部能源帶動的,所以瞎火彈也像彈殼一樣被退出,向下拋入蛇形管內,因而不會引起射擊中斷。

理論上,在驅動方式和口徑一定的條件下,轉管武器的射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身管數目。但並不是說透過增加身管數目就可以無限制地增加射速,因為過高的射速會導致過大的後坐力和體積。轉管武器機載或艦載時對其後坐力有特殊的要求,在不改變身管數目的前提下,適當地減小轉管武器的口徑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射速。同時還使得武器的徑向尺寸縮小,有利於轉管武器在其它載體上的佈置,美國的”米尼崗”M134式7.62毫米機槍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獨特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造就了轉管機槍的諸多優異效能。轉管武器採用多根槍(炮)管,射速高也成為轉管武器最明顯的特點,其射速較一般單管自動武器高出3~10倍(直接與管數有關),顯著地提高了對目標的毀傷機率,尤其是高速目標。轉管武器較其他高射速武器的壽命更長,其壽命優勢突出地表現在槍(炮)管的燒蝕、磨損以及受力零件的疲勞破損上。因為多根槍(炮)管、多套機芯共同承擔了射彈總髮數,故較一般單管武器成倍地提高了武器壽命。

轉管武器的主要運動件-機芯的各射擊迴圈運動全部足機械強制性的(避免採用慣性運動),武器工作的可靠性較高,且遇到瞎火彈也不會停射,故障率一般可控制在萬分之幾,較一般自動武器的故障率低一個數量級。因轉管武器依靠外能源轉動槍管,而外能源的功率是可調的,從而可以改變武器的轉速,藉以改變射速,可針對不同目標調節射速,這是轉管機槍又一獨特之處。當然,轉管武器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即體積大、重量集中,佔用武器平臺的空間較大且裝拆不便;彈藥消耗量也較單管自動武器要大得多;利用外能源驅動的轉管武器需要載體提供一定的能量,儘管足瞬時的,但也增加了載體的負擔。

廣闊前景

除用作航空武器外,高射速轉管武器系統現在也被裝載於越野車,步兵戰車或裝甲運兵車等裝甲車輛上,以”彈幕”式密集火力有效毀傷敵輕型裝甲車、直升機、輕型艦艇等輕裝甲目標,殲滅在野戰掩體後的敵叢集生動目標,壓制敵火力點,封鎖要道或隘口。

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航空自動武器曾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然而經過60年代以來的區域性戰爭經驗證明,近距作戰仍不可避免,而航空自動武器足有效的近戰武器。轉管武器作為機載航空武器仍具有很多其他武器所無法替代的優點。

在近程末端防空反導作戰中,高射速足對武器的一個基本要求。而要提高射頻,目前不外乎三種方法:將單管炮組裝成多聯裝火炮、轉膛和轉管武器。但是單管整合得越多,其後坐力就越大,不利於武器在其它載體上的佈置,所以不能聯裝太多;轉膛武器由於共用同一個身管,射速的提高受身管壽命的限制;而轉管武器將多根身管在圓周上均勻排列,每根身管依次轉到預定位置擊發,身管壽命與單管射擊時相同,在對付近距離、短時間、突然出現的機動性導彈和武裝直升機時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初速高、射速高,採用多管聯裝可形成”彈雨”或”彈幕”攔截目標,命中率高;機動性好、轉移火力迅速、身管壽命較高、生存能力強;不存在低空、超低空的射擊死角,受地形的制約程度小;常規的光電火控抗各種干擾能力強;裝備量大、成本低、可靠性好。因此轉管武器可以彌補導彈在末端近距離防禦的不足,成為陸、海防空系統中首選的最後一道硬殺傷手段。

如果轉管武器與其它武器結合形成”彈炮合一”或”彈箭槍合一”系統,其機動性和威力將會更強。如俄羅斯的”卡什坦”系統,安裝了兩聯裝的Gsh-30K式6管30毫米水冷式轉管火炮,採用無鏈供彈方式,可攔截高度1200-2000米、1-2馬赫的來襲導彈;美國的兩種”運動衫””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都安裝了GAU-12/U型25毫米轉管炮;荷蘭的”守門員”裝備了通用電氣公司的GAU-8/A型30毫米7管轉管炮;此外,還有很多國家都研製或裝備的”彈炮合一”系統都裝備有轉管武器。中國研製成功的”陸盾”-2000車載近程野戰防空彈炮系統就集成了1門國產730型7管30毫米轉管速射炮,用於近程防禦武器,對付高速反艦導彈和飛機。

自第一支加特林機槍面世到現在,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戰爭樣式早巳今非昔比。但加特林的發明卻在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戰爭中長盛不衰,它的結構原理至今被作戰飛機和軍艦上的多管速射炮所應用,並保留著”加特林機關槍(炮)”的名稱,成為現代戰爭的寵兒,以它旋轉的”彈幕”,搏殺於戰火中,續寫傳奇。

誰幫我詳細的介紹一下加特林機槍啊(包括“火神”的稱呼、發明人、機槍...1328496565 2010-08-21

加特林 共300子彈 拿著沉,跑的時候要換小手槍 這樣跑的還快點 加特林後坐力不大 火神是什莫我就不知道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