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春。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8-05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春。是什麼意思?ajiu3061 2012-05-21

出自《贈別·其一》 作者:杜牧

全詩如下: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註解】:

1、豆蔻:喻處女,後稱十三四歲女子為豆蔻年華。

【韻譯】:

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

捲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評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大和九年(835),調任監察御史,離揚州赴長安時,與歌女分別之作。

第一首著重寫其美麗,讚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豔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丰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大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概。語言精萃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蕩然肺腑。

杜牧在三十多歲時“落魄揚州”,時作冶遊,在百無聊賴中寫下這首詩贈給一位少年歌女,詩中的“十三餘”明白無誤地確定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春天的花卉很多,為什麼杜牧獨獨選用豆蔻花入詩呢?在紅白豆蔻諸色花中,以紅豆蔻花為最美,花芯中央有兩瓣相併,形似同心,清人有詩云:“結就同心芯,因標連理枝”,一向被視為愛情的象徵,其次是此花在未盛開時顯得非常豐滿,俗稱“含胎花”,因而又被喻為少女的象徵。“來時豆蔻初含芯,別後菖蒲又著花”,後來好些詠豆蔻的詩,大多含有這個意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