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提供一篇《當時只道是尋常》的讀後感或書評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10-29

800字左右

誰能提供一篇《當時只道是尋常》的讀後感或書評shuitajingling2013-08-07

《當時只道是尋常》書評——那文字裡微微的毒。(2006-12-02 22:59:04) 分類:愛君筆底有煙霞孔莉萍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23歲時魂 孔莉萍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23歲時魂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 孔莉萍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23歲時魂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到5萬字的時候,放棄了。乾脆以個人的品讀切入,她知道,很多人迷戀納蘭容若,其實是對翩翩濁世佳公子,對康熙朝的繁華似錦有著想象,那不是她要表現的東西,她寫的,是一個靈魂。 我想,安意如真地寫出了那個無邪的人。 李安說,偉大的愛情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死生契闊,縱然命運用生與死將相愛的人分隔兩岸,300多年了,他們的情意,卻仍是星河欲轉千帆舞。 愛,原是紅塵迷途的另一種皈依,是今生來世的春水碧於天。 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 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到5萬字的時候,放棄了。乾脆以個人的品讀切入,她知道,很多人迷戀納蘭容若,其實是對翩翩濁世佳公子,對康熙朝的繁華似錦有著想象,那不是她要表現的東西,她寫的,是一個靈魂。 我想,安意如真地寫出了那個無邪的人。 李安說,偉大的愛情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死生契闊,縱然命運用生與死將相愛的人分隔兩岸,300多年了,他們的情意,卻仍是星河欲轉千帆舞。 愛,原是紅塵迷途的另一種皈依,是今生來世的春水碧於天。 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到5萬字的時候,放棄了。乾脆以個人的品讀切入,她知道,很多人迷戀納蘭容若,其實是對翩翩濁世佳公子,對康熙朝的繁華似錦有著想象,那不是她要表現的東西,她寫的,是一個靈魂。 我想,安意如真地寫出了那個無邪的人。 李安說,偉大的愛情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死生契闊,縱然命運用生與死將相愛的人分隔兩岸,300多年了,他們的情意,卻仍是星河欲轉千帆舞。 愛,原是紅塵迷途的另一種皈依,是今生來世的春水碧於天。 孔莉萍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23歲時魂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到5萬字的時候,放棄了。乾脆以個人的品讀切入,她知道,很多人迷戀納蘭容若,其實是對翩翩濁世佳公子,對康熙朝的繁華似錦有著想象,那不是她要表現的東西,她寫的,是一個靈魂。 我想,安意如真地寫出了那個無邪的人。 李安說,偉大的愛情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死生契闊,縱然命運用生與死將相愛的人分隔兩岸,300多年了,他們的情意,卻仍是星河欲轉千帆舞。 愛,原是紅塵迷途的另一種皈依,是今生來世的春水碧於天。 23歲時魂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孔莉萍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23歲時魂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孔莉萍 讀納蘭容若的詞,在2006年是一種風尚。 他是300多年前的相門公子,是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是“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的寂寞書生,是王國維眼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壇大家,亦是“一往情深深幾許”的斷腸之人。傳奇從來難描難畫,難見真解人。讀的人多了,納蘭容若就被解構和附會成了一個符號。 惟其難畫,方見功力。《當時只道是尋常》,是22歲的安意如對納蘭詞的品讀。這樣的年紀,可以與一個絕代詞人心意貼合嗎? 翻開這本書,看她的體悟,疑惑一點點地被洇開。想起了莫奈的作品《野罌粟花田》,想起了那煙霞般的醉紅。可能好的文字總是帶點微微的毒,讓人不覺間就已心意恍惚。如舊時月光,觸動著心裡某個地方的傷。 納蘭20歲時與妻子盧氏成婚,恩愛兩不疑,但是天不永年,她在他23歲時魂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到5萬字的時候,放棄了。乾脆以個人的品讀切入,她知道,很多人迷戀納蘭容若,其實是對翩翩濁世佳公子,對康熙朝的繁華似錦有著想象,那不是她要表現的東西,她寫的,是一個靈魂。 我想,安意如真地寫出了那個無邪的人。 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 李安說,偉大的愛情必須要有巨大的障礙。死生契闊,縱然命運用生與死將相愛的人分隔兩岸,300多年了,他們的情意,卻仍是星河欲轉千帆舞。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 斷香銷,從此,夜夜夜夜,他成了“情在不能醒”的傷心人。他的一生,悼念亡婦的詞極多,多到讓人有時會忽略他其實是官門中人,而把他看成了最後一個情聖。而他身上,原是有寶玉的影子。 安意如是真的懂得那“風雨消磨生死別”的人間惆悵,她是他300多年後的紅袖知音,所以她是不同的。她品評容若的近百闋詞,拿他一生的深情作經緯,用婉約悽豔的文字為針線,織就瞭如同鴛鴦錦般華麗綿密的質地。 她是心意玲瓏的女子,筆觸亦是跌宕,從“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裡,看穿他孤絕背後的壯懷激烈,她評“酒盡無端淚,莫因他、瓊樓寂寞,誤來人世”,細解容若助顧貞觀營救吳漢槎,詞人的肝膽和熱切,今天讀來猶有餘溫。 與安意如談起《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創作,她說這是寫得很痛苦的一本書。她原是要端然地寫他一生,可是不行,那個味道不是屬於容若的,於是 愛,原是紅塵迷途的另一種皈依,是今生來世的春水碧於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