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歷史簡述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8

五代歷史簡述剛陽文化 2022-07-11

五代(907年—960年)。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定都於開封和洛陽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

以及割據於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的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10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指這五個位於中原的王朝,正統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中原王朝,十國為割據政權。

五代不是某一個朝代,而是介於唐宋之間的特殊歷史時期。

五代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稱帝(五代皇帝姓氏為朱、李、石、劉、郭五姓,而其中李嗣源父子本無姓氏,李從珂本姓王,周世宗郭榮父子本姓柴),共十四君。

後梁和後周的君主是漢族人,後唐、後晉、後漢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們都建國於華北地區,疆土則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1]十國僅除北漢建國於今山西境內,其餘九國都在南方。

五代與十國並存,但各國存在時間長短不一,如吳越,割據於唐亡以前,直到五代結束後才為北宋所滅。疆土則南平最小,南唐最大[1]。

自唐中和四年(884年)黃巢之亂結束後,唐朝名義上還存在二十餘年。但朝廷威權這時更加衰微,新舊藩鎮林立,戰爭不休,國家分裂的傾向日益明顯。

那時,

羅紹威據魏博,

王鎔據鎮冀,

劉仁恭據盧龍,

諸葛爽據河陽和洛陽,

孟方立據邢、洺,

@李克用據太原、上黨,

@朱溫據汴、滑,

秦宗權據許、蔡,

時溥據徐、泗,

朱瑄據鄆(Yùn)、曹、齊、濮,

王敬武據淄、青,

李茂貞據鳳翔,高駢、

楊行密先後據淮南,

秦彥據宣、歙,

劉漢宏、董昌據浙東,

錢鏐據浙西,

王建據兩川,

鍾傳據江西,

王潮、王審知兄弟據福建,

馬殷據湖南,

劉隱、劉巖兄弟據嶺南,

他們都力圖擴大實力。經過多年的相互兼併,逐漸形成了幾支較大的勢力。

在北方,主要是以汴州為據點的朱溫和以太原為中心的李克用。天祐四年(907年),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而稱帝,是為後梁太祖,國號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不久弒殺唐哀帝。五代時期自此正式開始。

梁太祖 朱溫

朱溫本是黃巢之大將。降唐後,受封為宣武節度使,據汴州。此後,他逐漸攻佔了蔡、徐、鄆、曹、齊、濮等州,掃除了今華北許多割據勢力。天覆三年(903年),又戰敗稱霸秦隴,挾持唐昭宗的李茂貞,消滅了長期掌握朝廷軍政大權的宦官集團。中唐以來的強藩魏博、成德也因戰敗歸附朱溫。後梁建國以後,除今山西大部和河北北部外,基本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乾化二年(912年),朱溫被次子朱友珪所弒,朱友珪自立為帝。次年,朱溫的第三子朱友貞殺掉兄長朱友珪並平亂後,即帝位,即梁末帝。此後,後梁連年用兵,征斂苛重,國勢日衰。

唐中葉後,遷居今山西境內的沙陀部酋長李克用參加鎮壓黃巢起義,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他控制了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區,唐昭宗封他為晉王。朱溫代唐以後,他以擁護唐朝為名,與後梁交戰不休。

唐莊宗 李存勖

李克用病逝後,他的兒子李存勖乘後梁內亂之機攻取河北,累敗梁軍,徹底消滅了中唐以來長期跋扈的河北三鎮。龍德三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即位,是為唐莊宗,改元同光,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他派兵南下,攻佔開封,朱友貞自殺,後梁亡。後唐統一了華北地區。不久,後唐遷都洛陽。同光三年(925年),後唐又派兵六萬攻滅前蜀。

但李存勖寵任伶官、宦官,朝政不修,又任用租庸使孔謙敲剝百姓,統治出現了危機。次年(926年),魏州驕兵發動叛亂,李存勖在一片混亂兵變聲中遇弒。

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繼位,是為唐明宗。他誅殺孔謙,廢除苛斂,均減田稅,允許民間自鑄農器。李嗣源在位八年,戰事稍息,農業生產凋敝的局面有所改觀,是五代少有的小康之世。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病,子李從榮企圖發動政變,奪取皇位,未成,卻使李嗣源受驚嚇而病情加重。李嗣源去世後,子李從厚繼位,即唐閔帝。次年,李嗣源養子李從珂起兵,廢殺李從厚,奪取了皇位,即唐末帝,國內陷入混亂狀態。

晉高祖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乘後唐內亂,於清泰三年(936年)夏向契丹稱臣,並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以幽薊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援助。十一月,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帝於太原,是為後晉高祖,改元天福,國號晉,史稱後晉。閏十一月,石敬瑭攻入洛陽,李從珂自焚,後唐亡。天福二年(937年),後晉遷都汴州,三年升為東京開封府。[2]

石敬瑭除割地外,還歲貢絹三十萬匹和其他玩好珍異之物。七年(942年),石敬瑭去世,侄石重貴繼位,史稱晉出帝或少帝。他在主戰的景延廣等人影響下,對契丹頗不恭順。耶律德光便在降將趙延壽等人協助下,與後晉交戰五年。開運三年(946年)十二月,契丹軍攻下開封,俘虜石重貴,將其北遷,後晉滅亡。石重貴後於974年死於遼國。

次年,耶律德光稱帝於開封,建國號大遼。耶律德光佔領中原以後,不給騎兵糧草,縱使他們四出掠取,稱為“打草谷”,中原民眾群起反抗。同年,耶律德光被迫引眾北還。

漢高祖 劉知遠

劉知遠是後晉的河東節度使。當後晉與契丹交戰時,他廣募士卒,有步騎五萬人,聲言防備契丹,但卻按兵不動。待耶律德光將石重貴遷往北方後,他於開運四年(947年)二月在太原稱帝,是為後漢高祖,仍用天福年號。隨後,他統兵南下,定都開封,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那時中原因契丹擄掠而殘破不堪,公私困竭。劉知遠病逝後,護國、永興、鳳翔三節度使連衡抗命。後漢雖出兵討平,朝廷內部的將相沖突又趨激化。乾祐三年(950年)冬,漢隱帝劉承祐不甘受將相所制,殺楊邠、史弘肇、王章等權臣,又派人去謀害鄴都留守郭威。

周太祖 郭威

郭威當時出鎮鄴都,督撫諸將,北御遼國。劉承祐殺他未成,郭威遂引兵南下,攻入開封,劉承祐被亂兵所弒,後漢亡。廣順元年(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為後周太祖,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仍都開封。

後周從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始改變中國北方的殘破局面。顯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榮出兵擊敗後蜀,收復秦、鳳、成、階四州此後,又親征南唐,得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年(959年),又收復了遼佔領的莫、瀛、易三州。同年,柴榮病死。次年,趙匡胤受周恭帝柴宗訓禪讓而稱帝,建立北宋,即宋太祖[2][3]。

周世宗柴榮

顯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榮命一些臣僚各撰寫一篇《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其中王樸的《平邊策》提出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建議先取南唐江北諸州,繼取江南、巴蜀、嶺南,最後才攻取太原。這一建議成為後周和以後北宋統一全國的指導方針。

就在這一年(955年),周世宗柴榮出兵後蜀,收回秦、鳳、成、階四州。次年發兵攻南唐,經過三年苦戰,得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縣。從此,加強了對江南的軍事優勢,充實了國家的人力、財力。

顯德六年(959年)四月,乘遼內部紛爭之機,柴榮統率水陸大軍北伐,不到兩個月便攻取瀛、莫、易三州十七縣。五月,正當周軍勝利向幽州推進時,柴榮突患重病,被迫回師。

六月柴榮去世,子柴宗訓即位,年僅七歲。顯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統兵出征,在陳橋發動兵變,率軍返京,接受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而自立,改國號為宋。

宋建國後,先集中兵力平定反抗力量。隨後,採納趙普建議,先削平南方的荊南、南漢、南唐、吳越等國,統一了南中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出兵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被迫歸降。至此,唐末以來近百年南北分裂的局面終告結束。

帝王世系

五代帝王

①後梁(907-923)

太祖,朱晃(又名朱溫、朱全忠) 907-912在位

共3張

五代

庶人,朱友珪 912年在位

末帝,朱友貞913-923在位

②後唐(923-936)

莊宗,李存勖 923-925在位

明宗,李亶(李嗣源)926-933在位,本無姓氏

閔帝,李從厚934-934在位

末帝,李從珂934-936在位,本姓王

③後晉(936-947)

高祖,石敬瑭 936-941在位

出帝,石重貴 942-947在位

④後漢(947-950)

高祖,劉暠(劉知遠) 947-948在位

隱帝,劉承祐 948-950在位

⑤後周(951-960)

太祖,郭威 951-953在位

世宗,柴榮 954-958在位

恭帝,柴宗訓959-960在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