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18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星火教育官網 2018-06-25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

歷史背景:春秋以前,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春秋以來,由於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並出租。他們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為農民。到了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先後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顯著。

時間和主要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開始變法。  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歷史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樹木愛水閏 推薦於2019-10-15

一、歷史背景如下

1、春秋戰國時期是分封制崩潰、中央集權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原有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的產生。

2、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

3、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二、拓展資料:關於商鞅變法的影響

1、商鞅變法是中國古代一次成功的變革記為新發,他讓秦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且為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而且確定了法治的思想。

2、商鞅吸取了李悝、吳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作了進一步發展,後來居上,變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他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重農抑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墾荒,這就促進了秦國小農經濟的發展。

3、他普遍推行了縣制,制定了法律,統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權的君主政權。他禁止私鬥,獎勵軍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這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他打擊反對變法的舊貴族,並且“燔《詩》《書》而明法令”,使變法令得以貫徹執行。由於這一切,秦國很快富強起來,奠定了此後秦統一全中國的基礎。正如漢代王充所說的:“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論衡·書解篇》)

4、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國家機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的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5、商鞅變法對此後秦國以及秦代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雲夢出土的《秦律》就是在這個變法的基礎上修訂、補充、累積而成。《秦律》也多處講到連坐法,例如戶籍登記有隱匿或不實,不但鄉官要受罰,同“伍”的也要每戶罰一盾,“皆遷之”(即罰戍邊)。

6、《秦律》也把鎮壓“盜賊”放在首要地位,並對輕罪用重刑。例如盜取一錢到二百二十錢的要“遷之”,盜取二百二十錢以上和六百六十錢以上要分別罰作刑徒,盜牛者要罰作刑徒,盜羊或豬的也有相當的懲處,甚至偷採別人桑葉不滿一錢的也要“貲徭三旬”(即罰處徭役三十天)。對五人以上的“群盜”則追捕處罰更嚴。同時《秦律》還有許多對各種逃亡者追捕處罰的規定。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柯玉likeyu 推薦於2017-09-11

一、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封建制確立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鐵製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農民兩大對立的階級的產生。

新興軍功地主階級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要求獲得相應的政治權利,從而引起了社會秩序的變動。因此,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如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等。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孝公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二、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星火教育官網 2018-06-27

歷史背景:

春秋以前,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春秋以來,由於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並出租。他們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變為農民。到了戰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先後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其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顯著。

時間和主要內容: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開始變法。

 法令規定: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歷史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的主要歷史背景是什麼?flydsgld 推薦於2017-09-23

商鞅是我國前秦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變法發生在春秋時期的秦代。因為商鞅看到當時諸侯國存在的巨大問題,嚴重的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所以採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改變當時的社會問題。在政治方面,他採用了制定二十級爵,實行縣制,實行什伍制度,集中的改變了君主對於下級的約束,成功的實現的君主集約制度。經濟方面,他採用了除“廢井田,開阡陌”。使得百姓生活得到巨大的改善,從而為秦統一六國做了充分的準備。商鞅的變法在那個社會是異常的先進的法則,因為其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建置和改變,順應了當時地主階級的利益,為君主爭取到了更多的可利用資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