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27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網友74110bf 2020-12-01

王安石被詬病與他支援蔡京無關。

俗話說:政聲人去後,民意笑談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矛盾的個體,有優點,也有缺點,所以王安石也不免被人評價,甚至詬病。當我們更進一步梳理800多年來關於王安石的評價時,才發現王安石是一位執著、創新、有擔當、有詩情的人,也是一位孤獨的、悲慘的老人。後人在對他評價時,比較偏頗,尤其是古代比較注重與他所進行的改革,很少從人性的、文情的角度去看。近代,在梁啟超先生及恩格斯先生的正確引導下,才有所改變。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仔細梳理,發現對王安石的負面批評主要是兩類:一類是以朱元璋,張居正為代表的官方說辭。

主要觀點是王安石教壞了皇帝,不遵守“祖宗之法”。比如,朱元璋罵王安石是“小人競進”,張居正在給萬曆皇帝編纂的歷史教科書裡說王安石變法是“擾害百姓,民不聊生”。

另一類則是宋元明清歷代計程車大夫們的個人意見。

他們對王安石的批評,比之明太祖、清高宗要深刻得多。他們不否認王安石在道德上的操守和文學上的才華,但同時認為,王安石越是在道德上有操守,在文學上有才華,越是給宋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比如,南宋學者羅大經直接將王安石和秦檜並列。朱熹則認為,王安石“惑亂神祖之聰明而變移其心術,使不能遂其大有為之志,而反為一世禍敗之原”,把神宗皇帝的心術給引導壞了,讓一代本可“大有為”的君主,變成了“禍敗”國家的罪人。

相比羅大經和朱熹,南宋浙東學派代表人物陳亮,對王安石的批評則尤為沉痛。在《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裡,陳亮如此說道:

顯而易見,對於王安石破壞北宋前半期限制君權擴張的潛規則、透過變法把君主集權推向頂峰的做法,陳亮是十分反感的。

另一位中國思想史重要人物,南宋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陸九淵,儘管被當今很多學者認為是“客觀公正讚賞王安石第一人”,但他對王安石的批評,也一點不比陳亮、朱熹少,某些具體問題上,甚至還更激烈。在《象山語錄》中,既否定了王安石學術成就(所學不正),又否定了王安石的政治能力。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南宋之後,元朝自不必說。元朝編纂的《宋史》,對王安石做了全盤否定。

到了明朝,士大夫對王安石的批評,比南宋時還要激烈。比如,明人楊慎將王安石評為“古今第一小人”。到了明末清初,顧炎武、王夫之這些思想家,對王安石的評價,依然極其負面。王夫之則認為,王安石比蔡京、賈似道這類奸臣的危害更大。理由是蔡京、賈似道這類人“黷貨擅權導淫迷亂”,神宗這種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不會喜歡,王安石則不然:

為什麼800餘年來,諸多學者、思想家,均對王安石抱持一種否定、批判的立場。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王安石著名的“三不足”變法口號。王安石的“三不足”口號,從根本上推翻了這種制約機制。試問,如果天變不足畏了,祖宗不足法了,人言也不足恤了,世上還有什麼能約束皇帝?故此,曾積極支援過范仲淹變法的三朝宰相富弼,聽聞該口號後,十分震驚。

王安石的變法,在政治上的目標是“政令統於一尊”。

這就勢必破壞已有的權力監督與制衡體系(儘管它是脆弱的),皇帝透過變法加強了個人獨斷專行,國家開始集中管制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相當於將宋仁宗時代營造出的相對開放與寬鬆的社會體制,又逆轉了回去。

王安石曾被後人詬病,是不是與蔡京是其的堅定支持者有關?

王安石的變法,在經濟上的目標是“財富歸諸一人”。

故而,其變法本質不在“均稅”,而在普遍增稅。雖然高舉著“方田均稅”的旗幟,但旗幟歸旗幟,付諸實踐又是另一碼事。“方田均稅法”1072年頒佈,拖到1074年才開始實施,搞了一個月又以天旱為由停下來;此後幹一陣停一陣,到1085年,朝廷乾脆取消了“方田均稅法”。“方田均稅”落實不下去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朝廷對“稅負公平”這種問題並無興趣,其興趣在於透過變法為國庫征斂到更多的財富。這也是為什麼在“方田均稅法”之外,變法的其他內容,如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都被執行得異常堅決。從王安石變法到蔡京專權,國家的管理層徹底分裂,正常的政策分歧變成了黨同伐異的政治鬥爭。

王安石被知識分子罵了八百年“小人”,只是政治上的鬥爭,而不應該成為他的永久的、全部的標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