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何其芳的《預言》,不少於400字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5-29

賞析何其芳的《預言》,不少於400字玉卿天下 2015-12-30

何其芳20世紀30年代的詩集《預言》,是遠離現實苦於找不到出路的詩人青春心理戲劇的記錄,是 詩人在夢的輕波里徘徊飄忽而微渺的心靈語言。它在藝術上將晚唐五代詩詞與西方現代主義詩歌進行了成功 嫁接,從而煥發出朦朧婉約的迷人氣象。

《預言》稱得上是一首寫得比較好的朦朧詩。所謂朦朧詩,通常是指詩歌主題的模糊隱約,或者不確定性。原因有三種:一、意象跳躍,之間缺乏連貫;二、情趣屬個人特定,不易為大眾體驗;三、意象與情趣之間僅有隱約的暗示,而無明顯的關聯。我之所以把《預言》稱為朦朧詩,主要原因就在第二種。

的確,僅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很難明確地指出這首詩的真正主題。詩人所說的“年輕的神”到底是指什麼?是指愛神嗎?或者就是詩人心儀的姑娘?又或者是詩神繆斯?假使看做是深摯的友情大體也說得過去。但是,既然我們要做賞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個最貼切的主題,能與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接近甚至一致。按照大多數人的理解,這是一首愛情詩。聯絡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和背景,我們得知:《預言》首發於《燕泥集》,這本詩集是何其芳在1931至1935年大學期間寫成的。1932年夏,他愛上了自己的表姐楊應瑞,這段短暫的戀情由於父親的嚴厲反對而夭折,這不幸的初戀很可能就是他這一時期創作的動力,其中,當然也包括這首《預言》。因此,我們不妨就以愛情詩為主題來做這首詩的賞析文字。

首節寫愛情女神的到來。所謂“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這裡採用的也是這種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首先為下文營造聲勢,創造氛圍。雖然愛神的腳步如嘆息般輕柔,但詩人卻能在林葉蕭蕭和麋鹿細碎的蹄聲裡分辨得清清楚楚。這就說明,詩人早就在企盼愛神的到來,在預言(所謂預言,或許就是指曾經的夢境)中早已聽到並牢記愛神的腳步聲。這兩個有關聲響的意象,同時還提供了詩人所處的環境,——那就是渺無人煙的神秘森林。很快,愛神由遠而近,甚至能清晰地聽到她銀鈴般的歌聲了。儘管這時還未見其人,但從那如銀鈴的歌聲裡,我們可以想見她超凡脫俗的清新與美麗。首節著重聲音的意象,而聲音具有隱約若是、朦朧兩可的性質,這也和詩人面對愛神來臨時恍惚如夢、猶疑不定、患得患失的情緒相一致。

第二節描寫了愛神棲息的天地,同時也是詩人嚮往的樂園。這一節中幾乎都是視覺的意象,如月色、日光、春風、百花、燕子、綠楊等等,場面很美,很溫馨。詩人雖然沒有從正面描述愛神的形象,但透過詳細描寫她生活過的環境,則她本人的形態和氣質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這種旁敲側擊的寫作手法,比起直接抒情和正面描述,顯得更加婉轉含蓄、搖曳生姿。這樣的場景一定曾經出現在詩人的夢裡(這和題目“預言”又聯絡起來),因此,才會有“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詩人所描繪的溫鬱而明麗的南方的景物,與他見到愛神時歡欣愉悅的心情也恰相融合。

第三節裡,詩人請愛神停下小憩,以便傾訴自己對她深切的思戀。詩人請愛神坐的不是一般的椅子,而是虎皮鋪就的褥子。之所以用虎皮來修飾,不僅是為了同密林的環境相映襯,同時也是為了增加詩歌的聲色之美,即所謂“因情敷採”。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酒和夜光杯。試想,普通士兵喝的酒怎麼可能會是葡萄釀的美酒?而裝酒的杯子更不可能是夜光的寶杯。同虎皮的褥一樣,這些都是為了藝術的要求而進行的誇飾。以上是題外話了,下面轉入正題。此刻,為了迎接愛神的到來,詩人用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點起火堆,在火堆旁唱起沉鬱又高揚的歌。透過這組意象,我們可以想象得出詩人多年以來因等待所致的憂鬱和苦悶,以及他對火熱愛情的執著與堅忍,並希望藉此來打動愛神的心。

第四節的“不要前行”,表明愛神並沒有被詩人的痴情所感動,這就令詩人感到無比震驚與恐慌。於是,詩人便描繪了一幅神秘森林的真實而可怕的夜景,企圖藉此勸阻愛神留下。這幅畫面鮮明、生動、新穎,震撼人心,相信每一位路過的讀者都會在腦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鮮明表現在描繪出了景物獨有的性狀和特徵。如古老的樹,它的樹皮上有野獸一樣的斑紋,而樹藤則是半生半死的、像蟒蛇一樣交纏著。它的生動則表現在視覺與聽覺的立體描寫,使人有身在其中的真實感覺。它的新穎,表現在這些意象是詩人的獨創,前人還從來沒有這樣寫過。如形容密林裡的寂靜:“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當你聽到第一步空寥的回聲。”這一節的景物寫得越是恐怖嚇人,就越能表現詩人對愛神離去的不安與絕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