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4-08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匿名使用者 2009-12-12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透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張三丰創太極》

張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丰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諸葛亮餵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透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裡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讚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藥,比西方的麻醉藥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剷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782417765 2009-12-06

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採納馬偉明(1960。4。6-)。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江蘇省鎮江市揚中人。1978年畢業於揚中縣中學(今江蘇省揚中高階中學),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獲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導。致力於獨立發供電系統研究。建立並發展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的基礎理論體系,攻克系統中穩定性預測、固有振盪抑制、複合故障診斷、短路保護等國內外長期未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德國有關公司購買其穩定裝置專利),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十二相發電機整流供電系統,已裝備應用,獲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名)。提出三相/十二相雙繞組電力整合新原理,據此研製出艇用交直流混合發供電系統。在獨立電力系統電磁傳導干擾預測理論和抑制技術上取得突破,完成了運載工具不同供電系統電磁相容研製。上述成果既有理論創新和發展,又解決工程中關鍵技術難題,並得到應用,取得了重大的成績。還獲國家發明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國家專利4項。出版專著2部,在國內外一級專業刊物發表論文61篇,撰寫研究報告36份。主持建成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領導的課題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資助。培養博士、碩士50名。放棄國外高薪聘任,三度婉拒行政領導職務,全心投入科研和教學第一線,為國防建設和學科發展做出重要貢獻。96年評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99年獲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章,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履生藝術簡歷 陳履生,1956年生於江蘇揚中市。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同時考入該院美術歷史及理論專業研究生,198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在校學習期間兩次獲得劉海粟獎學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2002年調入中國畫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2004年調中國美術館。20年來潛心研究美術歷史及理論,並從事美術批評、美術創作。獲中央美院首屆“張安治教授美術史論獎學基金”,獲“北京市文聯2001年文藝評論二等獎”,出版著作(包括編著)30餘種,其中有《新中國美術圖史1949-1966》、《以“藝術”的名義》等;發表各種論文百餘篇。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個人畫集3種。建有私人博物館“油燈博物館”。現為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學術一部主任、《中國美術館》月刊副主編,《當代中國畫》月刊主編。兼任南京藝術學院、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漢畫學會副會長,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美術》雜誌編委,中國藝術視窗網總監。

施正榮,出生於1963年2月,祖籍揚中。

198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88年留學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格林教授。

1991年以優秀的多晶矽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獲博士學位。後任該中心研究員和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

2000年,回國創辦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現任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施正榮——在2005年12月14日之前,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除了太陽能電力行業的專業人士,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這個偏居在江蘇省無錫市一隅的“洋博士”,悄悄地將中國光伏產業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縮短了15年。

這位從澳大利亞歸國的太陽能博士、創業4年便問鼎紐交所。他——從一位頻受外界質疑的創業者,變成了華爾街和媒體熱烈追捧的“有錢人”。

北京時間1月13日5時左右,中國新的首富誕生。

紐約交易所當日收盤時,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主機板上市的民營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每股達到34。02美元。

其董事長兼CEO施正榮持有6800萬股,也就是說,其最新身價達到了23。13億美元,合計人民幣約186億元——遠超福布斯2005年中國首富榮智健的16。4億美元與胡潤百富榜首富黃光裕的140億元人民幣。

此外,無錫尚德目前總股本1。45億股,按1月13日股價計算,市值49。22億美元,合人民幣近400億元,成為中國海外上市民企中市值最大的公司。

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馬杜說,“它標誌著中國的民營企業第一次融入美國主流資本市場。”

2005年12月30日,施正榮曾在記者的提議下,在無錫的公司辦公室開啟電腦,對著公司股價,拿著計算器對自己的身價進行了統計。當時的結果是,16。8億美元。

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10xzq 2009-12-10

魯迅生平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餘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薰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餘“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誌《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 支援創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透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鬥。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展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

中國名人的成長故事____Pain____ 2009-12-06

魯迅生平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字樟壽,號豫才;“魯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運動後使用的一個筆名,因為影響日甚,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魯迅。

魯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都昌坊口一個封建士大夫家庭,7歲啟蒙,12歲就讀於三味書屋,勤學好問,博聞強記,課餘喜讀野史筆記及民間文學書籍,對繪畫藝術產生濃厚興趣,自此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他不囿於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努力掌握歷史文化知識。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越中先賢的道德文章,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薰陶和影響。魯迅少年時代,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病故,家道從此中落。魯迅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變故,使少年魯迅飽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認識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魯迅母親魯瑞,農民的女兒,品格高尚,對魯迅影響很大。

1898年春,魯迅離開故鄉,滿懷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翌年,因不滿學堂的“烏煙瘴氣”,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他廣泛接觸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閱《時務報》,看《天演論》,深受維新思潮和進化論學說的影響,初步形成“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社會發展觀。

1902年,魯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被官派赴日留學。他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後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習醫。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課餘“赴會館,跑書店,往集會,聽講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1906年,魯迅在事實面前,有感於國內同胞的愚弱,認識到改變國民性的重要,便毅然棄醫從文,邁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選擇了文學藝術,以筆作為自己救國救民的戰鬥武器。他參與籌辦文藝雜誌《新生》,撰寫了《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早期重要論文。魯迅認為,中國的嚴重問題在於人,不在於物;在於精神,不在於物質;在於個性,不在於“眾人”;要“立國”,必先“立人”,而“立人”的關鍵,在於個性的覺醒與精神的振奮。

辛亥革命前夜,魯迅回到祖國,先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執教,擔任化學、生理學教員,後又回到故鄉紹興,擔任紹興府中學堂監學兼博物教員、山會初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他一方面教書育人,培養青年, 一方面積極投身於辛亥革命。 他領導故鄉文學團體“越社”, 支援創辦《越鐸日報》。 1912年初, 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赴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不久,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先後受聘於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講師。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1918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透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26年夏,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時兼任國學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轉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擔任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一邊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鬥。同年4月,反革命政變發生,魯迅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因營救學生無果,憤而辭職。在血的教訓面前,魯迅早年形成的社會發展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從此,他的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