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文化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9-25

孔府文化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北京創典文化 2020-01-02

作為天下第一家,孔府是我國大家族居住地和我國古文化發祥地,歷經2000多年長盛不衰,兼具家庭和官府職能。

因此,要談及文化,在我國無一處可以與孔府相比,因為這裡是至聖先師孔子及其後人生活之地,是歷代文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是歷代皇帝都要親臨的地方。

在孔府演繹出來的文化,底蘊深厚、內容豐富。作為天下第一家,孔府的文化涵蓋範圍非常廣泛,既包括衍聖公知識、也包括春聯、節慶習俗等多個方面。

其實,提到三孔,自然會讓人想起一個特殊的封號“衍聖公”,這個在古代是世代相傳、地位非常高的稱號,成為三孔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在我國曆史上,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歷代帝王都以“崇儒重道”治天下,不斷地對孔子追封加諡,隨著對孔子的尊崇,孔子的嫡裔宗子也被爵銜增隆,恩渥倍加。

從孔子第九代孫孔騰受封“奉祀君”開始,經孔霸開創奉祀爵位世襲及其後一再改封。

衍聖公這一封號始於北宋,當時的宋仁宗趙禎認為:

追諡孔子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聖侯為嗣文宣公,孔氏子孫去國名而襲諡號,禮之失也。

於是就改至聖文宣王第四十六代孫宗願為衍聖公。衍聖公這一封號曾在宋元祐年間被改為奉聖公,但不久又復改為衍聖公。

衍聖公這一封號沿襲至1935年,改封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為“大成至先師奉祀官”、受“特任官待遇”,此後不再設有“衍聖公”這一封爵名。

衍聖公爵名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僅衍聖公這一封號,就整整承襲了32代40餘人,歷時800多年。

衍聖公的官階也一升再升,由最初的八品“承奉郎”上升至正一品“光祿大夫”,再到百官朝見時位列文官之首。可見,衍聖公的地位是不斷變動,逐漸提高的。

衍聖公這一爵位歷經宋、金、元、明、清,其子孫代代世襲,一般嚴格按照宗法制度承襲。父親死後傳位給嫡長子,依次代代遞襲。但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特殊情況,那就是衍聖公的罷封、無嗣和南北宗之爭。

衍聖公因過失罷封,在歷史上出現過兩次,一次是第四十七代孫孔若蒙,一次是第六十一代孫孔弘緒。衍聖公孔若蒙於1098年被宋哲宗趙煦廢封,改由其弟若虛襲封。衍聖公孔弘緒於1469因宮室逾制而被彈劾奪爵,其弟孔弘泰襲封。

罷封是對衍聖公本人過失的處罰,但這種處罰並不累及子孫,他們的嫡長子仍是下一代衍聖公的當然承襲者。第四十八代衍聖公由孔若蒙的兒子孔端友承襲,第六十二代衍聖公由孔弘緒的兒子孔聞韶承襲。

衍聖公無嗣在歷史上出現的次數較多,衍聖公沒有嫡子可傳庶子,嫡庶子皆無,就傳給血緣關係最近的同族,一般是傳給弟弟的後代。

衍聖公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祭祀孔子和管理林廟,以後陸續增加了管理孔氏族人、管理先賢先儒後裔、推薦任命官員等。

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祭祀孔子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最多時一年要祭祀50多次,這些都由衍聖公主持負責。

祭孔活動主要有四大丁,即進入春夏秋冬季節後的第一個丁日,還有四“仲丁”,即大丁後的第10天。

此外還有八小祭,即清明、端陽、中秋、除夕、六月初一、十月初一、生日、忌日。一年24節氣,還有24祭。

不僅傳統節日有祭祀,每月的初一、十五,孔府也都有祭拜。孔府祭祀的祭品主要有豬、羊、牛,都是整隻的。還有鹽、貓血、芡米、菱角等,禮儀極為繁瑣。

在做好祭祀孔子的同時,衍聖公還要統率護林官等有關官員管理好孔廟、孔林。透過修訂家族譜、制定家法族規、懲罰違犯家族法規及輕犯國典的族人等手段管束族人。保舉曲阜知縣和典籍官、管勾官、百戶官、司樂官、掌書官、伴官等衍聖公屬官。

作為孔子後代,衍聖公還有管理顏回、曾參、孟軻、閔損、冉耕、冉雍、端木賜、仲由、言偃、卜商、顓孫師、有若、周公等先聖先賢的後裔。此外,衍聖公有時還奉皇帝之命過問地方事務,如“稽察山東全省學務”等。

衍聖公因得益於先祖孔子的榮耀,成為我國曆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與朝廷互為利用,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美名。

在古代,孔府作為當朝一品公爵府第,世享尊榮,其過節的規模、氣勢、排場自然非同凡響。其中,尤其以春節最為隆重。

從臘月初一開始,每到晚上,孔府都會鐘鼓齊鳴,上上下下便開始做過年的各種準備。孔府的內三廚、外二廚,饃饃房、酒房、蠟燭房、內司茶、外司茶等部門的管事、僕役都緊張有序地忙活起來。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孔府精選江米、小米、大米、薏仁米、芸豆、綠豆、赤豆,以及紅棗、核桃仁等放在一起,熬三大鍋臘八粥,包括內勤的、當差的,不分尊卑都來喝臘八粥。

到了臘月十五,在孔府前堂院子偏東處,要豎起一根高約10米的紅漆杆子,名為“朝天杆”,杆子最上邊有一綠花頂,懸一三角鉤,鉤上掛一隻大紅燈籠,名為“朝天燈”。燈籠內放一支大紅蠟燭,從臘月十五一直點燃至正月十五,其間要不斷更換新蠟燭。

朝天燈的點燃,預示著年的腳步更近了。這時,孔府要一連3天灑掃庭除,裡裡外外收拾得乾淨整齊。接著便支起八口大鍋,蒸過年的麵食,當地百姓稱“蒸壯”,諸如花糕、花捲、年糕、饃饃、糖包、豆包等,一直要蒸至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晚上,內廚、外廚點紗燈,燃牛油蠟燭,祭拜灶王爺,請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然後除夕再接灶王爺“回宮降吉祥”,這自然是遠古先民火崇拜之遺風了。

從臘月二十四“掃塵日”開始,刷洗闔府門戶,各院的大門小門,房屋的里門外門,包括府外的車棚、馬號、東場、西倉,所有的門都要刷洗乾淨,貼上新門聯、新門神。

孔府的春聯一般是由書房書寫,門神則由門神戶專門印製,這些準備工作要在臘月二十四這天以前做好。

孔府的門神與市面上出售的門神也有很大區別,由府內備有的門神製版印製,木版套色,極為精緻,開張也大。

孔府的大門、二門、內宅門和外院大門貼的是武門神,有手執長柄金瓜、身穿鎧甲的武將,也有傳統門神中的秦叔寶、尉遲敬德。

府內各房屋裡門外門貼的都是文門神,如加官進爵、加官進祿、加官進壽、當朝一品、帶子上朝以及福祿壽喜、子孫滿堂等。

按孔府的規矩,所有的門神、門聯,要由門神戶在臘月二十九前全部貼完。

孔子的後裔,長期以來,按照孔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的教誨,讀書循禮,對後代產生了很大影響。

作為衍聖公府,既要有王公貴族的官府氣派,又要有書香門第,聖人之家的風度。這從孔府大門的楹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就可以說明,這是與平民百姓不同的高貴府第。

逢年過節,孔府雖有歡樂熱鬧的場面,但供佛、祭祖等禮儀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既有飲宴的物質享受,又有美好祝願的聯語佳句,貼於門上掛於室內,以顯示書香之家的氣派。

孔府的春聯獨具特色,從不同角度頌揚了孔府的福威,體現出聖人之家的風度,如大堂楹聯:

北闕頒光華玉律金儀旋轉萬年新日月;

東山迎瑞靄龍章鳳綍煒煌九命舊冠裳。

三堂:

璇衡珠鬥爍春光飛下九天湛露;

玉燭金甌綿聖澤揚來億載榮波。

內門:

五福斂洪疇奕世爵頒公一位;

九如賡小雅盈庭福應日初升。

後堂樓東間:

祥凝鴻案三春麗;

恩荷龍綸一品榮。

春聯中有讀書、循禮,深蘊哲理的。如前上房西間:

義立禮遊鄆國儀型傳內則;

春和秋潔聖門家訓本週南。

前上房東間:

閉戶著書多歲月;

揮毫落紙如雲煙。

忠恕堂室內:“交友擇人處世循禮;居家思儉守職宜勤”和“守口不譚新舊事;知心難得兩三人。”室外懸掛:“天眷龍光匪懈精勤惟就學;祖謨燕翼大成似續在橫經。”安懷堂:“承家世祿先循禮;報國崇文祇讀書。”學屋:“東趨家庭學詩學禮承舊業;西瞻祖廟肯堂肯構屬何人。”

孔府春聯要求嚴格,除了對偶得當,還講究紙墨精良,字型工整。

孔府春聯還有一類是敘情抒懷的,寫景詠物、詩情畫意,或明快豪放,或莊重深沉。如三堂內柱:

椒頌凝休日麗光連鳧岫;

桃符獻瑞春融花接杏壇。

忠恕堂東房:“雪灑梅花知品格;霞明鳳尾見詞章。”庫房:“松柏當庭秀;芝蘭繞砌香。”南屋:“得趣在山林以外;觀人於取捨之間。”花廳正室明柱:“庭列瑤階林挺瓊樹;門有通德家承賜書。”花廳抱柱:“酒渴詩狂嘯傲且隨今日景;花晨月夕風光仍似昔年春。”

還有一類是烘托喜氣洋洋節日氣氛和對新的一年美好祝願的春聯。如前上房西二間:

彩遺金勝歡心洽;

香鳧椒盤稱意多。

前上房東二間:“重闈福集宜春字;元旦祥開永壽圖。”西南門:“柏飲芳辰迓景福;椒吟獻歲集繁禧。”

由此看出,孔府的對聯可以說比比皆是。據孔府後人孔德懋回憶說:“過年時,每天要寫大量的對聯,求字的人也特別多,我也給小弟代筆,我倆每天都要寫十來幅,有時忙不過來,就由書房先生代寫。”

由孔德懋的這些話可以看出,孔府對春聯的重視。

到了除夕之夜要辭歲,禮儀自然很隆重。衍聖公和夫人要先後祭拜家廟、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等,每個祭拜之處要擺放十大碗供菜、兩盤饃、三杯奠酒,點燃兩根紅燭。

衍聖公祭拜家廟時,有兩名贊禮生和提香爐、提紗燈、提罩子燈的各一對執事在前引導。衍聖公行三跪九叩大禮,祭拜如儀後,方徐徐退出。

衍聖公和夫人祭拜完家廟、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後,便來到前堂樓正廳。前堂樓為兩層七間七檁的前出廊懸山式建築,高深寬廣,富麗堂皇。全府人員按順序集合在前堂樓前,魚貫而入,向公爺和夫人分別磕辭歲頭,並依次領賞。

大年初一子時,孔府正式迎春拜年,禮儀隆重,熱鬧非凡。從子時起,執事人等便要領取“紙碼”,到各處點燃香、紅燭,燃放煙花爆竹。

此刻,前堂樓門外正中架設的大型鐵製炭盆中炭火熊熊,一隻特大砂鍋中煮的蓮子、小棗和江米麵做的小元寶在沸湯中翻滾,此湯名為“元寶湯”。

衍聖公和夫人喝完元寶湯,起身到天地棚祭拜“天地三界萬靈十方真宰”。此刻,香菸繚繞,燭光閃耀,柏樹枝騰起火焰,鞭炮也“噼啪”炸響,公爺和夫人虔誠叩拜後,再前往家廟、影堂、祠堂、慕恩堂等處祭拜。

一路上,踩著各院事先撒滿的芝麻秸“咔嚓、咔嚓”作響,此舉名為“踩歲”,取“芝麻開花節節高”之意,也是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民間習俗。

大約早晨7時,府裡各處祭拜完畢,衍聖公便由百戶官、管勾官、詩樂官和典籍官陪同,前往孔廟祭拜。這時,孔廟大成殿內的“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像前供有整豬、整羊、豆、黃酒、檀香等供品,由贊禮生鳴唱,衍聖公行三跪九叩禮,隨行官員亦陪同跪拜。

祭拜完孔廟,衍聖公返回府邸,與夫人一起用早飯,擺上魚翅、海參酒席和鮮美水餃,隨侍女僕則要給公爺和夫人每人敬一杯酒,再磕一個頭。

早飯用罷,公爺和夫人端坐前堂樓門口,闔府人員分別前來拜年。其順序為三班奉衛隊,孔林、孔廟執事人員,車棚、馬號的車伕、馬伕及轎伕,大堂、二堂、三堂和內宅人員,書房、司房、跟班房等各房管事,茶房、賬房、廚房、花園、成衣房、東場、西倉等職事差役,以及女僕、丫環。

拜完年,公爺、夫人賞給紅包。接著,曲阜城中孔氏各府本家相繼前來拜年,衍聖公在前堂樓廳內接見,只作揖不磕頭。

曲阜縣令或縣長來拜年,依例在三堂小會客室接待,縣令或縣長夫人來拜年,則由公爺夫人在前上房室內接見。

至正月十四,孔府管事便召集十幾個僕人用黃豆麵捏一批“燈盞”,準備點豆麵燈用。豆麵燈大小就像茶杯,正月的燈捏一個鼻兒,二月的燈捏兩個鼻兒,以此類推,直至捏夠12個月。另外,府裡還要準備次日要用的明角燈、絹紗燈、騾馬燈等。

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下午時分,孔府各房、孔林、孔廟、東場、西倉、車棚、馬號等都派人來領取豆麵燈。到了晚上,擺上各色供品,有果、菜、酒及年糕、元宵等,點燈燒香,祭拜各路神祗,送其返回天地三界。

送罷天地神靈,衍聖公和夫人則回到大堂前觀看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等民俗表演。

此刻,孔府大門外那提前準備好的300千克重的大鐵花筒,便噴射出美麗的焰火,足有數丈高,猶如火樹銀花一般,其他各處還有各種小煙花穿插燃放,引起人群的陣陣喝彩。

夫人看得高興,不時命管事的將賞錢、點心、茶水分發給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及燃放花炮的人,孔府過年的喜慶活動亦隨之進入了高潮。直至過完元宵節,孔府的春節才算結束。

除過年之外,孔府還過一些其他節日,這些節日按農曆計依次有: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節、端陽節、六月六、七月七、廚師節、中秋節、十月一、冬至、臘八、祭灶等。

孔府的這些節日有其活躍生活的一面,但也有孔府的一些獨特的禮儀。

如二月二,除按傳統習俗“炒料豆”之外,管糧倉的倉夫還要在倉神廟內上供、燃燭、焚香,並由倉夫用青灰圍倉以保住豐盛的糧倉。

三月三,除按民間習俗收芥菜,將開花之前的芥菜做湯喝之外,孔府的園夫還要擺供品、燃燭、焚香祭花神。

七月七,俗稱稱七巧節,孔府的廚師在這一天要製作許多“巧果”,大多是用發制好的精粉面團放木製模子里扣出來的,有福祿壽禧、花鳥蟲魚各種字樣圖形。一般是用鐵鍋烙制熟,也有用油炸製成的,這些巧果除用於當晚祭天外,還要饋贈近親的孩子們,用麻繩穿成一串串的供賞玩。

再如廚師節,這是孔府內獨有的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初三,大約始於清初。廚師節這一天日,孔府內所有廚師都要穿戴整齊,由孔府廚師的總領班率領到孔廟祭拜孔氏先祖。領班設祭臺,擺上三牲供品,廚師每人上一炷香給先祖,然後叩拜。

據說,由廚師向孔氏先祖祭拜是藉此表達孔氏後裔對祖宗賜予後輩美好食物的感激之情。在孔子的子孫們看來,他們的一切都是孔子等先祖賜予的。

此外,孔府還有許多其他節日,並且每個節日都有其固有的祭祀內容,這表明孔府的主人時刻都要“循禮”。

在婚姻禮制方面,孔府也是非常講究的。結婚歷來都被認為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作為當時全國矚目的孔家,他們的婚姻自然更是隆重非凡。

在孔府的結婚儀式中,有長長的迎親隊伍,最前面是全套五班樂器,後面是由扇、傘、鑾駕、“軍牢”、“夜役”、“金瓜”、“斧鉞”、“朝天登”等組成的執事儀仗隊。

新娘轎前有兩對白色的羊,象徵潔白無瑕的婚姻。還有兩大罈子酒,由穿綵衣的兒童抱著,此外還有抱馬桶、抱鏡子、抱火盆的等。

花轎來到孔府以後,要從孔府的儀門進去,前上房院內擺下20張長案,上擺龍鳳餅、栗子、棗、蓮子、花生、桔、桂圓等果品,每種都有寓意。新娘面向東方下轎,謂之“迎新神”。然後行拜禮,喝交杯酒。

結婚喜宴,自然是婚姻禮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當天中午,孔府大擺宴席,款待客人,連當差的也要吃喜宴、喝喜酒。

第二天一大早,新娘要向本家長輩們逐個請安,身後跟著女僕,端著大盤子,上面放著許多盛有桂圓湯的小蓋碗。新娘、新郎向長輩叩頭,由新娘敬桂圓湯。長輩要給見面禮,一般是錢或衣物。

和結婚一樣,喪葬也是孔府禮制中較為隆重的一個。當孔家人有父母去世時,辦理好喪事是孔子家規的第一條,也是衡量孔子後裔道德水平的首要標準。

來了弔喪的親友,門口的樂棚要奏樂,並根據來客性別,奏出不同的樂曲。大門的兩邊還站著“方弼方相”,這是兩個用綢緞和木架紮成的“大漢”,高3米多。衣冠服飾和臉譜都像京劇中的花臉,由真人站在裡面操縱,變化著動作迎接弔喪的人們,送殯時,這兩個“大漢”也要走在前面。

過世人入殮後,要停靈。靈棚裡除了紙人、紙馬、聚寶盆、搖錢樹、金銀元寶和各種灶火外,還要擺上茶具、炊具、鞋帽等,葬時一併埋進墓內。

出殯日更是隆重之極,吹打樂隊,旗羅扇傘,一班儀仗,殯葬隊伍有時可以達到500多米。

按照禮制,孔府去世的人要用64人抬棺,十二府死了人用32人抬棺。葬後,要時時掃墓、祭墳。祭品有雞頭米、饅頭、肉、酒等,孔氏後裔全部葬在孔林內。

在孔府還有過陰壽的習俗,即逢死者生日都要慶賀。把死者的畫像掛在廳堂裡,本家們都盛裝打扮。太太們穿著大紅裙子,給先祖畫像磕頭祝壽。

畫像前設大紅供桌,擺上各種細點、壽桃、米酒之類。拜壽的人在供桌的銀盃裡斟滿酒,向畫像舉一舉,然後倒在地上,就算是喝壽酒了。

孔府的文化內涵還包括很多種,如服飾文化、楹聯碑刻等。這些延續千年、內容豐富的文化,有些已經發生了變化,有些已經不再延續,也有些還在世代傳承著。但不管其狀態如何,人們都能夠從這些文化中看出孔子這位聖人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

曲阜孔府三堂內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