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有哪些抗逆性?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農業
  • 2021-10-17

茶樹有哪些抗逆性?諧該兌2019-07-15

茶樹的抗逆性主要反映在對寒害、旱害和病蟲害脅迫的抵禦能力上。由於我國茶區遼闊,生態型複雜,茶樹對各種災害的抵禦力差別很大。

1。耐寒性

茶樹在冬季易發生雪凍或幹風凍,早春易受霜凍。一般情況下,大葉茶耐寒性低於中、小葉茶。在冬季休眠期,中、北部茶區灌木中、小葉茶樹可忍受-3~-5℃的低溫,短時間的-7~-8℃也不會發生嚴重凍害,但即使幾個小時超過-10℃的低溫,也會造成嚴重凍傷;南方喬木和小喬木大葉茶在0℃時即會出現凍害,超過-5℃會發生嚴重凍害。從葉片解剖結構上看,中、小葉茶樹葉片角質層厚度、上表皮細胞緊密度和柵欄組織層次都比大葉茶多和密;另外,中、小葉茶樹葉片中的單糖、雙糖和可溶性蛋白質含量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強亦是耐寒性強的重要因素。但不論何種型別的茶樹,當春茶萌發生長後,即使0℃左右的低溫也會使新生芽葉凍死,這就是江南茶區經常遇到的“倒春寒”凍害,目前尚無有效的人為防禦措施。

2。耐旱性

旱害有旱熱害和土壤乾旱兩種。耐旱性強的茶樹,其新梢水勢較高,過氧化氫酶、過氧化酶活性維持在較高水平。茶樹旱熱害主要發生在7~9月高溫乾旱的江南和華南茶區;雲南南部茶區則多在3~4月旱季,以土壤乾旱為主。當午後葉面溫度超過45℃時最易造成日灼傷,即當年春梢新葉變成赤褐色,嚴重時全葉乾枯,葉片自行脫落,使秋茶減產15%~30%。高溫期如降水不足,又無人工補救措施,土壤耕作層相對含水率低於60%時,最易造成生理性缺水,導致全株乾枯,這是山區新植茶園死苗,造成缺株斷壟的主要原因。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的乾旱會導致延遲春茶發芽生長,雖然4月上旬的日平均溫度已在20℃左右,但仍無法正常採茶。

3。抗病蟲性

茶樹常見的主要病害有茶雲紋葉枯病、茶炭疽病、茶餅病、茶苗白絹病、茶苗根結線蟲病等,食葉類害蟲有茶尺蠖、茶毛蟲、茶刺蛾、茶麗紋象甲等,吸汁類害蟲有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蝨、茶蚜、茶網蝽以及茶橙癭蟎和茶紅葉蟎等。不同生態型或不同產地各種病蟲害發生的情況和抗性有著很大的差別,一般大葉類茶樹易感染茶餅病、茶炭疽病、茶紅鏽藻病等病害,中、小葉類茶樹易遭茶尺蠖、茶毛蟲、茶麗紋象甲等危害,這可能與大葉類茶樹角質層較薄,柵欄組織層次少,柔軟多汁,有利於病原細菌的侵入與擴充套件有關;大葉茶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高,對害蟲有一定的忌避作用,而中、小葉類茶樹氨基酸和水溶性糖含量較高,易引誘害蟲的侵入和繁殖。茶苗根結線蟲病、假眼小綠葉蟬、茶橙癭蟎等是全國性普遍發生的病蟲。茶樹病蟲害發生情況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它與病蟲種群密度、病原物小種的致病力、茶樹長勢、芽葉嫩度、天敵狀況、防治方式等都有很大關係,因此在抗病蟲性鑑定上也有較大的難度,目前多采用重複的田間調查和室內接種法相結合來進行。研究表明,不同種質抗病蟲性雖存在差異,但至今尚未發現一份完全免疫的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