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死水》詩中在描寫一些醜陋事物的時候運用...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文化
  • 2022-03-19

聞一多《死水》詩中在描寫一些醜陋事物的時候運用...佔涆006 2014-04-29

描寫醜陋事物的時候運用美麗的意象,是用來反襯出作者對腐敗黑暗的舊中國的憤懣之情。將作者的憎惡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抒發。 詩人從色彩到聲音,從靜態到動態,層次清晰地描繪了死水的狀態和特質,一層深似一層地再現了死水的腐敗黴臭、不可救藥的景象。同時將詩人的憤激之情,熔鑄到對具體客觀的物象之中,發洩著對現實社會的強烈忿懣。 詩人便以反詰的語氣,表達著對反動統治者的憤恨到極點的詛咒。

聞一多《死水》詩中在描寫一些醜陋事物的時候運用...鏡音雙子273262 2014-04-29

詩人聞一多曾經留學美國。在美國期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國的民族歧視。這激起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情緒。他的詩作《洗衣歌》就是這種心情的摹畫。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國種族歧視的詩人毅然提前回國。他滿以為讓他魂牽夢繞的祖國一定會給他帶來慰藉,然而他所接觸到的卻是軍閥混戰,生靈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現實。夢想幻滅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憤恨。在詩作《發現》中激烈地宣洩著自己的失望和憤怒“這不是我的祖國,不是不是”。詩人為處在水深火熱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對醜惡而腐朽的社會感到憤恨,然而他又對這一切無可奈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創作了《死水》一詩。 《死水》採用了象徵和反諷的藝術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表現了與這個黑暗政府勢不兩立的決心。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是對死水的總體印象,用“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來象徵軍閥統治的黑暗。第二節至第四節分別描寫了死水的醜惡狀況。第二節詩人用“銅”、“鐵罐”、“油膩”、“黴菌”來修飾“翡翠”、“桃花”、“羅綺”、“雲霞”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對現存社會“金玉其外,敗絮之中”的醜惡本質的反諷。這種表面繁華的外表只不過是“破銅爛鐵”生出了鏽漬,“剩菜殘羹”發生了黴變。第三節對死水進行了本質的揭露,所謂的“綠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爛發酵結出的惡果,讓人不得不對這個惡水橫流、花蚊猖獗、行將毀滅的“死水”產生厭惡和絕望之情。第四節詩人讓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聲”,可謂是絕妙的嘲弄。“一溝死水”本該死氣沉沉,而由死水養活的青蛙唱起了“鮮明”的讚歌,反動派的厚顏無恥的嘴臉躍然紙上。第五節詩人提出了對“死水”的毅然決絕的態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讓醜惡去開墾它”。詩人的言外之意是讓“這溝死水”盡情狂歡去吧,所謂“惡貫滿盈”,只會死路一條。其中隱含了詩人對未來朦朧的期望。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聞一多真是一團火。就在《死水》那首詩裡他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去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這不是惡之花的讚頌,而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裡才有希望。”(朱自清《聞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隱藏著光明,絕望中蘊蓄著希望。這就是聞一多愛國主義思想的辯證法,也是其愛國詩的力量之所在。 這首詩在藝術上採用了象徵的手法,對“惡”的歌詠,受到法國象徵派詩人波德來爾《惡之花》的影響。這首詩在藝術上最主要的成就還在於對於新格律體詩體的創造。在聞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後,針對五四白話新詩的過分直白和散漫無羈,主張“詩應該帶著鐐銬跳舞”,並具體提出了“三美”的主張,也就是“音樂美”,即音節的和諧;“繪畫美”,即辭藻的美;“建築美”,即形式的整飭。這首《死水》就是他的詩學主張的具體的實踐。《死水》是聞一多自認為“第一次在音節上最滿意試驗”的作品。全詩每一行均由一個“三字尺”和三個“二字尺”組成,三字尺在詩行中處於一個顫動的過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個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個音尺;隔行壓韻,最後都以雙音節詞收尾,讀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節奏感和韻律感很強。全詩共五節,每節四行,每一行都是九個字。漢字被稱為方塊字,每個字都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建築體。這樣每一行就形成了一個長方體;而四和長方體又構成了一個大的長方體;而全詩是五個大長方體,這就是構成了一個更大長方體。從整體外形上看,結構工整、章法整飾,節與節之間勻稱,行與行之間均齊。這樣的外形,與中國傳統的律詩非常相象。再說繪畫美。詩中“綠酒”、“白沫”、“翡翠”、“羅綺”等詞彙,錯彩鏤金,色彩斑斕,讓人產生一種眩目的視覺效果。而且作者還不滿足於此,他充分運用了詩歌的語言特性,不但寫了翡翠等靜止的意象,而且寫了青蛙的叫聲這樣的動的意象,動靜結合使意象相互反襯,產生張力,畫面更加活潑起來。這樣的“三美”手法的運用使《死水》形成了總體的整齊凝重的風格,作者的那種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人格特徵更是躍然紙上。 聞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實踐新詩格律的詩人,他的主張和實踐不但對匡正五四新詩的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國現代詩學和傳統詩學之間架起了通達的橋樑。而《死水》就是這橋樑上的典範性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