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2-08-01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吳海韻說歷史 2020-12-12

齊國會盟中原諸國,討伐楚國。討伐的理由,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國相管仲理直氣壯地說,“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這裡面涉及到兩個重要的人物。第一個“召康公”。“召康公”是誰?是和制禮作樂的周公旦一起輔佐周成王的太保召公奭。召公奭是什麼人?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姬姓,輔助武王伐紂。武王建立西周之後第二年就去世了,召公和周公一起輔佐年幼的周成王,周成王死後又輔佐周成王的兒子周康王,開創了西周“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回到剛才那句話,“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管仲這話裡的“先君太公”又是指誰?指的是姜子牙,就是呂尚。太公呂尚也是輔助武王伐紂,非常擅於用謀略。周成王時期其實周的統治非常不穩固。武王一死殷商的舊貴族、舊勢力紛紛叛亂。一個地區就是殷商舊都“殷”現在河南安陽這一片大邑商及王畿區。周武王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分封於“殷”以安撫殷民。但這樣肯定不能放心,所以又分封了自己的三個弟弟駐守在殷附近,就是《詩經》裡出現過的鄘、邶、衛三國。武王一死爆發了歷史著名的“三監之亂”,武庚還有、鄘、邶、衛三國都叛亂了。這個叛亂被周公平息下去。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儘管西周滅亡,王室東遷,但春秋時期的齊國仍然是西周齊國的延續,東周也是西周的延續。管仲把西周初年召康公對齊先君太公說過的話拿出來,相當於抬出祖宗遺訓。那麼這個遺訓說的是什麼?《左傳》裡的記載是,管仲對楚成王說,“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五侯九伯,汝實徵之,以夾輔周室。’”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九州的諸侯之長,天下的諸侯不管是誰不尊王室而作亂,你都可以討伐。

那麼齊國什麼要討伐楚國?就算有齊國有討伐的權力,但如果楚國規規矩矩齊國也沒有理由討伐楚國。表面上來說,管仲仍然是理直氣壯地給了楚成王一個理由,他是代替諸侯霸主齊桓公說的。“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西周的分封以王城為中心層層向外輻射,每五百里為一個區間,越遠的地方和周王室的關係就越遠,向周王室盡的義務就越少。

諸葛亮初見劉備的對話,1500年後《隆中對》歷史依據是什麼?

管仲說的“包茅”是一種茅草。周天王要這種茅草有什麼用?用來“縮酒”,就是過濾酒裡的渣子。天王行大祭之禮要用到酒,楚國不供包茅就沒有辦法濾酒以至於影響了大祭,所以寡人來討伐你。

這樣的故事說明什麼問題呢?理解了春秋霸主的作用,才能明白“霸業”的含義。這就是諸葛亮希望劉備做的事。晉文公也是和齊桓公一樣的霸主。所不同的是齊桓公是異姓諸侯、功臣之後;晉文公“姬”姓,是周王室的同姓諸侯,周的小宗。天王稱同姓諸侯為“伯”、異姓諸侯為“舅”,合稱“伯舅”。劉備的身份,諸葛亮說的在《隆中對》裡說的是“帝室之胄”。所以諸葛亮的意思是讓劉備效仿齊桓公和晉文公成就自己的霸業,扶助漢室帝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