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黃瓜可以掐尖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
  • 2021-11-15

大棚黃瓜可以掐尖嗎小周高等教育線上答疑 2016-08-30

大棚黃瓜可以掐尖,黃瓜長到5節時及時吊秧或插架,以後每2-3天繞秧或綁秧一次,並及時去除所有的側枝和卷鬚,瓜秧接近棚膜時掐尖或把尖扭一下。

一、 黃瓜概述

(一) 形態特徵

黃瓜根主要集中0-30釐米,主根深可達1米。好氣性強,抗寒、吸肥能力弱,栽培要淺,適於肥沃、疏鬆的土壤。根系形成層淺,易老化,苗期發生快,育苗時間不宜過長,定植要保護根系。

黃瓜的莖粗細、顏色深淺和莖上的刺的硬度是植株長勢強弱和產量高低的重要標誌,一般莖粗0。6-1。2釐米,節間5-9釐米為宜。

子葉貯藏和製造的養分是秧苗早期營養的主要來源,子葉還是判斷黃瓜生長環境優略的重要標誌,栽培時應保持子葉完好。真葉大、薄,蒸騰量大,缺水時易萎蔫。

雌雄同株異花,具有單行結實的特性。黃瓜在第一片真葉出現時就開始花芽分化,第一片真葉展開時生長點分化已分化到12節,9節內的葉腋均已花芽分化,但性型未定,第二片真葉展開時花芽分化已到12-16節,3-5節性型已經決定,第七片真葉展開時,第26節花芽已經分化,16節以內的花芽性型已經決定。因此苗期結束時植株中下部每個節位是雌花還是雄花就已經決定。雌雄花的多少與環境條件有直接關係,白天適溫,適當的降低夜溫,有利於雌花的形成。第一片真葉展開時,第二片真葉還未展開,夜溫12-14℃,第二片真葉展開時可降到10-12℃,有利於雌瓜的形成。1-5片真葉時,每天8小時光照有利於雌花形成,超過12小時雌花減少。含水量高有利於雌花形成,但過高易徒長,不利雌花形成。氮、磷一次性施入不利雌花形成,分期使用雌花多,如一次性施入雌雄比是1:91;三次施入雌雄比是1:65。適時用乙烯利或增瓜靈可減少雄花,用硝酸銀處理可減少雌花。

(二) 生育週期

1、發芽期

播種至第一片真葉出現,一般5-7天,此階段生長量小、速度緩慢,需較高的溫溼度和充足的光照,促進及早出苗,出苗整齊,防止徒長。

2、幼苗期

從第1真葉展開至第4-5片真葉展開,一般需要30天左右。此階段開始花芽分化,但生長中心仍為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管理目標為促控相結合,培育壯苗。

3、初花期(發棵伸蔓期)

從第4-5片真葉展開至第一個雌瓜坐瓜,大約需要20天左右,此時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生長中心逐步由營養生長轉換為生殖生長,應該促控結合,促坐瓜控徒長。

4、結瓜期

從第一個雌坐瓜至拉秧,,持續時間因栽培方式不同而不同。此階段植株生長速度減緩,以果實及花芽發育為中心。應供給充足的水肥,促進結瓜、防止早衰。

二、黃瓜的栽培技術

(一)露地黃瓜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應選擇產量高、抗病能力強、商品性好,適宜春露地栽培的品種,有津春4號、中農大11號、中農大12號、博美4號、德瑞特902、中農12號等;適合秋露地栽培的品種有津優3號、津研2號,唐山秋瓜等。

2、育苗

苗齡大約35天左右,壯苗標準:子葉完好,有3-5片真葉,節間較短,葉柄與主蔓的夾角45度,葉色深綠,葉片肥厚,莖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3、施肥做畦

整地、施肥腐熟的有機肥5立方米,過磷酸鈣25-30公斤或磷酸二銨10-15公斤。定植前翻耕作畦,畦寬1。2米,高15釐米以上,並地膜覆蓋。

4、定植

(1)定植期的確定

在確保定植後不受凍的前提下儘早定植,承德地區一般在4月末五月初定植。溫度指標要求:最低夜溫高於5℃,0-10釐米處土壤溫度高於12 ℃。秋露地黃瓜採用直播的方法。

(2)定植密度

4000-4500株/畝,大小行定植,小行距40釐米,大行距80釐米,株距25-30釐米,用暗水法定植。

(3)田間管理

A、插架 定植後及早插架,防風抽苗,插架可採用花架或人字形架,距離根部8-10釐米左右。

B、綁蔓 採用“8”字方法綁蔓,防治磨傷莖蔓和莖蔓下垂。每2~3節綁一次,應在下午進行,上午莖蔓易折斷,綁蔓的鬆緊度應抑強扶弱,對於生長勢強的植株適當綁得緊一點,並使生長點高矮一致。

C、整枝與掐尖 主蔓結瓜的應去掉所有的側枝,側蔓結瓜的在結瓜後留一至兩片葉掐尖,並打掉所有的卷鬚。當莖超過架頭時要及時掐尖,促進下部瓜的生長,也可以採取扭尖的方法抑制上部生長。

D、肥水管理 及時澆水與中耕,水量多少及次數依天氣、生育期而定。緩苗水在植後5~7天澆;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根瓜長10~12cm時澆催瓜水;結果期澆水每5~7天澆一次。追肥的原則是前輕後重、少量多次,催瓜肥在根瓜坐住後追施,盛瓜肥在根瓜採收後進行。提倡使用有機肥追肥。

(二)塑膠大棚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早春栽培的品種應選擇早熟、耐寒性強、果實發育快的品種,適宜品種有津優10號、博傑10號、德瑞特721、中農大21號、中農大22號、中農16號等。秋延後茬的品種應選擇抗病性強、結瓜集中的品種,適宜品種有農大23號、德瑞特166 、中農12號、津優1號、津優5號等。

2、育苗

早春茬育苗苗齡宜大,定植前充分低溫鍛鍊,用營養杯或紙袋育苗。秋延後茬可採用直播的方法。

3、定植前的準備

提早扣棚、烤地,定植前20~30天扣蓋棚膜,舊棚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磷酸三鈉或次氯酸鈉噴立柱和棚膜,也可用百菌清等煙劑進行燻蒸。化凍後及時翻耕土地並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高畦栽培並覆蓋地膜。

4、定植

在確保幼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儘早定植,棚內10釐米地溫大於12℃,最低夜溫不低於5℃。適度密植,每畝4000株左右,要適度淺栽。

5、定植後的管理

(1)溫度管理:早春栽培的黃瓜前期主要是保溫防寒,一般緩苗期前不放風加強夜間防寒,緩苗大約需要7天左右,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夜溫促進緩苗。緩苗後到根瓜坐瓜階段大約20天,要適當控制溫度,白天20~25℃,夜間12~16 ℃,防治徒長。盛果期要適當控溫白天25~30 ℃,夜間16~18 ℃。

(2)肥水管理及中耕:早春栽培地溫較低,定植水要適當的小,緩苗後澆緩苗水,澆水後進行中耕,並進行蹲苗。採收根瓜後進行澆水,以後每隔5天澆水一次,澆水最好在晴天早上進行,夏季暴雨忽晴後要澆一次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降低棚內空氣溼度。

定植至根瓜採收可追肥1-2次,結瓜盛期7-10天一次。磷酸二銨和硝酸銨交替使用,也可用衝施肥隨澆水衝施。

(3)吊蔓及整枝:黃瓜長到5節時及時吊秧或插架,以後每2-3天繞秧或綁秧一次,並及時去除所有的側枝和卷鬚,瓜秧接近棚膜時掐尖或把尖扭一下。及時打掉下部的病老葉。

(三)日光溫室冬春茬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黃瓜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植株長勢旺而不易徒長,分枝少,雌瓜節位低,節瓜效能好,瓜條大小適中,外觀和風味好,產量高,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津優35、津優38、中農16號、中農29號、中農大31號、中農大32號、德瑞特943 。

砧木應選擇親和力強,耐低溫,抗逆性強,生產出的黃瓜無異味,品質好。

2、育苗

育苗的時間安排(以黑子南瓜為例)

第1天 第4天 第12天 第22天 第35天

播黃瓜 播南瓜 嫁接 斷根 定植

3、定植前的準備

(1)覆蓋棚膜及棚室消毒,定植前一個月把棚膜覆蓋好,並進行棚室消毒,消毒可使用敵敵畏200毫升,加入硫磺1。5-2公斤,與鋸末混勻點燃,悶棚1-2天,可有效地殺死棚內的病蟲卵。對於根結線蟲較厲害的的棚室,還可以畝施石灰氮80公斤,充分混勻。

(2)整地與施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畝施充分腐熟好的有機肥10000公斤,深翻40釐米混勻。也可以連年施入發酵腐爛的碎草、麥秸、稻殼等有機物。最好的措施就是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既可有效提高地溫,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環境,又可減輕病害發生,改善產品品質,而且增產效果突出。

(3)做床與覆地膜:冬季溫室栽培黃瓜應起高床,並採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床寬1。2米,高15釐米左右,並採取地膜覆蓋。也可以先定植後覆膜。

(4)定植期的確定:冬春茬黃瓜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定植。

(5)定植方法、密度:每畝栽培3500株左右。定植苗要嚴格篩選,剔除病苗、弱苗及嫁接不合格的苗,按28-30釐米株距開好定植穴,將苗植入穴內,澆好水,然後覆地膜。

4、定植後的管理

(1)前期管理:從定植到瓜條開始採收,這段時間的管理稱為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中心是以促根控秧為主。這個時期的氣溫和光照雖已明顯降低,但還未到達最低點。要充分利用這個時期有利氣候條件,加強管理,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植株對低溫、弱光及特殊天氣的適應能力。前期管理的技術水平高低,對中後期的植株生長、抗病、耐寒能力以及產量有重要的影響。

澆好前三水:先要澆好定植水,防止土坨和周圍土壤分層,影響緩苗。在定植後10—15天,澆好緩苗水,這一水要澆足澆透,從畦中間的暗溝澆入,水位要頂到定植孔。根瓜採收後晴天上午澆第三水,也叫催瓜水。

促根控秧:定植後一週內為促進緩苗,白天25-32℃,夜間15-17℃。緩苗後要加大放風量,晴天中午最高不超過30℃,夜間15-12℃,早晨揭簾前維持在10℃即可,加大晝夜溫差,控制地上部的生長。若溫度管理偏高,植株長勢過旺,到最嚴寒的1、2月份抵禦低溫寒流的能力下降,同時葉片過大,地面嚴重遮陰,也會影響地溫的升高及根系的發育。

植株吊蔓與調整:當植株長到6-7片葉後開始甩蔓時,及時拉線吊蔓。隨著莖蔓的生長,莖蔓往吊繩上纏繞,以後每2-3天一次。

(2)中期管理:從根瓜採收至3月上旬的管理稱之為中期管理,這段時間在冬茬黃瓜生產中溫度最低,光照最弱的時候,是管理的難的時候,同時也是產量產值形成的高峰。

溫度管理:此時期溫度管理是核心,白天要儘可能延長光照時間,在不影響室內溫度的前提下草簾儘量早揭晚蓋,並實行四段變溫管理,上午8:00-13:00,溫度控制在25-32℃之間,超過32℃時開始放風。下午13:00-15:30光合能力明顯下降,溫度維持在20-30℃之間,蓋簾後室內氣溫下降平緩,前半夜溫度維持在20-15℃,後半夜12-10℃,即有利於養分輸送,又能抑制呼吸消耗。地溫應保持在15℃以上。進入2月中下旬,隨著氣溫的增高,日照時數的增長和光照強度的增加,植株製造的養分增多,夜間的溫度也應提高,前半夜22-16℃,後半夜15-12℃,有利於養分的輸送和瓜條生長。

溼度管理:由於冬季氣溫低,室內放風量小,極易形成高溼環境,發生各種病害,針對這一特點,應實行低溫、低溼的管理措施。白天空氣溼度控制在60-80%,夜間維持在85-90%之間,早晨葉片儘量不結水滴。應儘量減少澆水次數,不旱不澆水,水後要大放風,用藥時儘量選擇煙霧劑和粉塵。

追肥:隨著採瓜量的增加,及時補充養分。根據採收量和植株表現,確定追肥的品種和數量,一般在第四水開始隨水追肥,如果葉片、瓜條顏色較深,追肥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並注意鈣鎂和其他微量元素的補充。施用時先將肥料溶解隨水追肥。若植株顏色較淺,葉片較大,則以追磷鉀肥為主。追肥量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避免一次追肥量過大。3月份以後,可結合澆水追施稀糞和沼液沼渣,但要注意必須充分腐熟發酵。

(3)後期管理

落蔓摘葉:隨著植株的生長和瓜條的陸續採收,生長點接近屋面時要採取落蔓。方法是,在落蔓的上方把拴在鐵線上的塑膠繩解開,使黃瓜生長點下落至合適的高度後再重新拴好,落蔓前將下部的老葉、病葉及時摘掉,可減少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避免病害傳播。

加強水肥管理,延長採收期:進入4月以後,為防止植株衰老、脫肥,儘量延長採收期,此時應注意加強肥水的管理,一般5-7天澆一次水,7-10天追一次肥,並確保衝施肥的質量。若出現花打頂,呈萎縮狀時,可採取悶尖摘心,促生回頭瓜。為提高瓜條的商品率,應及時疏掉彎瓜、病瓜和多餘的小瓜。採收一定要及時,不可延遲採收而影響瓜條的商品率及總產量。

(4)特殊天氣的管理

在遇寒流、陰雪、連陰天的特殊惡劣天氣的情況下,要實施特殊的管理措施,以減少或避免災害性天氣給生產造成損失。

在強寒流到來時,嚴密防寒保溫,增加紙被,草簾等覆蓋物,室內採取臨時加溫,生火爐、點燈泡等措施。

下雪時要及時清掃,防止棚面積雪而增加骨架負荷過重導致溫室骨架倒塌。

連陰天時及早採收瓜條,減少瓜條對養分的消耗,在不明顯影響室內溫度下降的情況下,儘量揭開草簾爭取一定時間的散射光。天氣驟晴後進行葉面追肥,以迅速補充養分和增加棚內溼度,若葉片出現嚴重萎蔫時,可適當進行臨時回苫。

5、採收

黃瓜適於早採,單瓜重前期100-150克,中後期150-250克,尤其根瓜必須早採,使上部的瓜和蔓同時生長。前期連陰天應當及時早採,防治植株早衰或得病。

三、 黃瓜生理障礙

1、化瓜

花開花後當瓜長8~10cm左右時,瓜條不再伸長和膨大,且前端逐漸萎蔫、變黃,後整條瓜漸乾枯。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當,水肥供應不足;結瓜過多;採收不及時;植株長勢差;光照不足;溫度過低或過高等。

2、苦味瓜及其成因

主要是因為果實中苦味物質葫蘆素所致,造成苦味瓜的主要原因是偏施氮肥、澆水不足等。環境條件不適也可造成苦味瓜的形成,持續低溫、光照過弱、土壤質地差等。

3、畸形瓜

主要症狀有蜂腰瓜、尖嘴瓜、大肚瓜、彎瓜、僵瓜等。形成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當,如水肥管理不當造成植株長勢弱;乙烯利處理不恰當等;溫度過高、過低造成授粉受精不良;高溫乾旱、空氣乾燥也可形成畸形瓜。另外土壤缺B、K時可形成畸形瓜。

4、低溫障礙

症狀 黃瓜耐低溫能力較弱,連續低溫會引發出多種症狀:播種時地溫過低,種子發芽和出苗延遲造成黃弱苗、漚籽或發生猝倒病、根腐病等。有些出土幼苗子葉邊緣出現白邊,葉片變黃,根系不生長;地溫如果長時間低於12℃,根尖變黃或出現漚根、爛根現象,地上部開始變黃。定植後發生寒害或凍害後,出現葉色深綠,葉緣微外卷,大葉脈間出現黃白色斑,凍害加重後擴大而連片。或植株髮根緩慢,或不髮根,或者花芽不分化,整個植株生長瘦弱,出現花打頂,甚至葉片枯死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選用發芽快、出苗迅速、幼苗生長快的耐低溫品種。 (2)把浸泡後快發芽的種子置於0℃冷凍24~36小時後播種,可增強抗寒力。(3)避開寒冷時段育苗、定植。在棚裡生火爐或基加地熱線等提溫措施。(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 (5)在寒流侵襲之前噴植物抗寒劑,每畝100~200毫升10%寶力豐抗冷凍素400倍液或3。4%碧護可溼性粉劑7500倍液或或紅糖50克兌水一桶再加0。3%的磷酸二氫鉀噴施。(6)如氣溫過低已發生凍害,要採用緩慢升溫措施。如久陰晴天后用草簾遮光,使黃瓜的生理機能慢慢恢復,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5、缺素症

(1)缺鉀症:葉緣出現輕微黃花,接著葉緣枯死,隨著葉片生長葉向外側捲曲。防治方法是及時補施鉀肥,再補施鉀肥的同時應與補鐵同時進行。

(2)缺鎂症:黃瓜下部葉片葉脈間的葉肉逐漸失綠變黃,進一步發展,除了葉緣有一點綠色外都變黃,嚴重時上部葉片也從內側變黃。防治方法是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土壤呈酸性影響鈣鎂的吸收。缺鎂時可葉片噴施1%-2%的硫酸鎂等,注意補鎂的同時應結合補鉀補鋅。

(3)缺硼症:缺硼時生長點壞死,花器發育不完全,葉、莖、果停止生長,葉緣黃化,黃化部分較寬,果皮上有裂紋。防治措施增施廄肥,不要過多的施用石灰,合理澆水。及時補充硼肥,可使用螯合硼系列,避免單一施用硼砂類的肥而造成對土壤傷害

6、土壤鹽漬化障礙

症狀:日光溫室或大棚由於連年大量施入化肥,加上棚內高溫促進地表水分大量蒸發,造成土壤礦質營養隨水分上升累積於土壤表層,加上棚膜週年覆蓋,室內土壤不受雨水衝淋,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長期積累地表的鹽形成一層厚厚的綠苔。不僅影響根系生長和水分、養分的吸收,還會誘發缺素症,如缺鎂、缺鈣、缺硼等。植株矮小生長慢,根系不下扎而聚集在主根周圍,葉片小,葉色暗綠無光澤;開花結果少、瓜小、畸形瓜多、產量明顯下降,嚴重時瓜秧萎蔫。

防治方法:增施有機肥,深翻土壤,儘量不用或少用在土壤中易形成鹽類的化肥,如硫酸銨等。農閒時大量灌水壓鹽或是在夏季休閒期揭膜,讓雨水衝淋壓鹽。用黑籽南瓜嫁接黃瓜,提高耐鹽能力,減輕或避免鹽害;棚室內地膜覆蓋可明顯抑制地表蒸發,可起到一定的抑鹽作用。

四、黃瓜的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1、霜黴病

屬真菌性病害,其發病部位在黃瓜中上部葉片,在田間觀察時應掌握以下要點,每日上午8時左右,看葉背面是否有水浸狀、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黴層,若具備這三點可確診為霜黴病。適宜發病環境是溫度16℃~22 ℃,相對溼度在83%以上。該病病菌有兩怕,即怕乾燥、怕高溫。乾燥時病菌3~5天自然死亡。在棚內溼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把溫度控制到45℃2小時,在噴施適當的藥劑防治,很容易的控制此病。

藥劑防治:可選用安克、普力克、滅克、霜脲錳鋅、抑快淨、金雷多米爾和阿米西達。另外,在防治霜黴病時,要注意細菌性角斑病的同時發生,可以在防治霜黴病的藥劑中,加入防治細菌性角斑病的藥劑。

2、灰黴病

症狀:可為害瓜、葉片和莖蔓。為害瓜條多先侵染敗落的花,使花腐爛,長出淡灰褐色的黴層後,再進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迅速變軟,萎縮腐爛,其上密生灰白色黴層。葉片發病多為圓形、近圓形至不規則病斑,直徑20~50毫米,病斑邊緣明顯,表面呈淺紅褐色,生有少量灰黴。莖蔓受害引起區域性腐爛,嚴重時病莖折斷,整株死亡。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溫室內本病常在入冬後溼度大、放風不及時且溫度低時開始發生。溫度20℃左右,陰天光照不足,相對溼度在90%以上,結露時間長,是灰黴病發生蔓延的重要條件。若溫度高於30℃,相對溼度在90%以下,病害則停止蔓延。

藥劑防治:保護地內發病初期可選用10%的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次每畝250克,燻3~4小時。也可用50%撲海因可溼性粉1500倍液,或2。5%適樂適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利黴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達懸浮劑1500倍液。每6-7天用藥一次,連續防治3-4次,要求藥要噴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時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或25%適樂時可溼性粉劑200-300倍液沾花或噴花效果明顯。

3、白粉病

症狀

先在下部葉片正面或背面長出小圓形白粉狀黴斑,逐漸擴大,厚密,不久連成一片。發病後期整個葉片佈滿白粉,後變灰白色,最後葉片呈黃褐色乾枯。莖和葉柄上也產生與葉片類似病斑,密生白粉黴斑。在秋天,有時在病班上產生黃褐色小粒點,後變黑色。此病在葉片佈滿白粉,發病初期黴層下部表皮仍保持綠色,與其它葉部病害容易區別。此病的適宜溫度條件是20~25℃, 適宜相對溼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對溫、溼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熱、不幹不溼。幼嫩、徒長的植株易感此病

防治方法

白粉菌對“硫”特別敏感,在定植前按每畝用硫磺粉1。8公斤加鋸末或其他助燃劑點燃燻蒸,密閉燻悶一晝夜,可殺死白粉菌,隔3天再燻悶一次,然後播種或定植。在黃瓜生長期間,硫磺粉可減量一半,時間減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燻閃一次,效果良好。

當田間發生中心病株時,要及時噴藥防治,可選用20%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克寧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等,每隔5~7天噴一次,並農藥的交替使用。在噴藥時,不要忽略對地面的噴撒。

4、病毒病

症狀

黃瓜病毒病主要危害葉和瓜。苗期、成株期均能發生。幼苗期發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濃綠與淡綠相間呈花葉狀。成株期發病植株矮小,節間短而粗,葉片明顯皺縮增厚,新葉呈黃綠相間花葉,病葉嚴重時反捲,病株下部老葉逐漸枯黃。瓜條發病後停止生長,表面呈深淺綠相間的花斑。嚴重時瓜表面凹凸不平或畸形,發病重的植株,節間縮短,簇生小葉,不結瓜,導致萎縮枯死。主要靠蚜蟲、飛蝨、田間操作傳播。在高溫、乾旱、日照強的條件下發病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蚜蟲多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育苗時用遮陽網降溫、遮光,遠離帶病作物。移栽後立即用“天達2116”10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噴霧和灌根,促苗防病。

發病初期可用20%毒剋星500倍液或20%病毒A500液噴霧,每7天一次。

5、細菌角斑病

症狀

幼苗期子葉上產生圓形或卵圓形水浸狀病斑稍凹陷,後變褐色於枯。成株期葉片上初生針頭大小水浸狀斑點,病斑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溼度大時,葉背面病斑上產生乳白色黏液,幹後形成一層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狀物,病斑後期質脆,易穿孔。莖、葉柄及幼瓜條上病斑水浸狀,近圓形至橢圓形,後呈淡灰色,病斑常開裂,潮溼時瓜條上病部溢位菌膿,病斑向瓜條內部擴充套件,沿維管束的果肉變色,一直延伸到種子,引起種子帶菌。病瓜後期腐爛,有臭味,幼瓜被害後常腐爛、早落。土壤中的病菌透過灌水、風雨、氣流、昆蟲及農事作業在田間傳播蔓延。病菌由氣孔、傷口、水孔侵入寄主。發病的適宜溫度18一26℃,相對溼度75%以上,溼度愈大,病害愈重,暴風雨過後病害易流行。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重茬,氮肥過多,鉀肥不足,種植過密的地塊,病害均較重。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新植黴素5 000倍液,或3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刑)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以上藥劑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銅製劑使用過多易引起藥害,一般不超過3次。噴藥須仔細周到地噴到葉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6、根結線蟲

症狀:

主要為害根部。根受害後發育不良,側根多,並在根端部形成球形或圓錐形大小不等的瘤狀物,有時串生,初為白色、質軟,後變為褐色至暗褐色,表面有時龜裂。被害株地上部分發育不良,葉色黃,天早時萎蔫枯死,易誤認為是枯萎病株。根結線蟲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5~30℃,27℃時繁殖一代需25-30天,幼蟲在10℃時停止活動,55 ℃經10分鐘死亡。線蟲多在20釐米深土層內活動,以3-10釐米土層內最多。線蟲靠土壤、病苗、灌溉水、農事作業等傳播蔓延。地勢高、土壤疏鬆、鹽分低的條件下宜於線蟲活動,有利於發病,沙土地、重茬地發病重。在無寄主的條件下,線蟲在土中可存活1年。

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種植前結合深翻畝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用1。8%蟲蟎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兌水6升消毒,或每畝用米樂爾3%顆粒劑4-6千克,拌幹細土50千克撒施;生長期再用1。8%蟲蟎克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1~2次,間隔10-15天。收穫後田間徹底清除病殘株,集中燒燬或深埋可用以漚肥。另外畝施用兩噸沼渣可有效地防治根結線蟲。有條件的地方在蔬菜採收結束後可種一茬水稻效果更好。

7、白粉蝨

白粉蝨食性很雜,可危害多種蔬菜。主要以若蟲為害,集中在黃瓜葉背面吸取汁液,造成葉片褪色、變黃、萎蔫,嚴重時植株枯死。為害時還分泌密露,汙染葉片,引起黴菌感染,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

儘量避免混栽,特別是黃瓜、西紅柿、菜豆不能混栽。調整生產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頭茬安排芹菜、甜椒等白粉蝨為害輕的蔬菜,下茬再種黃瓜、番茄。

老齡若蟲多分佈於下部葉片,摘除老葉並燒燬。在溫室設定黃板可有效地防治白粉蝨。

用揹負式機動發煙器把1%溴氰菊酯或2。5%戊菊酯(殺滅菊酯)油劑霧化成霧滴,懸浮在空氣中殺滅成蟲效果很好。

可用25%噻嗪酮(撲蝨靈)可溼性粉劑或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隔6~7天1次,連續防治3次。還可用煙霧劑進行燻蒸,連續2-3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