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張謇的簡介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8

歷史名人張謇的簡介是什麼?手機使用者43502 推薦於2019-09-13

張謇(1853-1926),小名長泰,字季直,號嗇庵,海門常樂鎮人。從小天資過人,13歲時能讀《禮記》、《春秋》、《左傳》,並能作“八韻詩”和八股文。一次,塾師宋蓬山舉“人騎白馬門前去”囑對, 張謇應以“我踏金鱉海上來”。清同治七年(1868),開始入科舉考場。按舊規,家庭三代無人入學為生員者,稱為“冷籍”,子弟應試往往受到多方刁難和勒索。為使張謇順利應試,經人介紹, 冒充如皋人張駒之孫張育才去應試,中秀才。但冒籍應試是非法的,如被揭發,不僅秀才被斥革,還可能受到囹圄之災。因如皋張姓乘機向其父張彭年大肆敲詐勒索不成,予以告發,被如皋縣當局關押3個月後才釋放回海門。其時家庭經濟發生困難,幾乎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經海門師山書院院長王崧畦、海門訓導趙菊泉、通州知州孫雲錦等人的鼎力相助,於同治十二年,經禮部核准“改籍歸宗”。

同治十三年,21歲的張謇開始遊幕生涯。同年夏,任江寧發審局書記,結識許多名士,擴大社交範圍和知識面,增強個人涵養。農曆臘月下旬,回裡省親。光緒元年(1875),張謇經孫雲錦介紹入駐浦口的慶軍統領吳長慶幕任機要文書。後隨軍去山東登州,駐防渤海灣。光緒八年隨吳長慶軍去朝鮮協助“理畫前敵軍事”。光緒十年夏回鄉,光緒十一年春,考中第二名舉人,時年32歲。光緒十三年,調任開封知府幕僚。8月,鄭州附近黃河決口,奉命親赴現場查勘。並應河南巡撫之邀,代為擬訂治河方案。是年底回鄉,致力於教書與著述。先後應聘主持江蘇贛榆選青書院併兼修縣誌。同年,應太倉知州邀請,商討太倉州志體例。光緒十七年參與修東臺縣誌。光緒十九年,主持崇明贏州書院。在此期間,他曾先後4次參加部會試不第。光緒二十年,清廷因慈禧60壽辰,舉行恩科會試,他遵父命赴京應試。二月下旬,禮部會試取中第60名貢生;三月複試又取一等第十名;四月二十二日殿試,中一甲一名狀元。授六品翰林院修撰,時年42歲。

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簽訂《馬關條約》。他見權臣當道,國事日非,便請假回鄉,開始尋找救國之路。他認為中國之弱在於貧,救貧之法在於實業和教育,“以實業與教育迭相之用”。 光緒二十一年三月,時任兩江總督的張之洞授意張謇在通州興辦紗廠,張謇慨然應允。 經他積極籌備,至光緒二十五年四月,一座擁有2。04萬紗錠的大生紗廠(後稱為大生一廠),在南通唐閘建成投產,並年年盈利。光緒二十八年,紗廠紗綻增至4。08萬枚。光緒三十年,在崇明外沙(今啟東市境內)創辦大生分廠(後稱二廠),光緒三十三年投產,紗綻2。6萬枚。

光緒二十六年,在大生紗廠投產後,張謇開始在通海沿海籌建墾牧公司。次年,通海墾牧公司成立,至光緒三十三年,共圍墾沿海灘地近10萬畝,其中可耕地2萬多畝,至民國12年(1923),可耕地9萬多畝,張謇的實業活動擴充套件到一個新的領域。

是年,張謇在呂四(今屬啟東市)創辦同仁泰鹽業公司,以改革鹽業生產方法,同時為墾荒植棉創造條件。清末民初,又在包場鎮創辦大有晉鹽業股份公司,佔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其中房屋60間,面積l200多平方米,公司前有鹽場廣場,故有鹽包場之稱。

為適應工商業發展和大生各企業運輸方面的需要,張賽開始籌建交通運輸企業。在20世紀初的10餘年間,陸續創辦大達內河輪船公司、大生輪船公司、天生港和上海大達輪步公司、達通航業轉運公司、大中通運公行以及澤生水利船閘公司等交通運輸企業。

光緒二十九年,張謇還在唐閘籌辦大生系統的機械製造業,先建冶廠,後建資生鐵廠,方便了大生企業的機械維修,還仿造軋花車、織布機、開棉機和內河小輪船,裝備了大生棉紡織企業和內河航運企業。此外,還有廣生油廠、大興麵廠(後稱復新麵粉公司)、阜生蠶桑染織公司、翰墨林印書局、耀徐玻璃廠、頤生罐頭公司、頤生釀造公司、大隆皂廠、懋生房地產公司、 大昌紙廠、大聰電話公司等20多個企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