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羌校尉的級別和地位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12

護羌校尉的級別和地位萌小殤9318 2016-06-01

護羌校尉為履行職責需要相應級秩,但以往研究多泛泛而論。筆者以為在邊地複雜的行政運作和軍事排程等級結構中,透過比較可以較準確認識護羌校尉官署組織的級別和地位。 《續漢書·百官志五》載:“護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同秩類似的官職還有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西域都護加官,宣帝地節二年初置,以騎都尉、諫大夫使護西域三十六國,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馬、候、千人各二人。”《後漢書·匈奴傳》中有提到西域都護但未說明品秩。《漢官儀》說西域都護“秩二千石”,按西域都護初設為騎都尉、諫大夫的加官,騎都尉為“比二千石”;上述同類官職均為“比二千石”,因此《漢官儀》可能有誤。護烏桓校尉在《後漢書·烏桓傳》中載:武帝“始置護烏桓校尉,秩二千石”,但《續漢書·百官志五》和《漢官儀》均記“秩比二千石”,綜合判斷也應是“比二千石”。

這四項官職性質都是邊疆民族事務管理機構,均持節。但西域都護、使匈奴中郎將在任務上似乎更艱鉅,朝廷對西域、匈奴似乎也更為重視,都為之配備了副職“副校尉”,而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都沒有副職。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西域都護“有副校尉”,這是由漢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都護副職,非都護自聘的幕僚。權力很大,有時能發揮重大作用。元帝建昭三年(前36),陳湯以副校尉與都護甘延壽出使西域,審度時宜,不顧延壽反對,矯制發兵攻殺在西域暴虐跋扈的匈奴郅支單于,著於史書。殤帝延平元年(106),梁懂任西域副校尉,也是力挽狂瀾建大功。安帝元初六年(119)以後,不再設都護,但在敦煌置副校尉領護西域。使匈奴中郎將也有副校尉或副中郎將,在《後漢書·南匈奴傳》中見有副校尉王鬱、副中郎將龐雄。

設定時間最早的是護烏桓校尉,設於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它為後來設定的類似機構提供了範本。具有護羌校尉性質的官職可能在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就出現,正式設定在宣帝神爵二年(前60)。西域都護設定也在神爵二年(前60)。但地節二年(前68)已始護南道,而官職名稱中真正有“都”字則應該在神爵二年。《漢書·宣帝紀》:“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將人眾萬餘來降。使都護西域騎都尉鄭吉迎日逐、破車師,皆封列侯。”使匈奴中郎將正式設於東漢光武建武二十六年(50)。當然在正式設定前也有一段從武帝天漢元年(前100)起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的發展歷史。

《漢書·段會宗傳》載:“竟寧中,以杜陵令五府舉為西域都護、騎都尉光祿大夫,西域敬其威信。三歲,更盡還,拜為沛郡太守。”護羌校尉辛臨眾也是丞相、御史、車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等五府薦舉。“後臨眾病免,五府復舉湯。”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比較重要,頗受政府重視的職務。 護羌校尉與護羌校尉同秩的官吏還有中郎將、騎都尉、中央軍各校尉、地方的郡都尉、部都尉、屬國都尉。但通常他們均不持節。地方郡守秩二千石,比護羌校尉稍高。但總體上看,太守、校尉、都尉基本上算是同秩,在漢人的履歷中相互之間的調動視為平級的、正常的調動,不算貶職。據《漢書·劉歆傳》載,劉歆歷三郡守(河內、五原、涿郡)之後,復為安定屬國都尉,當時來說很尋常。東漢許多護羌校尉都是由邊郡郡守直接調任,如傅育由武威太守,張紆由隴西太守,鄧訓由張掖太守,聶尚由蜀郡太守,史充由漢陽太守,侯霸由金城太守調任。據《後漢書·獻帝紀》載建安五年詔令:“詔三公舉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國守相各一人。皆上封事,靡有所諱。”這裡的“校尉”包括各種稱號的校尉。這個次序的排列反映了校尉的地位,其級別雖與郡國守相相同或稍低,排列卻僅次於九卿而位於守相前面。護羌校尉持節,權重尊崇。初置時,持節反映任務的臨時性,後來更突出軍事鬥爭中的權變功能,能調動指揮邊郡太守、都尉和屯兵戍卒,是方面長官,主持對羌軍務。

護羌校尉的級別和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