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之獨唱,無韻之離騷"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10-11

"史家之獨唱,無韻之離騷"是什麼意思風sir2021 2008-03-25

這是魯迅對司馬遷《史記》的評價,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書寫了高潔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開創了中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從此出現了騷體詩,即以《離騷》為代表。屈原是楚國人,故也稱這種詩體為“楚辭”,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這樣一種帶韻腳的詩體。

而司馬遷的《史記》是以記錄史實為根本,加之他寫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不僅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有力依據,同時也在文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對於後代文學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所以魯迅說它是沒有韻的離騷,可見把《史記》提到了一個相當的高的地位。

"史家之獨唱,無韻之離騷"是什麼意思嚇我兩跳 2008-03-25

樓上的哥們們都說的是這句話的來歷和歷史意思

超級小白的通俗話說就是讚揚史記是歷史中的絕唱 也就是絕無僅有的。

無韻之離騷就是說是史記就是沒有韻律的離騷

要知道屈原大哥的離騷可是很NB的。。

"史家之獨唱,無韻之離騷"是什麼意思jane03allen 2008-04-0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評價《史記》的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史家之獨唱,無韻之離騷"是什麼意思蕭蕭1102 2008-04-05

關於《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但一般認為離騷: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離騷’,舊解釋為遭憂,也有解作離愁的;近人或解釋為牢騷。作者在前半篇中,反覆傾訴其對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又透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離騷>>:<楚辭>篇名。戰國楚人屈原作。‘離騷’,舊解釋為遭憂,也有解作離愁的;近人或解釋為牢騷。作者在前半篇中,反覆傾訴其對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後半篇又透過神遊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離騷》是屈原自敘平生的長篇抒情詩。它的名稱有雙重涵義:從音樂方面來說,《離騷》,可能是楚國普遍流行的一種歌曲的名稱。遊國恩曰:“《楚辭·大招》有‘伏羲駕辯,楚勞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駕辯、勞商,皆曲名也。’‘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或即同實而異名。西漢末年,賦家揚雄曾仿屈原的《九章》,自《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為疊韻字,韋昭解為‘牢騷’,後人常說發洩不平之氣為‘發牢騷’,大概是從這裡來的。”(《楚辭論文集》)這一論證是確切的。屈原的創作是從楚國的民間文學汲取豐富的泉源,既然他的作品內容,“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黃伯思《翼騷序》),那末作品的名稱襲用民間歌曲的舊題,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然,這一句詞並非有聲無義。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引劉安的話,說:“《離騷》者,猶‘離憂’也。”《離騷》就是“離憂”,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勞商”“牢愁”和“牢騷”,都是一聲之轉的同義詞,同樣是表示一種抑鬱不平的情感。《史記》本傳說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足見標題是決定於作品的內容,而標題的音樂意義和作品的內容是統一的。“離憂”“離騷”以及“勞商”“牢愁”“牢騷”,都是雙聲或疊韻字所組成的聯綿詞,只是一個完整的意義。班固《贊騷序》說:“離,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王逸《楚辭章句》說:“離,別也;騷,愁也。”顯然,他們都是在替司馬遷“‘離騷’者,猶‘離憂’也”這句話做註腳,但卻誤會了司馬遷的原意。又,項安世《項氏家說》說:“‘楚語’:‘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韋昭曰:‘騷,愁也;離,畔也。’蓋楚人之語,自古如此。屈原《離騷》必是以離畔為愁而賦之。”也是把“離”和“騷”分成兩個字來講。把兩個字義湊成一個詞義,以致理解不同,紛歧百出,都是由於不明詞性的緣故。

本篇原名《離騷》,到了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卻稱之為《離騷經》。他的解釋是:“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這話的牽強附會,無待辨明。“經”,當然是經典的意思。《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把《離騷》下面加上一個“經”字,正如洪興祖所說,“古人引《離騷》未有言經者,蓋後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楚辭補註》)又,本篇也有人簡稱之為《騷》,如劉勰的《文心雕龍》就以《辨騷》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後來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稱之為“騷體”。這也是原於王逸,因為他在《楚辭章句》裡,把凡是他認為是屈原的作品概題為《離騷》,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題為《續離騷》。如《九歌》,題作《離騷·九歌》,《九辯》,題作《續離騷·九辯》。這些名稱,雖然相沿已久,但並不合邏輯。複次,本篇也有人稱為《離騷賦》。這起源於漢朝,因為“漢賦”的表現形式是從“楚辭”演化而來,所以漢朝人的眼光裡,屈原的作品無一不屬於“賦”的範疇。司馬遷說屈原“乃作《懷沙》之賦”(本傳),班固《漢書·藝文志》著錄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則更進一步都稱之為“賦”。其實,“賦”到漢朝才成為文學形式上一種專門體制。稱屈原作品為“賦”,由於受了漢朝人對“辭”“賦”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響,是不恰當的。

關於本篇的寫作時代,過去和現在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據《史記》本傳記載,是敘述在上官大夫奪稿,“(懷)王怒而疏屈平”之後。但這並不等於說,就是這一年的事;而只是說,《離騷》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後的作品。這裡所指的時間是廣泛的。但《離騷》作於楚懷王的時代,這一點完全可以肯定。究竟是哪一年呢?遠在二千年前的司馬遷已經感到文獻不足徵的困難,而無法作出絕對的論斷。當然,今天更不能加以主觀的臆測。可是,在司馬遷的提示下,如果作進一步的探討,多少還可以尋找出一點關於這一問題的訊息。我以為《離騷》既然是一篇抒情詩,而它的具體內容又屬於自敘傳的性質,則作品本身有關客觀事件的敘述,個人遭遇的因由,情感上所表現的憂憤之深廣,創作上所表現的氣魄之雄偉,這一切,都透露了它自身產生的時期:既不可能是少時的作品,也不會是晚年的創制,最適合的那只有是四十左右的中年時期。篇中關於年齡的敘述,處處都證實了這點。我們試把篇首“恐美人之遲暮”,篇中“老冉冉其將至兮”,篇末“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其猶未央”等句綜合起來,互相印證,就不難得出一個整體的理解:假如是三十以下的少年人,無論怎樣多愁善感,也不會說出這樣老聲老氣的話;但要把它作為五十以上的人的語氣也不妥貼,因為那就談不上“時亦其猶未央”了。屈原四十左右正是楚懷王的末期,當時楚國屢次兵敗地削,懷王主張不定,楚國政府內部親秦派和抗秦派之間的鬥爭非常劇烈。尋繹《離騷》文義和上述的時代背景,是完全吻合的。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但一般認為離騷: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參考資料: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27。shtml

回答者:BY流星暗夜月刃 - 江湖新秀 四級 5-12 13:50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史家之獨唱,無韻之離騷"是什麼意思siqitutu 2008-03-25

簡言之

史家之獨唱

說明了史記在中國史學上的崇高地位

無韻之離騷

體現了史記的文學貢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