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的“有漏道”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曲藝
  • 2022-12-13

佛經中的“有漏道”是什麼?世紀網路17 2022-08-01

在漢語語境中,“漏”是一個偏於負面的詞,屋漏、洩漏、漏洞。。。那麼,在佛經裡的“有漏道”也是一個負面的狀態嗎?

根據我多年的遊歷和思考,認為這個“有漏”的翻譯不能完全反映佛經原典的真正含義。

鳩摩羅什說過,譯經就是像把飯菜嚼過一次以後,再給別人吃,不僅僅味道沒有了,營養也流失了很多。

一、“有漏”的本義不是“洩漏”的漏,而是“流注相續”。

《俱舍論》二十曰:

這裡面的問題是:既然“流注相續”,有流出也有注入,如何能翻譯為“漏”?

要知道在漢語中的“漏”是單向的,而且是貶義的。而“流注相續”則代表“生生不息”。。。《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在漢語語境裡,這當然不是“漏”,更不是貶義的。

二、譯本中認為“流注相續”必然產生“煩惱”的錯誤。

《俱舍論》卷二十、《大乘義章》卷五本:

“漏,為漏洩之意,乃煩惱之異名。貪、嗔等煩惱,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門漏洩不止,故稱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煩惱能令人落入於三惡道,故稱漏。因之稱有煩惱之法為有漏;稱離煩惱垢染之清淨法為無漏,如涅槃、菩提,與一切能斷除三界煩惱之法,均屬無漏。”

我認為,原典並不認為“流注相續”這個行為會產生“煩惱”,“煩惱”來源於本心。由於流出注入必然不對等,而如果本心關注於這個“不相等”,便是“煩惱”,如果本心不以為意,煩惱何來?

“心無染著,欲界是仙都;心有掛牽,樂境成苦海。”“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飛。”——《菜根譚》

三、以貶義的“有漏”來概括善道之人天道的謬誤。

對照上下兩段可以知道,人們因為“緣起“而入“人天道”,修五波羅蜜可得“人天勝妙果報”。如果從眾生的角度來看,必然是善行之道。而即使從解脫道的角度考慮,“緣起性空”之下,不會何來“褒貶”的世間觀念?

《菜根譚》:“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譯本中只見“漏出”,而不見“注入”,只見煩惱,而不見功德。大約是嚮往解脫道的出家人,但身出家易,心解脫難。未能斷惑,便將自己所向往之“解脫道”視為“更優”。

故佛曰:不可說,一說便錯。

修人天善果於社會而言,是不斷的創造正能量,於佛法而言是積攢善業功德。因此佛說, 人身是最為難得的珍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