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1-09-30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網友a923c4 2019-05-07

被貶官員流放寧古塔,因為此地條件艱苦又為邊疆既可懲罰被貶之人,又可利用被貶之人。

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寧古塔地區非常遼闊,即圖門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近日本海,都是寧古塔地區。

寧古塔常年冰封,天氣惡劣無比,交通極為不便,莊稼五穀在此根本無法生長,為滿民所避居之地。

從環境來看確實是個流放罪犯懲罰的好地方。然而,更重要的是來這的罪犯基本上是有去無回,清代發配寧古塔基本上等同於死刑。其中原因有三:

一、因為這裡四周沒有人煙,極少有人居住,加上風雪天氣惡劣,很容易被凍死,來到寧古塔後,犯人們大多數當牛做馬,淪為當地官員和貴族的家奴。

二、流放犯人就一定要讓他們受到折磨,要讓他們煎熬痛苦,在背井離鄉還被迫為奴,時時面對主人打罵的情境下,罪犯們經常要忍受身心煎熬和痛苦。

三、被流放的犯人中很多都是有知識的人,他們來到寧古塔可以開闢荒地種糧,不僅如此,他們也帶來了中原地區的耕種紡織技術和醫學技術,且寧古塔位於邊境地區,需要人來駐守建設。

但派來此處的官兵屬於清白之身不能不允許他們回家,但犯人們不一樣,他們被流放後極少有被赦免的,因此留他們是最明智的選擇。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

擴充套件資料:

流放又稱流徙,簡稱流,這是一種古老的刑法。它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上古。但流放真正成為一種常刑,是在隋唐以後。清代,流刑是五大主刑之一,五刑從輕到重,分別是笞、杖、徒、流、死。也就是說,流刑是僅次於死刑的嚴重懲罰。

清代對流刑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政府先後制定了《三流道里表》《五軍道里表》等法律文書。流放的遠近,之前分3個等級,後來增加為4個等級,即2000裡(附近)、2500裡(近邊)、3000裡(邊遠)、4000裡(極邊和煙瘴)。

就像唐代喜歡把犯人流放到炎熱的嶺南一樣,有清一代,喜歡把犯人流放到寒冷的東北。東北是滿清的所謂龍興之地,是這個少數民族大一統政權最穩定的後方根據地。

清初,南方的反清運動如同星星之火,以臺灣為基地的鄭氏不時襲擾東南,西南先有流亡的永曆政權,後有興兵造反的吳三桂。對清廷來說,安置流人的不二選擇就是他們的老家東北。

清代的寧古塔,既指軍政合一的行政單位寧古塔將軍,又指寧古塔將軍駐地。這一駐地,最初在今天的海林舊街,稱為寧古塔舊城;後來移駐到今天的寧安縣城,稱為寧古塔新城。今天的海林和寧安各有44萬人口,均已撤縣建市,著名的鏡泊湖景區即在寧安。

但在300多年前的清朝初年,這裡卻是與世隔絕的蠻荒之地。方拱乾感嘆,“寧古塔,不知何方輿,歷代不知何所屬。數千裡內外,無寸碣可稽,無故老可問”。

從北京到寧古塔,距離已達到流放的最高標準,即稱為煙瘴的4000裡,費時需四五個月,不少人根本沒走到寧古塔就已倒在險惡的路途上。康熙初年,朝廷終於良心發現,規定流徙寧古塔的犯人不得於冬月至次年七月的寒冷季節上路,以免犯人因衣衫單薄,凍死於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寧古塔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一個人的寧古塔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袖籽歌 推薦於2019-08-03

1、因為寧古塔在東北邊陲,常年冰封,環境嚴酷,人跡罕至,同時它也是滿人發源的地方,清廷重兵駐紮於此,流放者作為有罪之人,自然要去如此環境艱苦的地方。現在是黑龍江省寧安縣。

2、寧古塔(滿語:ningguta)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後來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

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許許多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寧古塔”三個再平靜不過的字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

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與這裡產生終身性的聯結,而到了這裡,財產、功名、榮譽、學識,乃至整個身家性命都會墮入漆黑的深淵,幾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來。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背景:

寧古塔有新舊兩城,相距25千米。舊城位於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為黑龍江省海林市長汀鎮舊古城村。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康熙五年(1666)遷建新城於今黑龍江省寧安市城地。

其地原為渤海故壤、上京龍泉府故址,距今縣城35千米(今寧安東京城)。順治十年(1653)設昂邦章京(意為總管)鎮守,長期為清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每年六月,派出官員至黑龍江下游普祿鄉,收受庫頁島(今薩哈林島)居民貢貂。

參考連結:寧古塔_百度百科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智心女人 推薦於2019-10-27

是因為著名的流放地寧古塔在東北邊陲,常年冰封,環境嚴酷,人跡罕至,同時它也是滿人發源的地方,清廷重兵駐紮於此,流放者作為有罪之人,自然要去如此環境艱苦的地方。

清代被稱為“寧古塔”的所在地,是現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在1658年(順治十五年)6月14日 清廷規定挾仇誣告者流放寧古塔。

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地名由來傳說不一,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

寧古塔轄界在順治年間十分廣大,盛京以北、以東皆歸其統。隨著設廳,疆土逐漸減少。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黑龍江省東部的海林縣,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寧古塔所在地。被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

擴充套件資料:

名字的由來

寧古塔為古地名,約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地區,地靠日本海,舊屬。

吉林管轄。滿語數之六為寧古(ninggun),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

寧古塔最早見於文獻是《清太祖實錄》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明代最後一任兵部尚書張縉彥1661年被流放寧古塔,在《寧古塔山水記》的《寧古臺》一文中說。

“寧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則曰臺,塔與臺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臺,故名。”此山至今還在海浪河南岸,寧古塔舊城以東二里,仍名寧古臺,5年後張縉彥到了寧古塔新城,於1670年死於新城牡丹江邊。

寧古塔流人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在《寧古塔紀略》中說:“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另一流人楊越之子楊賓兩次來寧古塔探親,他在《柳邊紀略》中說:“寧古塔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寧古塔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正康三年 推薦於2017-09-02

1、因為寧古塔在東北邊陲,常年冰封,環境嚴酷,人跡罕至,同時它也是滿人發源的地方,清廷重兵駐紮於此,流放者作為有罪之人,自然要去如此環境艱苦的地方。現在是黑龍江省寧安縣。

2、寧古塔(滿語:ningguta)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後來寧古塔將軍移駐吉林烏拉(今吉林市)。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

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許許多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寧古塔”三個再平靜不過的字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與這裡產生終身性的聯結,而到了這裡,財產、功名、榮譽、學識,乃至整個身家性命都會墮入漆黑的深淵,幾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來。金鑾殿離這裡很遠又很近,因此這三個字常常悄悄地潛入高枕錦衾間的惡夢,把那麼多的人嚇出一身身冷汗。有一本叫做《研堂見聞雜記》的書上寫道,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當時另有一個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陽堡,也是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地名,但與寧古塔一比,尚陽堡還有房子可住,還能活得下來,簡直好到天上去了。

清朝官員被貶為什麼流放寧古塔?hsy_5501 2006-04-29

寧古塔

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相傳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今為黑龍江省寧安縣治所在地。 在清代,這是一個著名的流放地,

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許許多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寧古塔”三個再平靜不過的字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與這裡產生終身性的聯結,而到了這裡,財產、功名、榮譽、學識,乃至整個身家性命都會墮入漆黑的深淵,幾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來。金鑾殿離這裡很遠又很近,因此這三個字常常悄悄地潛入高枕錦衾間的惡夢,把那麼多的人嚇出一身身冷汗。有一本叫做《研堂見聞雜記》的書上寫道,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來的不多。當時另有一個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陽堡,也是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地名,但與寧古塔一比,尚陽堡還有房子可住,還能活得下來,簡直好到天上去了。

中國古代列朝對犯人的懲罰,條例繁雜,但粗粗說來無外乎打、殺、流放三種。

打是輕刑,殺是極刑,流放不輕不重嵌在中間。

比起種種酷刑,流放確實成了一種極為仁厚的懲罰,但實際上對承受者來說,殺起來再慢也總不會拖延太久,而流放卻是一種長時間的可怖折磨。而且一人犯罪,往往牽連親友數百人,浩浩蕩蕩押往寧古塔。到了那裡,連孩子都成了奴隸,那種非人的生活實在能把人摧殘成行屍走肉。

清朝皇帝還很喜歡搞文字獄,這是握權者最樂於對付知識階層的手段。只消深文周納、上綱上線,幾乎無需動用國力,就能消除異己文人,使耳根清淨,何樂而不為?於已定罪的文人也不能都殺,否則落得個殘害文化的罵名,於是不知有多少所謂“犯人”的文人的判決書上寫上了“流放寧古塔”。

他們當中有抗清名將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文人金聖嘆家屬;著名詩人吳兆騫;思想家呂留良家屬等等。他們的到來,傳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兩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溝通。流民的湧入改變了當地以漁獵為生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們種植稷、麥、粟、菸葉,採集人參和蜂蜜,使農業耕作得到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