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中的荒雞是指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2-09-11

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中的荒雞是指什麼空嗟覆鼎 2021-03-23

荒雞指的是聞雞起舞裡面所說的雞鳴,由於劉琨與祖逖都死了,再沒有人於院中舞劍,因此院子裡的雞也冷落荒僻,無人問津了。

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中的荒雞是指什麼1101654379 2016-05-16

劉琨是一個時代英雄,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生不逢時,又志大才疏,時代的客觀原因和自身的性格因素共同造成了他的悲劇人生。

關鍵詞:劉琨 悲劇 根源

劉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晉時著名詩人和愛國將領,精通音律。他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他的祖父劉邁、父親劉蕃俱為當朝顯宦。少有文名,胸懷大志,與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為後人稱道。後期他參與平定內亂,抵禦外侮,有很高的政治威望。早期的作品不傳,後期的作品雖少而精,激昂悲壯,充滿對戰亂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敵人的決心,字裡行間飽含英雄失路之悲,在魏晉文學史上閃耀著璀璨的光輝。

一、劉琨的悲劇人生

劉琨生於晉武帝泰始七年,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他的祖父劉邁、父親劉蕃俱為當朝顯宦。他生活在西晉王朝走向衰敗的時期,當時世風腐化,士大夫們追求享樂,清談玄理,不務實際,並以此為“名士派頭”。劉琨少有文名,很小就隨哥哥劉輿混跡於豪門貴族之間,是當時賈謐門下“二十四友”之一,生活輕浮放蕩。他在多年以後的《答盧諶書》中說:“……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慕老莊之齊物,近嘉阮生之放曠……”那種不務世事,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可見一斑。《晉書》本傳評價他“劉琨弱齡,本無異操,飛纓賈謐之館,借箸馬倫之幕,當於是日,實佻巧之徒歟!”

但劉琨不同於當時極端腐朽計程車族階級,在放蕩不羈的生活之餘還能思考天下大事,精神裡還充滿著一種儒家的進取思想,這也是他後來轉變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晉書·祖逖傳》載“(逖)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薄,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固起舞。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坐起,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其間雖不乏自詡的成分,但劉琨精神中具有當時一般士大夫所沒有的英豪之氣,這是顯而易見的。

從晉惠帝即位開始的諸王爭權鬥爭一直持續了十六年之久,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八王之亂”,劉琨在“八王之亂”後期,也是鬥爭最為激烈的時期登上政治舞臺,他先後依附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范陽王司馬虓,最後司馬虓取得了勝利,他被封為廣武侯,食邑二千戶,取得了比較牢靠的政治資本。連年內戰削弱了晉王朝的國防,北方的少數民族不斷騷擾邊境,搶人擄物。劉琨此時被委以重任,官拜幷州刺史,北上戍邊。劉琨帶著“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情緒走上赴任征途,短短几年間,也給入侵的少數民族武裝幾次打擊,使北方漢族居住區“雞犬之音復相接”,但客觀上還是比較被動。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劉琨重用“音律自通”的徐潤,誤聽讒言錯殺亢直的奮威護軍令狐盛,盛子令狐泥投奔劉聰,引軍血洗晉陽。後來劉琨雖然取得了反擊的勝利,但元氣大傷,只得退出晉陽,屯兵附近小城陽曲。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劉琨收並了猗盧部卒三萬餘人,得牲畜十萬餘匹,聲威陡振。當年十一月晉愍帝被擄,石勒包圍了幷州重鎮樂平。劉琨面對這種政治和軍事上的巨大壓力,出於忠義,傾其兵力,準備與石勒決一死戰,卻被狡猾的石勒分割包圍,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十二月初,司空長史李弘又把幷州拱手交給石勒,劉琨進退維谷,只好帶著幾千殘卒倉皇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

段匹磾雖然接受了晉王朝的冊封,但他畢竟是鮮卑人,就像一隻在狼群裡長大的猛虎,隨時可能與同類為敵。劉琨寄其籬下,不能不心存憂慮。他此時必須依靠段匹磾,又不能完全相信段匹磾,只寄希望於僥倖之中,心虛氣短,委曲求全和內心的壓抑的悲憤不難想見。

但劉琨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建武元年(公元318年),劉琨因子劉群得罪了段匹磾,被段匹磾軟禁起來。晉王朝內部政治傾軋以及段匹磾畏懼劉琨的聲威,致使劉琨於是年五月初八被害,子侄六人一併罹難。晉王室以“匹磾尚強,當為國討石勒”為由,兩年後才為劉琨發喪,諡“愍”,贈侍中太尉。

劉琨後半生馳騁疆場,像一隻孤獨的猛虎遊鬥於群狼之間,然而最終不是死於群狼之口,而是斃命於同室操戈,成為歷史上令人扼腕的冤獄。他悲壯的一生與悲慘的結局,引起歷代人民深沉的同情和無比惋惜。陸游在《夜歸偶懷故人獨狐略景》中有句“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既是對他人格的高度評價,也是他人生悲劇的真實寫照。

劉琨近二十年的政治生涯基本上是在征戰中度過的,特別他後期抗擊外族入侵的鬥爭,帶有鮮明的民族戰爭的特徵。在他後半生中,洋溢著愛國主義的熱情,也體現了一個亂世知識分子“兼濟天下”,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崇高理想。雖然他並有打過大的勝仗,但是他那屢敗屢戰、可歌可泣的戰鬥精神是值得後人稱道的。劉琨的威望隨著他抗敵鬥爭的深入與日俱增,晉王室不斷給他加官進爵,他的人生道路坎坷而艱辛,仕途卻一帆風順,因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充滿著一種所求與所得的矛盾,這種矛盾與他內心的那種英雄失路的悲涼情緒交織在一起,為他的一生抹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悲劇色彩。

二、劉琨人生悲劇的根源

劉琨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卻並不是一個十分高明的政治家,他的人生悲劇既有著社會歷史的主要根源,也有著他自身方面的因素。

西晉王室衰微、國力貧弱、中央集權無力以及強大的少數民族入侵,是劉琨人生悲劇的客觀原因。在某種意義上講,劉琨的個人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這段歷史的悲劇。

“八王之亂”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使人口銳減,《資治通鑑》載三王討論“自興兵六十餘日,戰鬥死者近十萬人。”另外少數民族的侵略又加重了這一狀況。劉琨《到壺關上表》:“……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社會生產遭到破壞和人口大量死亡,不僅限制了生產的恢復和經濟的增長,而且還限制了國家的兵源。

劉琨北上赴刺史任,晉王室並沒有給他配備強大的武裝,劉琨完全依靠募兵,又以兵為民、軍需自給。其後的艱苦鬥爭中,晉王室甚至沒有支援他一兵一卒,更不用說發給軍餉。以弱兵疲卒對抗強大驃悍的少數民族武裝,劉琨軍事上的失利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中央集權的無力又導致了晉王朝的內訌,一些握有重兵的野心家便策劃篡位稱帝。而劉琨一心效忠皇室,政治威望日高,必然被野心家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幽州刺史王浚手握重兵,在劉琨奔忙於抗擊外侮之時,他不僅不予支援,反而屢次加以打擊,不斷削弱劉琨的聲勢,晉陽之劫就包含王浚的因素。劉琨被拘後,大將軍王敦為了掃清自己篡位的道路,造謠劉琨有篡位之心,並密令段匹磾除掉劉琨。劉琨的慘死,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將軍王敦造成的。

劉琨以弱兵對強敵,本朝不能給予援助,而同僚又屢施暗算,又怎能不失敗?但是導致劉琨悲劇的並不僅僅是社會歷史因素,也有他自身的主觀因素。

劉琨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他早年崇奉老莊,好道談玄,而後期卻又克己為國,出生入死,這本身就是矛盾的。因此,從他身上我們不僅可以發現道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而且還可以發現儒家思想的鮮明烙印。

西晉初年統治者尊奉改造過的儒學——“名教”,滿口仁義道德,而行為上卻剷除異己、弒君篡位,與之背道而馳。知識分子在這種矛盾中找不到出路,就轉而大肆攻擊儒家思想,極力推崇老莊哲學,清談玄理的風氣愈演愈烈。這些知識分子本身深受儒學影響,因此反儒只是出於消極變相地反抗和表達自己的不滿,他們並不是要真正廢棄儒家思想。當時最為曠達放浪的阮籍晚年就對想效法自己的兒子說:“仲容(阮咸,籍侄)已預之,卿不得復爾!”無論他們如何放蕩,儒家思想已深入骨髓,不可能完全拋棄。在這種情況下,劉琨身上統一著儒道兩種相互矛盾的思想也是自然而然的,因而我們也就不難找到其一生行為前後矛盾的合理詮釋。儒道兩種思想存在著巨大差異,在根本上是無法統一的。前者要求“入世”——“齊家治國平天下”;後者則要求“出世”——“無為而治”、聽其自然,而且反對自我約束,提倡絕對的自由。這種矛盾導致了劉琨積極入世中又隱藏著消極享樂的情緒,有著“平天下”的主觀願望,卻在行為上對自己不加約束和剋制。這都使他遇事不善深思熟慮,《晉書》本傳說他:“善於懷撫,而短於控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相繼。”這對於他成為一個老練的軍事家、政治家都是不利的。他的兩次重大軍事失利——晉陽之劫和樂平慘敗——都有這一潛在因素的影響。

劉琨思想中的儒道衝突是導致其人生悲劇的主觀因素之一,另外他身上的那種濃重的儒性也是其悲劇原因之一。劉琨重仁義,這使他深得人心,但他又缺乏亂世豪傑所有的果敢和冒險精神。在不講仁義的時代對不講仁義的人講仁義,使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總是處於被動局面,最終導致自己的殺身之禍。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劉琨送歸石勒失散多年的母親王氏,並寫信勸降石勒。石勒回信:“……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君當逞節本朝,吾自夷,難為效……”石勒在此稱他為“腐儒”並不是沒有道理,亂世爭雄的時代,誰還在乎那一套儒家的文治之道?劉琨以仁義勸降石勒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但這種正確卻又是迂腐的,因而遭到了石勒的無情嘲諷。

劉琨奔薊後,他所顧慮的自己的矛盾處境本是有機會解決的,他想借段匹磾打擊劉聰、石勒,又擔心段會為私利背信棄義。對於一個高明的政治家來說,解決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奪取段氏的兵權,而自己又有過絕佳的時機,《晉書·劉琨傳》之盧諶、崔悅上表:匹磾奔兄喪,遭弟末波襲擊,“匹磾以身免。百姓謂匹磾已沒,皆憑向琨。若琨於時有害匹磾之情,則居然可禽,不復勞於人力……”由於他恪守仁義,為段匹磾“約為婚姻,結為兄弟”的熱情迷惑,使機會白白流失,反使自己為段所害,身死東城。這不能不說是劉琨的一大失誤。

劉琨生不逢時,卻又志大才疏,內外各種因素共同導致了其悲劇結局。然而他雖是一個軍事、政治上的失敗者,卻又是一位愛國主義的殉道者,且不失為一個成功的文學家。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贏得了後人的敬重;其作品流傳不多,卻像燦爛的珠玉一樣令無數讀者垂青,受到歷代文學史家的好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