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介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旅遊
  • 2022-06-04

蘭亭集序介紹!匿名使用者 2013-05-04

展開1全部

晉穆帝永和九年 353 ,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孫綽、謝婁和他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等社會名流42人,來到現在的浙江省紹興西南30裡的蘭渚山的蘭亭修禊,寫下了《蘭亭集序》一文。 《蘭亭集序》記敘了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心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感慨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情緒。文章寫得清新樸素,首一段,王羲之寫出了宴集的時間、地點和緣由,主要寫蘭亭集會上的歡樂之景。他看到的是山戀滴翠、千巖競秀、清泉盪漾,萬壑爭流,草木蔥蘢,若雲蒸霞蔚。崇山峻嶺,茂密的林木,修長的翠竹,又有湍流股股的清泉,上下天光映照其間;感受到的是陽光明媚,春風和煦,植物的馨香氣息。面對這大自然的無邊美景,時賢名士,長幼不等,列坐水濱,流觴曲水,談玄嘯詠,飲酒賦詩,雖然沒有絲竹管絃音樂的演奏盛況,但一杯美酒在手,一句佳句在喉,也足以使人暢敘這清幽的情懷。這一天,天高氣爽,空氣中飄逸瀰漫著縷縷的泥土、水流、木竹、花鳥的清香細風。抬頭仰觀宇宙的宏大,俯身觀察萬物品類的繁盛,縱目遊觀,馳騁胸懷,足以讓人開動所有感官享受這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博大慰藉與慈愛,真是心曠神怡,其樂融融,言詞不足以敘述這一切。 義氣相投的知己在一起促膝談心,仔細地品味人的一生,有的暢敘自己的胸懷與抱負,有的聚於一室之內清談老、莊哲學,有的擺脫人世的煩囂,有的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晉書·王羲之傳》 ;有的則寄情翰墨,修心養性;有的寄情於酒。雖然愛好不同,性格不一,喜動喜靜,千差萬別,但當他們醉心於他們暫時所得之時,卻在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滿頭華髮的垂暮之年。隨著時空的變化,人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往日“欣於所遇者”往往感到厭倦、鄙棄,以至悔恨。抬頭低首之間,人間世事,滄桑鉅變,已為陳跡,使人不能不為之感嘆。莊子曾說過 “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豈不叫人感到悲哀 每每瀏覽過去人對人生感慨的原因,古今是一致的。對著前人所作之文,感嘆人生苦短、生死無常,自己也說不明白是什麼原因。“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乃知莊子所說的生與死相同是荒謬的,莊子所說的長壽的彭祖與夭折早逝的兒童是一樣的觀點可謂胡亂造作。 《蘭亭集序》短短三百餘字卻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蘭亭聚會之歡情與死生的感受,語句駢散結合,錯落有致,簡潔流暢,樸素自然,為後世所稱道。

蘭亭集序介紹!匿名使用者 2013-05-04

概述《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 《蘭亭集序》 、《臨河序》、 《禊序》和《禊貼》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