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是什麼意思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詩詞
  • 2021-10-29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是什麼意思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5-02-17 回答

搜狗問問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的意思是:青少年好學,像早晨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

出自:漢·劉向《說苑·建本》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意思是:少年好學如同初升太陽那麼鮮亮; 壯年好學如同中午的陽光光芒四 射;老年好學如同燃燭照明

拓展資料:

《說苑·建本篇》: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翻譯是:晉平公對師曠問道:“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把燭點燃呢?”平公說:“哪裡有作為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青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早晨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燭和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

師曠透過對比,是想說老年人儘管老了也還是要學習。而相對而言,少年時期的學習,情況更好,一切更便利,更有效果。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是什麼意思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5-02-17 回答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這句話的意思是:青少年好學,像早晨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

語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建本篇》: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這一段的翻譯是:晉平公對師曠問道:“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把燭點燃呢?”平公說:“哪裡有作為臣子的人來戲弄君主的呢?”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青少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如同早晨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中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晚年的時候喜好學習,就像把燭點燃一樣明亮,點上燭和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平公說:“講得好啊!”

師曠透過對比,是想說老年人儘管老了也還是要學習。而相對而言,少年時期的學習,情況更好,一切更便利,更有效果。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是什麼意思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5-02-17 回答

優質解答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漢·劉向《說苑·建本》 少年好學如同初升太陽那麼鮮亮; 壯年好學如同中午的陽光光芒四 射;老年好學如同燃燭照明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是什麼意思 小翅膀 1級 2015-02-18 回答

lz好,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老年再讀書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呢?古人對這方面也有著深刻的見解。

漢代劉向在《說苑·建本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青少年好學,像太陽初升,光芒四射;壯年好學,像中午的陽光,明媚而豔麗;老年好學,像燃著了蠟燭,也會放出一縷光明。有蠟燭的光明指引,比在昏暗中摸索,哪個好呢?

北宋的顏之推也很注意勉勵後人晚年勤學,他在《顏氏家訓·勉學》中便引用了師曠的這個比喻:世人婚冠(20歲)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故步自封,不求上進),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老年人讀書學習則“如秉燭夜行”,不學就“瞑目而無見”,由此可見,老而好學的意義是十分明顯的。

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鬢髮花白的老年朋友依然勤奮地讀書學習,不因年華的老去而停步不前。據資料記載,乾隆元年(1736),80歲以上參加科考的有3人,70歲以上的有40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應試者中,80歲以上的有7人,70歲以上的19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鄉試,80歲以上的達94人。第二年會試,90歲以上的有4人,80歲以上的有73人。清嘉慶六年(1801),80歲以上的鄉試考生竟達251人。次年會試,70歲至90歲的舉人達到180人,95歲以上的還有6人。最讓人敬佩的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廣東的黃章100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凌晨開始向考場走,由他的曾孫提燈開路,燈上寫著“百歲觀場”四個大字。

在封建科舉制度下,有多少讀書人,從青春熬到白髮,終生讀書,終生備考。幾乎以讀書學習為畢生職業了。拋開他們的功利目的不說,單從老年勤學這個角度來講,他們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8412希望對你有幫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