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餄餎的資料?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
  • 2022-06-03

有關餄餎的資料?2009.10.25 00:00 回答

餄餎

(讀音hé le),也叫河漏,是將豌豆麵莜麥面、蕎麥麵或其他雜豆麵和軟,用餄餎床子(一種木製或鐵製的有許多圓眼的工具),把面透過圓眼壓出來,形成小圓條。比一般麵條要粗些,但比麵條堅、軟,食用方式和麵條差不多。豆麵有時候需要加入面丹來調節面的軟硬度和口感

《辭海》中關於“餄餎”的定義,解釋為:“北方一種用蕎麥麵軋成的食品,參見‘河漏’。而對河漏的解釋則是:“即餄餎,北方一種麵食。王楨《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為面……或作湯餅,謂之河漏。”王楨是元代一位農學家,他的農學專著《農書-蕎麥》中還有一句話,《辭海》上沒有提及:“以供長食,滑細如粉。”也就是說,餄餎即是過去的“河漏”,外觀滑滑細細像粉一樣,在那時是一種家庭自己製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裡做的擀麵條一樣平常。

有關餄餎的資料?2009.10.25 00:00 回答

餄餎,古稱“河漏”。‘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或作湯餅。”韓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為湯餅(古時稱湯麵為湯餅),而是用一種特製的箔餄餎床子,將蕎麵壓成細而長的圓狀條面,撈入碗中,再潑入多味調料的羊肉湯,故稱羊肉餄餎。如涼吃,放少許涼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調味,成為涼粉餄餎,食時不僅帶有特異的香味,且對身體大有補益。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喬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洩痢、腹痛、上氣之疾。”因蕎麥性寒,故韓城俗話說:“蕎麵涼冶沿,離不開三樣好調和,油潑辣子、蒜、芥茉。”蕎麵熱縮鋁,原湯加調料,羊肉臊子辛辣椒。“

餄餎多用蕎麥麵製成,蕎麥在所有穀類中被稱為最有營養的食物,富含澱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 P、維生素 B1、 B2、蘆丁、鎂、總黃酮等。而且蕎麥中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麵餄餎,網上還流傳著喬面禾洛,喬面活絡,蕎麵合絡。

餄餎,是把和好的面投入特製的餄餎床(中間有圓洞,下方有孔,上面有與圓洞直徑相差略小的木柱圓形頭伸入洞中擠壓)迫使面從下方的孔內落到鍋裡,整個餄餎床用槓桿原理,橫跨鍋上。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麵條截斷,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或打滷食用,方便又可口。這種飲食製作方式歷史淵源,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餄餎面又以河南郟縣、陝西韓城、甘肅慶陽最為馳名。郟縣餄餎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簡稱郟縣餄餎。初以蕎麥麵為面料,配以熟羊肉、蔥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製的羊肉湯,吃起來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清末,始以小麥面替代蕎麥麵,口感營養更勝一籌。《中華風味飲食總》一書稱郟縣餄餎“舒脾艱胃,養生至寶”。

豬肉臊子面的製作材料:

主料:麵條(標準粉)500克,豬肉(肥瘦)250克

輔料:小白菜100克,菠菜80克,油菜80克

調料:大蔥25克,姜4克,鹽4克,味精2克,醬油100克,豆瓣10克,料酒15克,胡椒粉2克,辣椒油75克,香油20克,花生油50克

豬肉臊子面的特色:

此面滑爽柔軟,味厚香濃,風味獨特。

教您豬肉臊子面怎麼做,如何做豬肉臊子面才好吃

1。將豬肉洗淨,切成細粒;小白菜、菠菜、油菜分別擇洗乾淨,放入開水鍋中焯至斷生,撈出晾涼,切成條形狀;豆瓣剁成碎末;蔥、姜去皮,洗淨,均切成末,備用。

2。將鍋放在火上,倒入花生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薑末熗鍋,出香味後,放入豬肉粒炒約3分鐘,至肉粒變色,發散,加入料酒、精鹽、豆瓣末翻炒幾下,溢位香味後,倒入適量鮮湯,撒入胡椒粉,拌勻即成臊子。

3。將辣椒油、醬油加熱,蔥末、味精放入碗內,攪勻成汁,再分盛若干碗內。

4。將麵條煮熟,撈出瀝乾水分,分別盛入碗內,澆入臊子,放入蔬菜,淋上麻油拌勻,即可食用。

豬肉臊子面的製作要訣:

麻油即為香油;配料中的蔬菜根據個人口味喜好也可選用青菜、圓白菜等。

有關餄餎的資料?2009.10.25 00:00 回答

壓餄餎

餄餎,是用餄餎床子(像機床模樣的工具)把和好的麵糰軋成滾圓長麵條,直接進開水鍋煮熟,撈出澆滷,便可食用,既方便又可口。吃餄餎的歷史源遠流長,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吃餄餎的習慣。筆者曾多處就餐,相比較而言,還數京西的餄餎別有風味。或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鑄就的習慣,或許就是因為它品質高超非同一般的結果,到底如何,還是讓後人,讓更多的遊客到了京西親口嘗一嘗,便會得出公正的結論。但是,勸君千萬注意冒牌貨。 寧城蕎域園食品有限公司www。qiaoyuyuan。com

餄餎床子,是加工餄餎的惟一工具,它多數是木製的,用杏木、梨木、棗木等硬雜木製作而成,尤其那帶孔裝麵糰的橫樑,即床身,是床子的主體。再就是那個壓麵條的杵子都必須是優質的硬雜木,不裂,不朽,耐磨,禁碰。

餄餎床的骨架,一般木工都能做,關鍵是那個圓孔和那個杵棒。過去,只能是用手工加工,用鑿子和木銼,一點點地鑿,精心地銼,還要用砂紙一遍粗,一遍細地磨呀磨。有的餄餎床特別講究,打扮得十分漂亮,可算得上家庭中的一個寵物。

漂亮為次,關鍵在於好用。圓孔和杵棒必須是不緊不曠,機械術語叫“滑動配合”,壓面時面不能往上跑。用時先塗點食油,省力又不粘,乾淨又利落。

圓孔底部鑲上一個帶孔(一般都是圓孔)的圓鐵片兒,它是個重要部件,不生鏽是最起碼的標準,還不能太薄,確保耐用;不鏽鋼最理想,過去哪裡去找,尋到一塊錚亮的洋鐵片兒就算是挺好的了;鑲得必須結結實實,因為它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一個大小夥子的壓力。

鐵片兒上的圓孔很有學問,孔的大小決定著麵條的粗細,一般都由本家權威人士或是最高長輩決策,孔間距離決定著餄餎的質量。疏了,壓著費力不說,麵條少而供不上吃,是個大毛病;孔太密了,餄餎條容易粘在一起,更是大缺點,所以,這塊鐵片還必須精心製作,不能有半點馬虎。

吃餄餎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粗糧細做,改善伙食。為什麼京西百姓吃壓餄餎的歷史久遠,這是由於自然條件決定的。京西門頭溝區1455。1平方公里,98。5%是山區,主要生產玉米、穀子、高粱、蕎麥及其豆類等雜糧。老百姓稱這些糧食為粗糧,大米、白麵為細糧,因為細糧少,於是,粗糧細做的辦法就風行於世了。

老百姓總認為天上下雨總與“龍王爺”有關。“龍王爺”高興了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說二月初二是龍節,是龍抬頭的日子,每逢此日不能吃炸貨,都得吃過水麵。因為龍喜水而厭火,於是,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都吃壓餄餎的民俗也就形成了。

五穀雜糧的麵粉一般都可以壓餄餎,如蕎麵壓餄餎,豆麵壓餄餎,當今很多是白麵壓餄餎,但京西正宗應是白玉米麵壓餄餎,一種叫“白馬牙”名字的白玉米,產量較高,出面多,麵粉細膩而漂白,又筋道。

加工麵粉很講究,先把玉米用水浸泡片刻,撈出控幹,再去用碾子加工。第一遍先把玉米皮篩去,自然就提高了麵粉質量,然後就碾一遍籮一次,再碾再籮,迴圈往復,直到剩下無幾,玉米幾乎都變成了麵粉才肯罷休。這樣的麵粉如當下不用,必須晾乾貯存,以防變質發黴。

玉米麵壓餄餎,必須新增黏合劑,黏合劑可不能亂加。歷經百年實踐,人們選擇了榆樹皮加工的麵粉,簡稱為榆面,後又引進一種洋榆面。洋榆面和榆樹毫不相干,只因為它能當榆面用,也就叫它榆面,只是區別一個“洋”字。說它“洋”,是因為它不是土生土長,是外地引進的,還可能是從日本引進的,或許是日偽時期受“洋貨”的影響,把外地引進又叫不上名字的新鮮東西,就加上個“洋”字。洋榆面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開花結桃兒(像棉花桃子)。桃子裡面生籽,來年種子繁殖,秋後連根拔掉曬乾,根、莖、葉、皮、桃殼全部用碾子加工,籮出的麵粉就是玉米麵壓餄餎的黏合劑。

還得說咱們那個當家的,土生土長的又經久不衰的榆面,是用榆樹皮加工的麵粉。去掉榆樹外面一層黑老皮,取裡邊的白嫩皮,曬乾或烘乾;用快鐮刀削得很碎很碎,再烘得很乾很乾;然後用碾子加工,用細籮子籮出的麵粉,即是玉米麵壓餄餎的黏合劑。大約用10∶1的比例加入白玉米麵內摻勻,再加水和麵,和好的面醒片刻,便可操作餄餎。

用講究的壓餄餎床,標準的白玉米麵,加適量的榆面,這樣的壓餄餎才是京西正宗壓餄餎──長長的、勻勻的、白白的、光光的麵條,加上黃花兒木耳肉絲雞蛋滷,另配黃、黑綠三鮮豆芽兒(芽不能太長)做碼兒,那絕對膾炙人口,人人叫美。寧城蕎域園食品有限公司www。qiaoyuyuan。com

壓餄餎館適應性強,春夏秋冬都行,男女老幼皆宜,人多人少都能應酬,適合快餐。人少甭說,客人多了,多到百八十人行不行?行!我有根據,戰爭年代,挺進軍司令部駐守馬欄村,不打仗的時候,他們就用壓餄餎改善伙食,一連人不到一小時就能開完飯。除了軍人吃飯快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有辦法,柴火灶上的大燒鍋一次能煮十斤面的壓餄餎。沸騰的大燒鍋上放上一塊木板,兩個餄餎床同時壓,邊壓,邊煮,邊撈,邊吃,一鍋就能供一個班用,戰士們吃飯不排場,不磨蹭,站隊來,排隊去,秩序井然又熱鬧非凡,一個連一個時辰準保吃飽吃好。

現在不同了,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主副食換了位,一斤面的壓餄餎夠四五個人吃,再大的旅遊團,餄餎館也能應酬:吃冷盤喝酒的功夫,熱騰騰香噴噴的餄餎即可上桌,絕對是一次物美價廉的美餐。

Top